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宗真簡介 遼興宗耶律宗真一生都做過什么事
耶律宗真(1016年―1055年),契丹名只骨,字夷不堇,遼圣宗耶律隆緒長子,母欽哀皇后蕭耨斤,遼國第七位皇帝,1031年-1055年在位。
耶律宗真生于開泰五年(1016年)二月二十三日,由齊天皇后蕭菩薩哥撫養(yǎng)長大,成年后通曉音律,愛好儒家學說,豁達大度,開泰七年(1018年)五月初五日,年僅三歲的耶律宗真,被封為梁王。太平元年(1021年)十一月十三日,耶律宗真被封為皇太子。 太平十年(1030年)六月,兼任北南院樞密使事。次年六月,圣宗駕崩,耶律宗真即位,改元景福。
耶律宗真即位初期權力一度被生母蕭耨斤掌握,蕭耨斤甚至有改立耶律宗真之弟耶律重元之意,幸而耶律重元將母親的計謀泄露給了耶律宗真,耶律宗真便一舉鏟除了蕭耨斤及其黨羽的權力,耶律宗真在位期間,政治上無法延續(xù)其父圣宗耶律隆緒的盛世致使國內矛盾逐漸尖銳,對外又出兵西夏結果大敗,使得遼朝日益衰落,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七月二十六日,遼興宗在外出巡幸時身染重病,不久去世。時年僅四十歲,廟號興宗,謚號神圣孝章皇帝,葬永興陵。
耶律宗真生平簡介
早年經(jīng)歷
耶律宗真,契丹名只骨,字夷不堇,是遼圣宗耶律隆緒的長子,母為宮女蕭耨斤。開泰五年(1016年)二月二十三日,耶律宗真出生。耶律宗真出生以后,因齊天皇后蕭菩薩哥無子,所以親自撫養(yǎng)耶律宗真,視如己出。耶律宗真少年聰慧,成年后體貌魁梧,龍顏日角,豁達大度。擅長騎射,愛好儒家學說,通曉音律。
開泰七年(1018年)五月初五日,年僅三歲的耶律宗真,被封為梁王。 太平元年(1021年)十一月十三日,耶律宗真被封為皇太子。太平十年(1030年)六月,兼任北南院樞密使事。
登基為帝
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初三日,遼圣宗去世,皇太子耶律宗真繼位,是為遼興宗。六月初六日,遼興宗的生母元妃蕭耨斤,自立為皇太后,并臨朝攝政。六月十五日,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景福。
護衛(wèi)馮家奴、喜孫等人迎合皇太后蕭耨斤的意旨,誣告北府宰相蕭浞卜、國舅蕭匹敵謀反。詔令審訊治罪,株連到齊天皇后蕭菩薩哥。興宗知道后說:“皇后侍奉先帝四十年,將我撫育成人,本當做太后;現(xiàn)在沒有做成,反而要拿她治罪,怎么行呢?”蕭耨斤說:“此人若在,恐怕成為后患。”興宗說:“皇后沒有兒子而且年老,即使在我們這兒,也做不了什么事?!笔採窠锊宦?,將齊天皇后蕭菩薩哥以謀反罪名遷到上京。興宗春獵,蕭耨斤擔心他懷念養(yǎng)育之恩,急速派人前往上京,賜死了齊天皇后。
囚母收權
蕭耨斤的權力欲望進一步膨脹。她甚至把興宗的一舉一動都置于自己控制之下,這樣使得母子兩的關系變得非常緊張。蕭耨斤擔心興宗親政后,自己的權力會有所剝奪,于是就與蕭孝先兄弟合謀,企圖廢掉興宗,另立自己的小兒子耶律重元。
重元卻以母親所謀告知皇帝哥哥。興宗不甘被廢,于是,暗中策劃先發(fā)制人,奪回權力。重熙三年(1034)五月,蕭耨斤和興宗去行宮消暑,蕭耨斤的親信都留在中京。興宗見時機成熟,先找借口扣押了蕭孝先,逼他招供廢立陰謀,接著帶著500名親兵包圍了行宮。耶律喜孫帶人直闖蕭耨斤的臥帳,殺死她身邊的數(shù)十名內侍,然后用一輛囚車把她押往了慶州軟禁起來,并在第二天下旨廢蕭耨斤為庶人,蕭耨斤集團就此鏟除。
法天太后被囚禁后,大臣曾提議重新接回太后,以獲取宋朝每年給皇太后的禮物,但是遼興宗沒有采納。重熙十六年七月,興宗聽報恩經(jīng)有感,于是將年近七旬的蕭耨斤迎回奉養(yǎng),但她卻毫無悔意。于是,母子間的積怨越來越深,互相提防,即使偶爾一起出去,也要隔著幾十里遠。重熙二十四年(1055),興宗辭世。蕭耨斤卻一點也沒有悲傷的樣子,見兒媳崇圣皇后蕭撻里悲泣如禮,對她說:“汝還年輕,何必哀痛如此!”
