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中國最早的殿試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是殿試

        2016-12-29 15:17:5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殿試,為宋(金)、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之一。又稱:“御試”、廷試”、“廷對”,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

        殿試,為宋(金)、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之一。又稱:“御試”、廷試”、“廷對”,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試合格區(qū)別等第。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則天創(chuàng)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為常制。明清殿試后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jìn)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jìn)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jìn)士出身。進(jìn)士中一甲三人,殿試后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其他進(jìn)士,按殿試、朝考名次,分別授以庶吉士、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博士、推官、知州、知縣等職。

        最早的殿試始于北宋開寶六年(973),宋太祖于講武殿策試貢院合格舉人,并頒定名次,自此始為常制。北宋初年的科舉為一年一度的兩級考試,一級是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二級是由禮部在開寶寺內(nèi)貢院舉行的“省試”。后改為每隔一年或兩年舉行一次,最后改為每3年舉行一次。第一次殿試共錄取進(jìn)士、各科及第者38人。

        元無殿試。明清殿試后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jìn)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jìn)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jìn)士出身。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