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失荊州 竟然是劉備有預謀的除掉關羽
桃園結義,后世贊頌。然關羽失荊州,腹背受敵,劉備卻沒有發(fā)過一兵一卒去救援!直至關羽殞命,這其中是何原因呢?而劉備和關羽私下關系又有多少不為人所知的故事?
“關羽世之虎臣,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不除則易世(指劉禪登基)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于吳人,以殞關羽之命”這是清末思想家章炳麟先生對關羽失荊州的一個評價。歷史上的劉關之間到底是怎么樣的?
其實關羽在劉備集團的地位很特殊,劉備集團從一開始,如果是分兵作戰(zhàn)的話,必然是劉備率領一路兵馬、關羽率領另一路兵馬,從最早的新野、赤壁一直到襄陽都是這樣,關羽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遠遠高于黃忠、張飛、馬超等人。
到了后來,關羽所占的地盤是蜀國的一半,曹操、孫權都認為蜀漢“名將唯羽”,三國志描述關羽“威震華夏”。關羽的兵馬也是蜀國最精銳的,中原各地的民兵盜匪都在關羽的控制之中,三國志說的是“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以這樣的實力,劉備想要清除他也不是不可能。而且,劉備對關羽有很多提防。
他讓關羽總督荊州且假節(jié)鉞,作為荊州的最高長官;而荊州重鎮(zhèn)江陵和公安卻分別委任南郡太守麋芳與將軍傅士仁駐防。
麋芳為劉備夫人的兄弟,傅士仁為劉備的同鄉(xiāng),兩人又同樣不以能力見稱。然而麋、傅二人所駐守的江陵與公安,均為南郡重鎮(zhèn),其中江陵即為荊州治所。在關羽進行北伐之時,南郡成為距關羽最近的后方,嗣后關羽兵敗的麥城,即在南郡內(nèi)。為何讓這兩個并無多大能力的人駐守如此軍事要地,且是荊州核心,這在軍事上無論如何都難以解釋的,因而也只有用政治原因才能說通,即讓麋、傅二人作為“監(jiān)軍”監(jiān)視關羽。
這樣也就可以解釋為何關羽與二將素來不睦,甚至當眾宣稱要“治之”,卻又在北伐時將整個后方交給二人而無他法。而麋芳、傅士仁二將明知關羽“輕己”,卻仍然敢在關羽與曹仁相據(jù)時抗命不“供給軍資”,并且“不悉相救”。除此二人外,荊州后方另一大員,在劉備入川時“留典州事”的荊州治中從事潘濬也素與關羽不睦。如此的人事安排,顯見劉備對關羽極不放心,有意對其多加掣肘。
如此看來,章炳麟先生所說,在歷史上也不是不可能發(fā)生!至少從一個統(tǒng)治者的角度而言是有可能性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