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元朝的建立 揭秘歷史上的元朝是怎么建立的

        2016-12-14 08:49:03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元朝的建立:元朝(1271年-1368年)全稱大元或蒙元,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tǒng)的少數民族王朝。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他的前身是

        元朝的建立:元朝(1271年-1368年)全稱大元或蒙元,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tǒng)的少數民族王朝。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他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國。那么元朝是如何建立的呢?

        蒙古高原地區(qū)的眾多蒙古部落原為金朝的臣屬少數民族,隨著金朝的逐漸衰落,蒙古的勢力也開始壯大起來,逐漸脫離金朝政權的統(tǒng)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領袖鐵木真通過殘酷戰(zhàn)爭統(tǒng)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鐵木真被各部落推舉為“成吉思汗”,建立政權于漠北,國號“大蒙古國”(YekeMonggholUlus),即大蒙古帝國。建立大蒙古國后,不斷發(fā)動征服戰(zhàn)爭擴張其疆域,1217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進攻到伏爾加河流域。于1225年東歸,1227年又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對西夏的遠征中病逝。蒙古軍隊的對外戰(zhàn)爭具有征服性質,為了減少蒙古軍隊的傷亡,加快戰(zhàn)爭的進度,蒙古軍隊在戰(zhàn)爭期間對敵人采取了殘酷而野蠻的政策。向蒙古軍隊投降的地區(qū)遭受的破壞相對較小,而大量敢于英勇反抗的地區(qū)破城之后人口被屠殺和奴役,無數財產被掠奪損毀。戰(zhàn)爭的結果是建立起了疆域空前廣闊、人口規(guī)模和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一、影響力盛極一時的龐大帝國,基本實現了世界一統(tǒng)、天下大同的格局,對后世的影響很大。但是應該看到,這一系列的征服戰(zhàn)爭給包括中國在內的歐亞大陸眾多古老文明帶來了巨大的破壞,眾多民族受到了殘酷而不公正的民族壓迫,難以記數的人口和財產在戰(zhàn)火和隨后的瘟疫、饑荒及自然災害中損失,對戰(zhàn)火涂炭地區(qū)而言也是少有的黑暗時期。整個蒙古帝國的持續(xù)時間是從1206年到1635年。

        汗王蒙哥1259年在四川去世后,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開始爭奪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臺等大多數蒙古正統(tǒng)派的支持下于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通過“忽里勒臺”大會即大汗位。與此同時,忽必烈與南宋議和后返回開平(今內蒙古多倫),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會自稱大汗。1260年4月,忽必烈設立中書省,總管國家政務。1260年5月,忽必烈頒布《即位詔》法令,并建元中統(tǒng)。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漢地自行集會稱汗,并且推行漢法,明顯違背了蒙古傳統(tǒng),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統(tǒng)派的強烈不滿,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隨即展開了四年的汗位戰(zhàn)爭。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但他推行的“行漢法”主張卻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汗國,結果導致其他幾個蒙古汗國紛紛敵對,忽必烈的政權遂只包括“中國”(并非完全今天意義上的中國)與蒙古高原地區(qū),從此蒙古帝國不復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國號詔》法令,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為“元”。這是蒙古政權由世界性大帝國轉為中原王朝的分水嶺,蒙古政權之前對中原地區(qū)推行的是極具游牧性質的掠奪式統(tǒng)治,中原地區(qū)僅是其屬地的一部分,到忽必烈時才轉型為以中國為主體的王朝,且在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現,故“元朝”的建立應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劉秉忠規(guī)劃下,建都于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陷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俘虜5歲的宋恭帝及謝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zhàn)消滅了南宋最后的抵抗,陸秀夫背著8歲的小皇帝趙昺投海而死,南宋滅亡。

        之后,元軍曾進攻過周邊一些地區(qū),如越南和日本等,其中以試圖征服日本的戰(zhàn)爭最為著名,通常認為臺風(日本人稱之為“神風”)是造成元軍失敗的最大原因。然而,最新的科學發(fā)現卻否定了這個原因。近期發(fā)表在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的一項考古新發(fā)現指出:為忽必烈建造戰(zhàn)艦的高麗人有意建造和設計質量極其低劣的船只是導致忽必烈的蒙古艦隊葬身魚腹的主要原因。

        元朝的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有較高的成就。天文學居于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地位,數學、醫(yī)學也都在世界先進之列,科學家郭守敬于1276年修訂新歷法,經4年時間制訂出《授時歷》,通行36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他還曾擔任都水監(jiān),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其后被忽必烈命名為“通惠河”),再加上濟州河、會通河等其它幾項重大工程,最終形成了今天的京杭大運河,全長1700多公里;戲曲與小說創(chuàng)作繁榮,涌現關漢卿等一批優(yōu)秀的劇作家。元曲成為與唐詩、宋詞并稱的中國優(yōu)秀文學遺產。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結晶。草原文化與黃河文化、長江文化碰撞,曾經激起過無數絢麗的火花,為中華文化綿延發(fā)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一個民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為中華文明的進步和發(fā)展作出過貢獻。元朝是指公元1206年至1368年間由蒙古族統(tǒng)治者建立的封建政權。在中國王朝序列中,盡管該政權存在的時間較短,但它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產生的影響卻是極其重要的。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