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大臣黃霸如何治郡 黃霸的治郡理念有哪些
黃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漢族,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漢大臣,事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
黃霸自幼攻讀法律之學(xué),少有大志。漢武帝末年,捐官出仕,先后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正、揚州刺史、潁川太守等地方官職。漢宣帝五鳳三年(前55年),出任丞相,封建成侯,總攬朝綱社稷。甘露三年(前51年),黃霸去世,謚號定侯。黃霸善于治理郡縣,為官清廉、外寬內(nèi)明,文治有方,政績突出,后世常將黃霸與龔遂作為“循吏”的代表,并稱為“龔黃”。
黃霸的治郡理念有哪些
仁厚愛民
武帝后期,為加強中央集權(quán)而制定了極其嚴酷的法令,同時建立了察舉制度,并任酷吏以嚴刑法。昭帝繼位后,朝中嚴格遵循武帝時期的法律制度,以嚴刑峻法來控制各級官員。于是一些世俗官吏為迎合皇上旨意,就以在執(zhí)法上能盡量采用嚴刑酷法作為一種有才能的表現(xiàn),以能吹毛求疵作為衡量能力的標準。黃霸斷案卻崇尚仁政,反對酷刑;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主張對犯罪實行外寬內(nèi)明,教化為先,把重點放在防患于未然上,所以,黃霸為官,百姓擁護,朝廷滿意,屬下悅服。
明察秋毫
黃霸善于調(diào)用下屬,百姓之事,無論巨細,都派人詳加調(diào)查并妥善處置,就連平民的家?,嵤拢部紤]得周到得體,黃霸還讓驛館、鄉(xiāng)里治所都喂養(yǎng)雞豬,以便贍養(yǎng)鰥寡貧弱的人。黃霸任潁川太守時,得知某鄉(xiāng)有孤獨老人去世,沒有后人來安葬,黃霸就親自督管此事:哪個鄉(xiāng)里治所的大樹可以砍伐作為棺木,哪個驛館飼養(yǎng)的豬可以用來祭祀等???nèi)官吏依言前去,跟黃霸所說一言不差。黃霸的細心達到如此程度,可謂明察秋毫。不知內(nèi)情的人都稱他是神明。奸邪之徒懼怕黃霸,只好去別的郡縣,潁川郡內(nèi)的盜賊隨之日漸減少。
為了解民間情況,黃霸還常派官員微服私訪,并親自以平民身份,深入民間,關(guān)心百姓疾苦。有一次,黃霸想要考察民間情況,就派了一名年長廉潔的下屬秘密出行訪察。下屬依言出發(fā),微服出訪,不敢在驛亭住宿,餓了就在路邊吃些食物,這時忽然飛來一只烏鴉,叼走了他手里的肉。恰巧有人要去郡衙,看到了這一幕,就對黃霸講了這件事。下屬回來后,黃霸迎上前慰勞他,說:"太辛苦了!在路上吃飯還被烏鴉搶走了肉。"下屬大驚,以為黃霸對他外出的所有情況都已知曉,所以對所問的事情絲毫不敢有所隱瞞。
教化為先
黃霸為政,教化為先,然后才用刑罰。黃霸任潁川太守時,多次頒發(fā)刑律均告之于民,達到家喻戶曉,使犯罪率大大降低。同時他還制定詳細的安民條款,規(guī)勸黎民遵章守法,勤事農(nóng)桑,節(jié)約資財,并安排長輩們率領(lǐng)著伍長,在民間頒布施行,以教化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