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為什么康熙的陵墓叫景陵?

        2017-01-02 12:32:2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景”就是“大”、“光明”的意思,所以以此宣揚康熙功德。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陵寢,位于唐山遵化馬蘭峪清東陵昌瑞山腳下,清孝陵

        “景”就是“大”、“光明”的意思,所以以此宣揚康熙功德。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陵寢,位于唐山遵化馬蘭峪清東陵昌瑞山腳下,清孝陵東側(cè)1公里處。該陵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十日動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工。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橋、望柱、石像生、下馬碑、神廚庫、牌樓門、神道碑亭、二柱門、臺石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寶頂下是地宮。

        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以一條寬9.70米的神路貫穿成一個完整的序列,該神路南與孝陵神路銜接,北端直達寶城,彎環(huán)如龍,盤曲有情。

        景陵是清五朝在東陵界內(nèi)營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筑規(guī)模稍遜于孝陵,建筑規(guī)??傮w上是以孝陵為藍本,但局部又有所改創(chuàng)。如圣德神功碑亭內(nèi)立雙碑;石像生縮減為5對;改龍鳳門為牌樓門等。景陵在葬在葬制上也有重大變革,開創(chuàng)了先葬皇后,附葬皇貴妃的制度;另外還摒棄了尸體火化入葬的傳統(tǒng)而改為土葬。

        景陵的建筑風格及喪葬形式大多為后世所效仿,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清朝皇陵中的圣神功碑亭是由嗣皇帝興建的,用以彰揚先皇一生的功業(yè),景陵圣德神功碑亭建于雍正三年至雍正五年(1725-1727年)。

        按照雍正皇帝的意愿,亭內(nèi)豎立了兩塊石碑,分別鐫刻滿文、漢字,用以記述康熙大帝60多年的赫赫功德。碑文由雍正皇帝親自撰寫,長達4300多字,是后世研究康熙朝歷史的珍貴史料。

        景陵石像生的布置有別于清代所有帝陵,自五孔橋至牌樓門段的神路由于地形的影響而呈彎環(huán)的曲線,無法像其它陵寢際樣對稱布置,于是當時的建筑設(shè)計人員就根據(jù)神路走向順地制宜隨曲就彎地進行設(shè)置,一改其呆板的模式而呈現(xiàn)出靈活多變、步移景換言之的效果,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的聰明和才智。

        但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當時的中國仍是動蕩不安,清東陵附近的一些土匪掀起了繼1928年7月孫殿英之后的第二次盜掘清東陵文物的狂潮。同年9月當?shù)匾粋€姓張的人糾集約300余人對景陵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盜掘,將塵封了200余年的景陵地宮打開把隨葬珍寶全部盜走,康熙皇帝及4后一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宮之中,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景陵地宮的盜口一直“對外開放”了7年,直到1952年清東陵文物保管所成立才封堵了盜口。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