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有什么歷史?五代十國歷史簡介
公元907年,唐朝滅亡,我國中原地區(qū)相繼建立了梁、唐、晉、漢、周五個短期王朝,共歷時五十三年,歷史上稱作“五代”。與北方的五代大約同時,我國的南方分別建立了前蜀(都城成都)、吳(都城揚州)、閩(都城福州)、吳越(都城杭州)、楚(都城長沙)、南漢(都城廣州)、南平(都城江陵)、后蜀(都城成都)、南唐(都城南京)等九個王朝,加上北方的北漢(都城太原),歷史上稱作“十國”。此外,在我國北方還有契丹族政權,東北有靺鞨族政權,以及西南的南詔、吐蕃政權等,同“五代”“十國”并存。
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是唐朝后期藩鎮(zhèn)割據(jù)的繼續(xù)和發(fā)展。
在唐朝鎮(zhèn)壓黃巢起義的過程中,許多新藩鎮(zhèn)興起了。他們?yōu)闋帄Z地盤,長期混戰(zhàn)。其中最強大的是朱溫。朱溫原為黃巢部將,公元882年(唐僖宗中和二年)叛變降唐,唐朝賜名“全忠”。他因參與鎮(zhèn)壓農民起義有功,做了唐朝宣武節(jié)度使,駐汴州(今河南開封)。后來,朱全忠依恃雄厚的兵力,控制了唐昭宗李曄,接著又派人殺死他,立其幼子李祝為傀儡皇帝。公元907年,朱全忠廢李祝,滅唐朝,自立為帝,國號梁,建都于開封。同朱全忠對峙的另一個強大的藩鎮(zhèn)是沙陀貴族李克用。他同樣由于鎮(zhèn)壓黃巢起義軍有功,做了唐朝河東節(jié)度使,駐太原。他的兒子李存勖繼位以后,把勢力擴展到河北,同朱全忠父子連年交戰(zhàn)。公元923年,李存勖稱帝,國號唐,并在當年滅后梁,建都于洛陽。
后來,后唐發(fā)生了爭奪帝位的內亂。后唐的太原節(jié)度使石敬瑭也覬覦帝位,乘機起兵。他屈膝勾結契丹貴族,答應割讓幽(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等十六州,每年貢納絲綢三十萬匹,取得了契丹貴族的幫助,于公元936年滅后唐。石敬瑭建立后晉,定都于開封。這個靠契丹貴族撐腰登基的家伙,還公然無恥地稱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而耶律德光卻比他小十一歲。但是,契丹貴族并沒有因此滿足,以后長驅南下,騷擾中原。
公元946年,契丹攻占開封,滅了后晉。次年,后晉的太原節(jié)度使劉知遠乘機稱帝,建立后漢,在契丹北撤后建都于開封。過了兩三年,后漢的內亂又起。公元950年,后漢大將郭威攻入開封,殺死后漢皇帝,自立為帝,國號周。
“十國”政權也是由封建軍閥所建。建閩的王審知,建吳越的錢镠,建楚的馬殷,建南漢的劉隱,建南平的高季興,都是唐朝末期盤踞當?shù)氐墓?jié)度使。建前蜀的王建,建后蜀的孟知祥,建南唐的李昪(變),建北漢的劉崇,也都是擁兵自重的武將。
五代十國時期,割據(jù)政權的殘暴統(tǒng)治,契丹貴族的南下掠奪,給各族人民尤其是給中原地區(qū)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后梁統(tǒng)治者為籌集軍費,大肆掠奪老百姓。后唐李存勖為修造豪華的宮殿而搜刮民財,搞得四方鬧饑荒,士兵也沒有吃的。后晉統(tǒng)治者以抗擊契丹為借口,向河南地區(qū)人民榨取了二十萬緡銅錢。
契丹貴族從開封撤退時,把搶來的大批財物北運。各地人民不甘忍受殘暴的統(tǒng)治和掠奪,不斷地爆發(fā)起義。公元920年,陳州(今河南淮陽)人毋乙、董乙領導農民起義,瓦解了后梁王朝。公元925年,趙在禮率領后唐士兵起義,推翻了李存勖的暴虐統(tǒng)治。
公元947年,中原地區(qū)人民奮起抗擊貪婪兇惡的契丹貴族,把他們趕出了黃河以南。在打擊各朝封建統(tǒng)治者的同時,各地勞動人民堅持進行生產,北方和南方的社會經濟都有所恢復和發(fā)展。
到了后周第二個皇帝——周世宗柴榮統(tǒng)治時期(公元955~959年),結束分裂割據(jù),實現(xiàn)國家的統(tǒng)一,已經成為全國各地人民的共同愿望。柴榮順應這個形勢,在國內實行了一些改革,增強了經濟和軍事實力,先后統(tǒng)一了關中地區(qū)、淮河流域以及幽云各州的一些地方。這就為后來北宋的統(tǒng)一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