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石器時代距今多少年?什么是舊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距今多少年?什么是舊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指人類以石器為主要勞動工具的早期時代。
舊石器時代(Paleolithic;距今約300萬年~距今約1萬年),以使用打制石器(見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fā)展階段。地質時代屬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從距今約300萬年前開始,延續(xù)到距今1萬年左右止。
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舊石器文化是距今約180萬年的西侯度文化和距今170萬年的云南元謀人。藍田人、北京猿人、金牛山人等是直立人的重要發(fā)現(xiàn),而早期智人有大荔人、馬壩人、丁村人等,晚期智人有柳江人、河套人、山頂洞人等。舊石器時代的石器采取錘擊、砸擊、碰砧等方法打制,有刮削器、尖狀器、砍砧器、鉆器等,到了后期還出現(xiàn)了細石器。
舊石器時代是人類的童年時期,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漫長的時期,占人類發(fā)展歷程的99%。在這一時期,人類完成了從猿到人的轉變,并且進一步演化成為現(xiàn)代人。人類文化不斷發(fā)展,從簡單的打制石器發(fā)展到加工精致的細石器,并且孕育了最早的農業(yè)。舊石器時代與地質時代的更新世相始終,而新石器時代與全新世相對應。更新世和全新世統(tǒng)稱為第四紀。
中國占有舊大陸東部的廣闊區(qū)域。第三紀末、第四紀初的地殼運動,使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隆起,從而成為中國與舊大陸西部的天然屏障。中國遠古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具有獨特發(fā)展道路的中國舊石器時代文化,舊石器時代遺址幾乎遍布全國。時間從距今約200萬年開始,到距今約1萬年為新石器文化所代替,經(jīng)過了早、中、晚3個發(fā)展階段。
舊石器時代早期相當于早、中更新世,時代跨度相當長,從距今約200萬年至距今12.8萬年。這一階段的代表性遺址有位于河北和山西北部的泥河灣遺址群、湖北鄖縣曲遠河口、北京周口店(第1地點)、遼寧營口金牛山、貴州黔西觀音洞等。泥河灣盆地以堆積巨厚的河湖相沉積而聞名于世,有“中國的奧杜威峽谷”之稱。遺址群包括馬圈溝、小長梁、東谷坨、岑家灣、半山等地點,其中馬圈溝是我國目前有確切年代的最早發(fā)現(xiàn),距今150萬年或更早。這里的人們就地取材,運用燧石原料,用錘擊法打制小型石片石器,有的簡單加工成刮削器。與此相反,鄖縣人遺址出土的石制品則以大型礫石為原料,直接打制成砍砸器等大型工具。北京周口店第1地點為洞穴遺址,堆積了13個文化層,發(fā)現(xiàn)了6個北京人頭蓋骨,時代從距今50萬年直到20萬年,出土了數(shù)以萬計的石制品,其顯著特點是以脈石英為原料。為了適應該原料,主要應用砸擊法來制作工具。由于脈石英性脆且多節(jié)理,容易破碎,因此北京人遺址的石制品以小型工具為主,主要器類有刮削器、尖狀器、石錐、雕刻器等。除了制造工具外,北京猿人和金牛山人還學會了用火。總之,這一時期石制品多數(shù)加工簡單粗糙,主要運用錘擊法和砸擊法等技術,偶用碰砧法,工具種類較少。整體來看,已經(jīng)初步形成北方石片石器、南方礫石石器的分布結構。
舊石器時代中期相當于晚更新世早期,時間從距今12.8萬年至距今約3.5萬年。這一階段的代表性遺址有周口店15地點、山西襄汾丁村、陽高許家窯、河南滎陽織機洞下層、湖北江陵雞公山下層、三峽庫區(qū)等。周口店第15地點與第1地點一致,其原料均以脈石英為主,卻很少見到砸擊技術的使用,而是以錘擊法為主。工具種類有刮削器、尖狀器、凹缺器、雕刻器、石錐等,其中尤以刮削器的數(shù)量和類型最多。丁村遺址以角質巖原料錘擊制作的各類大型器物為特色,如三棱大尖狀器、砍砸器、石球等。許家窯遺址的石制品也是以錘擊法和砸擊法為主,尤以錘擊產(chǎn)品為多。石器組合中既有豐富的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等常見的小型器類,也有數(shù)量眾多、大小不一的石球。織機洞下層石制品以中小型居多,打片技術以硬錘打擊為主,但不乏軟錘技術。雞公山下層發(fā)現(xiàn)了數(shù)以萬計的石制品,均以礫石為原料,錘擊法使用嫻熟。這里還發(fā)現(xiàn)了石圈結構,可能與早期人類的居住行為有關??傊@一時期更多地繼承了早期文化的特點,稍有發(fā)展和變化。技術方面砸擊法衰退,錘擊法占明顯優(yōu)勢,偶而使用軟錘技術;工具種類沒有顯著的變化,但類型多樣化,石球等大型工具很具特色。整體而言,北方北部、南方西部以小型石片石器為主,而北方南部、南方東部地區(qū)以大型礫石石器為主。
舊石器時代晚期相當于晚更新世晚期,時間從距今3.5萬年至約1萬年。這一階段發(fā)現(xiàn)的遺址顯著增多,北方代表性的遺址有周口店山頂洞、遼寧海城小孤山、河南安陽小南海、寧夏靈武水洞溝、山西朔縣峙峪、沁水下川、吉縣柿子灘、蒲縣薛關、河北陽原虎頭梁等:南方代表性遺址有四川漢源富林、銅梁、貴州桐梓馬鞍山、普定穿洞、白巖腳洞、興義貓貓洞、廣西柳州白蓮洞、湖北房縣樟腦洞、湖北江陵雞公山上層等。這一時期石制品技術有了顯著的提高,除了石片石器穩(wěn)步發(fā)展外,還出現(xiàn)了石葉技術和細石器技術。石葉技術以水洞溝遺址為代表,這里的石制品有預制石核、典型的石葉、形制規(guī)整的三角形石片。值得提出的是,這種在舊大陸西側廣泛分布的石葉工業(yè)在我國僅在水洞溝發(fā)現(xiàn)。細石葉技術分布則較為廣泛,以下川遺址和虎頭梁遺址為代表,包括各種類型的細石核、細石葉以及數(shù)量引人注目的端刮器,主要采用軟錘法和壓剝法制作而成,十分精美,有的直接使用,有的可以用來制作復合工具。舊石器時代石器技術在此時達到了最高峰,也標志著狩獵采集的能力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點。除了石器技術外,骨、角器技術也有所發(fā)展。山頂洞、小孤山以及穿洞遺址發(fā)現(xiàn)了數(shù)量眾多、制作規(guī)整的骨制工具,有魚叉、矛頭、骨錐、骨針等。物質生活的豐富使人類追求精神世界成為可能。山頂洞發(fā)現(xiàn)大量用獸牙、小礫石、小石珠、貝殼、魚骨、鴕鳥蛋皮等穿孔制作而成的裝飾品。人們開始有意識地埋葬自己的親人,并且在骨骸的周圍撒上赤鐵礦粉末??傊绕鹋f石器時代早、中期,這一時期雖然短暫,但中國遠古人類從技術層面、精神層面、社會層面都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一個新的偉大時代正在孕育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