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桓溫第二次北伐的原因、過程和結果都是什么?

        2016-12-28 22:19:0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桓溫北伐,是東晉時期將領桓溫分別于永和十年(354年)、永和十二年(356年)及太和四年(369年)發(fā)動北伐北方十六國的戰(zhàn)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

        桓溫北伐,是東晉時期將領桓溫分別于永和十年(354年)、永和十二年(356年)及太和四年(369年)發(fā)動北伐北方十六國的戰(zhàn)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復洛陽,其余兩次皆被擊退,成效不大。

        背景

        永和七年(351年),后趙滅亡,后趙將領姚弋仲降晉,其子姚襄亦隨父歸降,皆獲東晉遙封官職及爵位。次年姚弋仲死,姚襄依從父親遺命南奔東晉,駐屯譙城。永和八年(352年),姚襄在謝尚兵敗后退屯歷陽,并大行屯田及訓練將士。然而因為殷浩忌憚姚襄,竟多次派刺客刺殺他,又派魏憬意圖偷襲他,最終令姚襄決心叛晉。永和九年(353年),姚襄就于殷浩北伐期間臨陣叛晉,倒伐攻擊殷浩,不但令殷浩北伐失敗,更盤據(jù)淮河一帶,在盱眙建立根據(jù)地。

        永和十年(354年),江西流民郭敞等人在東晉僑置陳留郡的堂邑叛亂,捕擄陳留太守劉仕向姚襄歸降。因著臨近東晉賴以自守的長江天險,于是令東晉朝廷十分震驚,立刻加強對京師建康的防守。然而,姚襄沒有南進,反倒北歸,于是轉據(jù)許昌。

        原本降晉的周成又于永和十年叛晉,進據(jù)洛陽。姚襄據(jù)許昌后就于永和十二年(356年)起兵進攻洛陽。

        另一方面,完成第一次北伐而回荊州的桓溫多次上表請求遷都洛陽,修復在洛陽的皇家園陵,但都未獲批準。隨后又升桓溫為征討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諸軍事,專委討伐姚襄之任。而因此就促成桓溫發(fā)動第二次北伐。

        過程

        桓溫于永和十二年(356年)在江陵起兵,先遣督護高武據(jù)魯陽,輔國將軍戴施駐屯黃河上,以水軍進逼許昌和洛陽,更請徐、豫二州派兵經(jīng)淮泗入黃河協(xié)助北伐?;笢刈约簞t從后領兵作眾人繼援。

        八月己亥日,桓溫到達洛陽城南的伊水,久圍洛陽不破的姚襄于是撤去圍城軍,轉而抵抗桓溫,并在伊水水北的樹林中埋伏精兵,試圖誘使桓溫率兵后退,在其后退時派伏兵突擊。然而桓溫拒絕姚襄后退的請求,姚襄意圖依伊水而戰(zhàn),而桓溫則結陣向前進攻,更親身披甲督戰(zhàn),于是大敗姚襄,姚襄逃到洛陽北山,及后更與余眾西奔并州,桓溫未能追及。

        隨后,周成以洛陽向桓溫投降?;笢丶昂罅舯芈尻?,并且置陵令,修復各個皇陵后就押著周成及帶著三千多家歸降的平民南歸。第二次北伐至此結束。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