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殺妻之謎 才子徐文長為何要發(fā)狂殺妻?
徐渭是我國明代晚期杰出的文學藝術家,位列中國古代十大名畫家之一。他多才多藝,在書畫、詩文、戲曲等領域均有很深造詣,且能獨樹一幟。但是,他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謂“落魄人間”。最讓人揪心的是,當他46歲時,因為失手殺死了妻子張氏而鋃鐺入獄達七八年之久。
關于徐渭殺妻的原因,起初他自己不愿明白講述此事,以致后人多迷惑不解,甚至引出了許多猜想和傳說。長期以來,研究者對于徐渭殺妻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比較普遍的一種說法是,徐渭素患癲狂癥,時而會產(chǎn)生幻覺,他在癲狂癥復發(fā)時,恍惚間看到妻子與他人淫亂,故持刀行兇,待到清醒之時已是血光一片,悔之晚矣。也有人說,是因為他生怕自己受“胡宗憲案”的牽連,佯狂變成真狂,在一次與妻子吵架時誤殺她的。在學界,大部分人傾向于徐渭殺妻的行為和他幾次自殺一樣,都是在精神混亂狀態(tài)時的病態(tài)表現(xiàn)。
其實,徐渭殺妻有其復雜的個人因素和社會背景。最為重要的是,與胡宗憲案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這使徐渭隱衷難言。一直到1569年,胡宗憲案徹底平反以后,徐渭才吐露出“變起閨閣”,于盛怒之下殺死繼室的真正原因。
當然,坎坷不平的身世是造就徐渭抑郁、多疑、易怒等悲劇性格的基本因素,也是殺妻的個人動因之一。徐渭父親徐鏓是舉人出身,曾經(jīng)在貴州教書多年后擔任縣官,后任四川夔州府同知,屬于典型的小官僚。任期中原配夫人病故,續(xù)娶當?shù)匾幻丫拥拿缱迮訛槠蓿ê髞聿胖缡蠜]有生育能力)。徐鏓年過花甲風流無度,竟與苗氏的婢女私通,婢女身懷六甲后為了遮人耳目,才納為妾。不幸的是,徐渭出生不到一百天,徐锪拋下這孤兒寡母撒手人寰。由于因其生母在家庭中的地位卑微,所以對徐渭的撫育教導大部分操持在其嫡母苗夫人手中。在他10歲那年,苗夫人把徐渭生母逐出家門(直到他29歲那年才接回家)。14歲那年,嫡母苗夫人病故,徐渭便隨長兄徐淮生活,直到21歲入贅潘家。這樣,父親、生母、嫡母頻遭不幸,以及接下來3次婚姻的挫折、8次鄉(xiāng)試的失敗、9次自殺的折磨,使徐渭逐漸形成了抑郁、執(zhí)拗和偏激的性格特征。再加上,別人對他的歧視使他更加孤傲、怪異,并變得越發(fā)敏感。徐渭自幼連綿不斷的遭遇,精神上倍受刺激,中年漸患“腦風”疼痛的毛病,對仕途的絕望,使病癥加重,有時精神難以自控。有人概括徐渭的凄楚生平是“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婚,四處幫閑,五車學富,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次不第,九番自殺”,很精辟。其實,這也是造成他殺妻重要的個人因素。
徐渭作品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徐渭當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明中葉后,人們對日益嚴酷陳腐的思想統(tǒng)治的逆反心理,與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及陽明心學等學說的傳播匯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非主流思潮。當時,貪官污吏橫行,社會風氣敗壞,整個社會充滿了“財”和“色”。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才子們似乎或多或少帶有“神經(jīng)質(zhì)”。比如,唐伯虎時不時溜出家,打扮得衣衫襤褸襤褸,口唱蓮花落,乞錢為樂;祝允明喜歡坐著轎子外出時后面追滿罵罵咧咧的債主;李贄放言無忌,矛頭直指孔圣,剃發(fā)留須,半僧半俗,行跡異端。其實,他們的瘋癲,盡管也是一種對社會的發(fā)泄、反抗和示威,但很大程度上只是標示自己不同凡俗,不受塵世陋習拘束,有很大的表演成分在里面。其實,他們絕沒有瘋癲。甚至,他們比大多數(shù)人都要清醒。而且,他們的瘋狂有時簡直是手段,是救命的偽裝。同樣,也許徐渭最初也是像唐伯虎一樣,以裝瘋來躲避在胡宗憲做幕僚時卷入的政治風波。
