刖刑是什么?滿清十大酷刑之刖刑簡介
不論是奴隸社會還是在封建時期,酷刑總是層出不窮。嚴酷的刑罰之下,倒了一大批貪官污吏,也錯判給了那些赤膽忠心之人。在感嘆嚴酷的刑罰之余,不得不感嘆一句:古人還真會玩,凈想出一些千奇百怪的法子來折騰人。什么腰斬、凌遲、騎木驢、開花梨、彈琵琶、刖刑……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在文明社會生活的我們,完全就無法理解將酷刑加在身上是怎樣慘痛的感覺。
刖刑是什么?
《尚書·呂刑》篇中有這么一句“剕避疑赦”,后傳云“刖足曰剕刑?!焙笕擞纸o注疏解釋:“剕,刖也?!?/p>
刖刑,也稱剕刑,即斷足,砍去受刑者的雙腳、左腳或是右腳。
事實上,早在夏朝的時候,刖刑就已經出現(xiàn)。此后,刖刑一直被后世延續(xù),尤其是在奴隸社會。周朝時期,刖刑被廣泛使用,在諸多文獻中均有相關記載。
到了春秋時期,群雄并起,刖刑的使用也較為廣泛,甚至是做了相關規(guī)定,“衛(wèi)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春秋時期的衛(wèi)國,私自駕君王的馬車是會被判“刖刑”的。
歷史上,和氏璧的發(fā)現(xiàn)者卞和就曾經受到刖刑。根據(jù)《韓非子·和氏》記載,卞和在荊山之上得到一塊璞玉,先后獻給楚厲王、楚武王,但是這兩位君王認為卞和用石頭來假冒玉石欺騙他們,所以先后砍去卞和的左右腳。
這卞和也是倒霉催的,既然在楚王面前碰了壁,何必又再去第二次,搞得最后丟了雙腳。慶幸的是,終于有個識貨的楚王(楚文王)了。雖然一舉成名,并沒什么用啊,行走的雙腳已經不在了,這個買賣真心不劃算。
在古代的時候,受了刖刑基本上就和死亡沒什么區(qū)別了,畢竟古代落后的醫(yī)療衛(wèi)生環(huán)境會使得傷口惡化最終導致人的死亡,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用刑之人或是統(tǒng)治階級的殘忍無情。再者,不論是在奴隸社會還是在封建社會,奴隸們都是最受壓迫的階層,砍掉奴隸們的雙腳,想來也是為了警戒那些妄圖反抗逃跑的人。由此不難看出,在古代社會,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