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梁”?上梁為什么要掛紅綢布?
中國之所以被稱為禮儀之邦,是因為古人無論干什么事情都要講究禮儀,建房作為生產(chǎn)生活的一件大事,自始至終都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禮儀。據(jù)史料記載,建房上梁舉行儀式始于魏晉時期,到明清時期已普及到全國各地。建房禮儀實際上是一種求吉禮儀,人們舉行這些禮儀的目的是祈求房屋永固、富貴長久、子孫滿堂。按照民間建房的程序,建房禮儀大致上可分為選址、立中柱、上梁、立門、竣工等幾項,其中,上梁儀式被人們視為建房過程中最重要的禮儀。
上梁主要是指安裝建筑物屋頂最高一根中梁的過程。修新屋上梁時,屋梁上都要掛上一匹紅布,這就叫梁上掛紅。那么上梁為什么非要掛紅呢?
據(jù)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個窮秀才進京趕考,一路上忍饑挨餓,吃盡了千辛萬苦,一心只想求取功名。一天,他走著,走著,終于支持不住,昏倒在一蔸三尺三寸大、三丈三尺高的杉樹底下。等他醒來時,只見面前站著一位老婆婆,滿臉笑容,十分精神。秀才感到很奇怪,不曉得老婆婆為么得看著他。老婆婆見秀才醒來,對他說:“你這次上京趕考,我愿助你一臂之力,科場試題我全曉得,現(xiàn)在就告訴你。不過有一條切莫忘記:你考上后,千萬要保護好你身邊這蔸樹,不能讓人砍掉。”秀才忙說:“我若赴考中了,將永遠不忘您老人家的大恩大德,謹(jǐn)記您的囑咐?!崩掀牌乓娦悴艥M口答應(yīng),就把考題告訴了他。秀才哪里曉得,這老婆婆就是樹婆婆,是身旁這蔸樹變的。
窮秀才趕到京城應(yīng)試,考試題目果然和老婆婆講的一樣。結(jié)果他考中了狀元。
一天,皇上召集文武百官,傳下旨意,哪個能找到一棵三尺三寸大、三丈三尺高的杉樹為新修的皇宮做梁木,官可做到一人之下,財可發(fā)到萬人之上。其他文武官員不做聲,只見新科狀元走到皇帝面前說:“啟稟萬歲,卑職能找到這根主梁。”皇帝大喜,令他盡快砍來。
第二天,新科狀元帶著大隊人馬來到與老婆婆相遇的那蔸樹下,叫手下動手砍樹。說也奇怪,這樹一砍倒,只見樹上冒出一股鮮紅鮮紅的血。眾人都感到驚奇,狀元忙令手下拉往京城。
大樹拉到京城,不幾天就做成了主梁。到了上梁這一天,梁木總是上不起去,木頭放在地上沒得好重,一往上抬就千斤萬兩。一些人想了很多辦法也奈何不了,弄得皇帝滿面愁容。
就在這幾天,皇帝身上長出了一個疔瘡。一天晚上,皇帝剛剛睡下,忽然來了個老婆婆對他說:“要把梁木安上去并不難,明天你可召集文武百官,看哪個愿給你舔身上的疔瘡,把愿舔人的心釘在梁木上,大梁會自己上去,你的瘡也就好了。”
第二天,皇帝真的照夢中老婆婆的話,召集文武百官,問哪個愿為他舔身上的瘡,就可世世為官,代代相傳。話剛落音,只見狀元連忙走出來,說他愿意舔瘡,皇上等他舔了瘡,就叫武士把狀元綁起,推出午門斬首,把他的心剜下釘在了梁上。這時,大梁木真的一下子就飛上去了。
從此以后,人們先用獸皮披梁,幾經(jīng)演變,又以紅綢子披梁,寫紅帖子上梁。一些人修屋時為了上梁順利,新屋順意吉祥,都要在大梁上掛紅,來代替人的心。
建國后,人民建造新房,按照建房規(guī)劃設(shè)計施工,不再按舊俗請“地仙”擇基,巫道擇時,魯班選師啟“太歲”動土,然“上梁”之日,依然講窮,是日,親朋戚友趕來送禮道賀,幫忙豎扇做工,梁木涂染紅色,上寫造屋人名及年月吉日。至今有些地方仍存有“上梁”、搶麻糍之風(fēng),有的則以糖果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