的確,隨著嚴嵩倒臺以及胡宗憲被牽連,徐渭的命運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想,連胡宗憲那般大員都落得個自殺的下場,這世道還有什么值得留戀的!徐渭在極度悲憤之余,恐慌與厭惡相交織的思想矛盾中終于發(fā)展到精神失控的地步。他為自己的處境憂心忡忡,乃至惶惶不可終日。這樣的生活,使他的腦疾越發(fā)嚴重,狂亂心性也徹底失去了控制,他的確患上了精神分裂癥。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自殺,希望結束所有的痛苦。
要知道,徐渭37歲時應總督胡宗憲之邀,入幕府掌文書,是一生中唯一得以伸展自己才華的黃金歲月。據(jù)陶望齡在《徐文長傳》記載:徐渭常常與朋友在市井飲酒,總督府有急事找他不到,便深夜開著大門等待。有人報告胡宗憲,說徐秀才正喝得大醉,放聲叫嚷,胡宗憲反而加以稱贊。當時,胡宗憲權重威嚴,官員參見時都不敢抬頭,而徐渭則戴著破舊的黑頭巾,穿一身白布衣,直闖入門,縱談天下事,旁若無人。胡宗憲與權臣嚴嵩來往甚密,徐文長痛惡這個奸臣,但又不得不代胡宗憲寫了一些吹捧嚴嵩的文字。這就足以說明徐渭與胡宗憲的關系是非同一般的。
可是,好景不長,嚴嵩失寵倒臺,胡宗憲也被牽連罷官,后被投入獄,死于獄中。這對徐渭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胡宗憲對徐渭有知遇之恩,對于胡的死,他當然悲痛不已。徐渭一方面在悲憤交集中感到天壤之別的落差,一方面又極度擔憂自己受到此案的牽連,于是對人生徹底失望,終至發(fā)狂。因為,當時,胡宗憲的兩大罪狀是“私通倭寇”、“勾結嚴黨”。胡宗憲的重要的信函都是出自徐渭的手,這兩件罪狀似乎都與他有牽連。一向痛恨嚴黨的人卻有嚴黨之嫌,這弄得他百口難辯。于是乎,徐渭整天煩躁無比,氣若斗牛,閉門與狎客開懷豪飲。胡宗憲幕僚解散后,1563年初冬,徐渭曾經(jīng)受聘于禮部尚書李春芳,由于兩人很難相處,三個月后徐渭就離京返紹,欠了李春芳60兩白銀的聘金不說,還由此給徐渭帶來了許多煩惱。因為,李春芳一直把胡宗憲視為政治上的死對頭,徐渭擔心李春芳等人會聯(lián)系起自己與胡宗憲的關系來整他,于是精神上感到非常苦惱和郁悶。
徐渭作品由于逆反心理,他越來越痛恨當官的人,尤其是小官。如果有郡守丞以下的小官們要見他,他一律拒之門外。據(jù)說,有人厚著臉皮要推門而入,徐渭便以手頂門,大聲喊道“徐渭不在家,不要來煩我!”可是,越是這樣,外面那些巴結權貴、陽奉陰違之類的人身攻擊就越猖獗,這讓徐渭整日苦惱不堪。忐忑不安而又積於太深的徐渭常常后半夜起來吹長嘯,弄得左鄰右舍覺得他確實是個瘋子。
那個時候,萬念俱焚的徐渭只求一死。1565年,他寫了一篇文辭憤激的《自為墓志銘》,然后拔下壁柱上的鐵釘擊入耳竅,流血如迸,醫(yī)治數(shù)月才痊愈。后又用椎擊腎囊,也未死。如此反復自殺多次。事有湊巧,偏偏在次年冬天的一個傍晚,瘋癲病嚴重復發(fā)的徐渭與繼室張氏發(fā)生激烈的吵架。到了晚上,在外狂走度日的徐渭,回家發(fā)現(xiàn)張氏與一男子同睡床上。處在憤恨、焦慮、抑郁之中的他,怎么受得了如此奇恥大辱!他怒不可遏,隨即拿起一把尖刀刺向張氏。等緩過神來,才發(fā)現(xiàn)和張氏“熟睡”一起的,竟是自己的一件棉襖!徐渭驚恐萬狀,但悔之已晚。由于殺妻案,待給徐渭的是七年牢獄之災。幸虧萬歷皇帝即位大赦天下,才在幾位好友的幫助下得以獲釋,那年徐渭已經(jīng)53歲了。
還有一個原因不能不提到,徐渭對前妻潘氏情鐘意篤,一直念念不忘,難以釋懷,而與繼室張氏則感情淡薄,時常吵鬧。在做幕僚期間,正是胡宗憲從中撤合為徐渭續(xù)娶妻室張氏的。張氏年輕貌美,徐渭生性多疑,又因公務繁忙而和她長期分居,所以常常懷疑張氏不貞。其實,這是他的妄想信念和由此出現(xiàn)的幻覺支配而引起的。再加上,徐渭娶張氏時家境還比較富裕,而此時的徐渭已淪為貧困。為了償還李春芳的聘金,徐渭被迫變賣部分家產(chǎn),更引起張氏的不滿,加劇了家庭矛盾。還有一個細節(jié),由于是胡宗憲做媒成就了徐渭與張氏的婚姻,在夫妻吵架時,張氏以此揭到了徐渭的隱痛短處,盛怒之下的他才失手殺死了她。
因此,不管怎么說,徐渭殺妻確實是他命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之一。晚年的他對世道愈加憤恨不平,常常是狂放不羈,衣衫不整,斗酒罵賊,落魄地寄住在小兒子的岳父家中,貧病交加,依靠寫字作畫來維持生計,生活更加宭迫潦倒。73歲那年終于在“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diào)人”的境遇中,凄楚落寞地離開了人世。死前,徐渭身邊只有一條狗相伴,床上除了些許零亂的稻草,竟連一張裹身的草席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