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休哥高梁河之戰(zhàn) 決定大宋三百年命運
耶律休哥高梁河之戰(zhàn):決定大宋三百年命運
平興國四年(979年),太宗出兵攻北漢,已做好了與契丹開戰(zhàn)的思想準備,而北漢終被攻滅,也令太宗自我感覺良好。于是他決定挾戰(zhàn)勝之余威,取燕云之故地。實際上,攻打北漢從正月到五月,已經是師勞餉乏,完全不宜再開打新的戰(zhàn)役。何況這時的遼朝在景宗統治下,經過十余年休養(yǎng)生息,經濟大有好轉,政治也算清明,關鍵是涌現了耶律休哥、耶律斜軫這樣智勇兼?zhèn)涞拿麑?。宋朝又沒有經過充分的前期準備和嚴密的軍事部署,倉促上陣,顯然是難操勝算的。這時,殿前都虞候崔翰迎合太宗的旨意,上奏鼓吹道:“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庇谑翘跊Q意攻遼。
五月下旬,宋軍自太原諸路并進,越過太行山向河北平原集結。六月十三日,太宗從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親自督軍北上,正式發(fā)動北征。十天后宋軍進抵南京(今北京)城下。遼將耶律斜軫見宋軍兵鋒略盛,便引軍退駐得勝口(今河北昌平西北),耶律沙則撤到清河北(今北京清河鎮(zhèn)附近),互為犄角,聲援南京。
宋太宗誤以為耶律斜軫只能據守險要以自保,便派一部進行監(jiān)視,自率主力日夜攻城,命宋軍圍城三匝,穴地而進。遼朝守臣韓德讓日夜登城指揮,力保城池不失。宋軍圍攻半月,疲憊勞頓,糧草因運輸線過長也開始緊缺。
七月初,遼朝所派耶律休哥率領的馳援大軍已抵達前線。他先以弱兵五千誘敵,再以精騎三萬從他道繞到宋軍南側,發(fā)動猛攻,席卷而北。六日,耶律沙進軍城下,與宋軍激戰(zhàn)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也各率所部分左右兩翼向宋軍發(fā)起猛烈的攻擊。
宋軍急調圍城部隊迎敵,城內遼軍見援軍趕到,便開門列陣,鳴鼓助攻。宋軍在遼軍數路猛攻下,全線崩潰。次日黎明,太宗在混戰(zhàn)中腿上中了兩箭,倉皇奔逃至涿州,因箭傷無法騎馬而換成驢車繼續(xù)南逃。遼軍追殺三十余里,耶律休哥身上也多處受傷,不能馭馬,便改乘輕車追逐,至涿州未獲宋太宗而還師。
高粱河一役的背景是在太宗皇帝御駕親征剛剛取得滅北漢的勝利,此時的宋太宗便過低地估計了遼的力量,而卻又錯誤的高估了己方的實力,妄圖想以得勝之兵一鼓作氣將燕云地區(qū)收復,但倉促發(fā)動戰(zhàn)爭,準備不足,結果落得個慘敗的下場也合乎情理。其后太宗皇帝數次北伐,卻是屢戰(zhàn)屢敗
在高梁河之戰(zhàn)中,就兵力對比而言,宋軍明顯占上風,但卻以殘敗而告終,使宋初以來培植的宋軍精銳元氣大傷。究其戰(zhàn)敗的內部原因,一是戰(zhàn)略上的輕敵,以為挾戰(zhàn)勝北漢的余威,必能奏功。二是戰(zhàn)術上的失策,屯兵堅城之下,不做打援的部署,乃至處于內外數路夾攻的被動境地。三是士氣的不振,將士連續(xù)作戰(zhàn),身心均已疲憊,將領中甚至有擄掠北漢婦女充當軍妓,其軍心渙散、士氣低落可以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