重熙增幣
澶淵之盟以后,宋遼之間實現(xiàn)了穩(wěn)固、持久的和平,一直維持到興宗親政。興宗見宋朝在宋夏戰(zhàn)爭中屢屢敗北,于是決定圖謀關南十縣地。后聽從張儉的建議,于重熙十一年(宋慶歷二年,1042年)正月,遼一面在邊界重兵壓境,一面派遺南院宣徽使蕭英和翰林學士劉六符與北宋交涉,他們帶去了遼興宗致宋仁宗的一封信,其中對宋朝提出了指責。
在提出各項指責后,還提出將原屬遼藩屬北漢的領土及關南十縣地歸還,只有如此,才能“益深兄弟之懷,長守子孫之計”。遼本想對宋發(fā)動一場突如其來的外交攻勢,但在遼使到來前一個月,北宋卻己購得遼興宗致書提出各項要求的底本,同時對遼聚兵幽薊、準備入侵也早有洞察,使宋有較充的時間商量對策,但宋仍然處于被動。
宋夏戰(zhàn)爭后北宋內外交困之際,使得遼朝趁機侵宋。在征求張儉的意見后,一面派其弟耶律宗元和蕭惠在邊境制造欲攻宋的聲勢。之后經(jīng)過雙方反復交涉,于同年九月達成協(xié)議,在澶淵之盟規(guī)定贈遼歲幣基礎上,再增加增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以了結這次索地之爭。興宗還派耶律仁先和劉六符再次使宋爭得一個“納”字,即歲幣是宋方納給遼方的,不是贈送的。宋仁宗也委曲求全予以應允,而條件是遼朝須約束西夏與宋和談。在“貢”和“納”字上,《遼史》和《宋史》各執(zhí)己見,但結果是可以肯定的,遼興宗成功的實現(xiàn)了自己以上國自居的想法。因此,在遼、宋和好之后,遼、夏關系惡化,遼、夏之間爆發(fā)了戰(zhàn)爭。而西夏也愿息兵,仍舊向遼朝稱臣進貢。史稱重熙增幣。
用兵西夏
西夏李氏自李繼遷時開始就實行附遼抗宋的政策。自李繼遷至李元昊,西夏三世都與遼朝關系和睦。但自元昊稱帝以后,遼夏交界處的黨項部落多叛遼歸夏;元昊個人亦與遼和親之興平公主不睦,致其憂郁而終,而對這一情況,西夏卻拖延很久才報告遼國,遼興宗認為這是西夏對大遼的輕視。遼夏關系始轉向破裂。重熙十三年(夏天授禮法延祚七年,1044)九月,興宗決意親統(tǒng)十萬大軍征夏,命南院樞密使蕭惠、皇太弟耶律重元、東京留守蕭孝友等分三路攻夏。但最后遼軍卻中了西夏的誘敵深入之計,在河曲為夏軍大敗,死傷慘重。駙馬都尉蕭胡覩等近臣數(shù)十人被擒,興宗亦狼狽地逃回云州,遼興宗也正是在這一年升云州為西京大同府,遼五京至此完備。
重熙十八年(夏延嗣寧國元年,1049),興宗又乘西夏李元昊新死主幼國疑之機,再次親征攻夏。初期進展順利,但蕭惠軍再為夏軍所敗,興宗聞訊只好帶著俘虜?shù)脑贿z孀沒移氏及西夏官屬、大量牲畜班師而還。
因病去世
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七月二十六日,興宗到秋山,停駐在南崖北部的峪口時病重。八月初二日,興宗病危,召見其子燕趙國王耶律洪基,曉諭他治國的綱要。八月初四日,遼興宗耶律宗真在行宮去世,時年四十歲。遺詔由耶律洪基繼承帝位。
清寧元年(1055年)十月十六日,上謚號為神圣孝章皇帝,廟號興宗。 十一月初十日,遼興宗被安葬于慶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