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之亂的背景 董卓是如何奪得大權的
2016-12-30 19:04:5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語:董卓之亂,東漢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自為相國獨攬朝政。次年關東諸侯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卓
董卓之亂,東漢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自為相國獨攬朝政。次年關東諸侯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卓敗,挾持獻帝西走長安,并驅(qū)使洛陽數(shù)百萬口西遷長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燒掠,洛陽周圍二百里內(nèi)盡成瓦礫。到192年被王允、呂布所殺,歷時3年。3年時間雖短,社會卻經(jīng)歷了深刻的變革,基本決定了以后歷史的走向,三國群雄在此期間先后登場,作為三國亂世的開端。
背景
經(jīng)歷了黃巾之亂,漢室威信受挫,董卓率領的軍隊多是籍隸關西的漢族和羌胡人,關西各族人民屢遭戰(zhàn)亂,習性尚武,婦女亦多能挾弓而斗,因此關西軍具有較強的戰(zhàn)斗力。董卓看到漢政府腐朽無能,逐漸驕傲放縱,不服從上級指揮。漢王朝也已看到董卓跋扈難制,曾試圖解除他的兵柄,調(diào)他回朝為少府。他以所部羌胡不讓他離開為借口,上書拒命,漢王朝也無可奈何。
中平六年(189)漢靈帝死,漢少帝劉辯繼位,外戚何進輔政。何進與貴族官僚袁紹合謀誅殺宦官,不顧朝臣反對私召涼州軍閥董卓率西涼軍入京。后因謀泄,何進被宦官張讓等所殺。袁紹帶兵入宮,殺盡宦官,控制朝廷。隨后董卓率軍進入洛陽,并領何進所屬部曲,又使呂布殺執(zhí)金吾丁原,并吞其眾,自己還誅殺大臣。由此勢力大盛,得以據(jù)兵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