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服飾 五代時期百姓服飾
2016-12-28 09:38:5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dǎo)語:五代自后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至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約50年,雖處于五代十國分裂時期,但服飾方面官服仍大體沿襲唐制。
一般服飾,如
五代自后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至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約50年,雖處于五代十國分裂時期,但服飾方面官服仍大體沿襲唐制。
一般服飾,如幞頭巾子,頭腳都用硬腳,形式也出現(xiàn)不少變化,如團扇形、蕉葉形、平展伸直形、翹上形、反折形等,并用珠絡(luò)為飾或金線棱盤。五代的裹巾如后唐李存勖當(dāng)皇帝,有圣逍遙、安樂巾、珠龍便巾、清涼巾、寶山巾、交龍巾、太守巾、六合巾、舍人巾等種種名稱。南漢劉氏作平頂帽,名“安豐頂”。南唐韓熙載在江南造輕紗帽,稱“韓君輕格”。他所戴巾子,比宋代的東坡巾還要高。西蜀王建喜戴大帽,出行時恐人認出,故令百姓也戴大帽。王衍戴形如錐狀的尖巾,晚年又推出小帽,叫作“危腦帽”。其嬪妃衣道服、戴蓮花冠、作〓髻。后蜀孟昶末年,婦人競治高髻,名“朝天髻”。南唐昭惠后周氏梳高髻,飾首翹鬢朵之妝。著纖裳(細腰裙)。
后唐同光年間,帝見晚霞云彩可愛,命染坊作霞樣紗做千折腰,分賜宮嬪。后民間競作彩裙,名“拂拂嬌”。五代婦女有一種披于頸間領(lǐng)下的帔,名為“訶梨子”。衣服式樣漸趨俏麗方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