唐德宗李適與茶葉的故事 歷史上的“愛茶帝”
我國飲茶歷史悠久,不唯文人雅士,歷代許多帝王也頗嗜茶,乃至流傳下不少典故。接下來,我們就來共同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那些愛茶成名的皇帝……
唐德宗李適(“適”,拼音:kuò,公元742—805年),唐肅宗李亨長孫、唐代宗李豫長子。唐朝第10代皇帝,公元779年即皇帝位,在位26年,享壽64歲,謚號為神武孝文皇帝。唐德宗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有大功,但德宗性猜忌,無力解決朝臣中的矛盾,政局混亂,終其一朝。
唐德宗是個嗜茶的皇帝?!盎蕦O奉節(jié)王煎茶加酥椒之類,求泌作詩,泌曰: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作琉璃眼。奉節(jié)王即德宗也?!碧评罘痹凇多捄罴覀骰蕦O奉節(jié)王煎茶》中記載的這段話便是唐德宗嗜茶的一大佐證。唐代有庵茶、煮茶、煎茶、點茶四種飲茶方式,唐德宗應是煮飲的推崇者,煎煮時喜加酥、椒的“重口味”即可說明此點。
因酷愛茶,德宗愛屋及烏,對著有《茶經(jīng)》的陸羽很是賞識。陸羽一生經(jīng)歷了玄、肅、代、德宗四朝,總結(jié)自己半生的飲茶實踐和茶學知識,寫出一部茶學專著《茶經(jīng)》。雖陸羽未經(jīng)過科舉考試,但德宗仍破格錄用無“文憑”的陸羽,詔命其為太常寺太祝(太常寺是中國掌管宗廟祭祀的機構(gòu),太祝職司不高,主管祝禱)。
關(guān)于茶葉,唐德宗有一個最具歷史意義的舉措。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德宗納戶部侍郎趙贊議,詔征天下茶稅,十取其一,是為茶稅之始。此舉雖為唐朝開了財源,但另一方面又加重了百姓負擔。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時任湖州刺史的袁高作《茶山詩》抨擊茶政,備述貢茶乃擾民之害,德宗納諫,減少茶貢以舒民困。
唐德宗時代也是唐代茶業(yè)大發(fā)展時期。貞元九年(公元793年),全國產(chǎn)茶超過200萬市擔,人均達8斤左右。按人均數(shù)來講,可謂“史無前例”、“后無來者”,也是茶葉發(fā)展史上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