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故事 關(guān)于魯迅小時候讀書的故事
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十七歲之前曾用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以筆名魯迅聞名于世。魯迅先生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4年初,入仙臺醫(yī)科專門學醫(yī),后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精神。魯迅先生一生寫作計有600萬字,其中著作約500萬字,輯校和書信約100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詩歌、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產(chǎn)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可謂知言。
求學時期
早年魯迅出生在中國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府城內(nèi)東昌坊口(今屬紹興市越城區(qū))的一個書香門第,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在北京任官員。父親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親魯瑞。魯迅與周恩來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學始祖周敦頤。1892年,11歲的魯迅就讀于家鄉(xiāng)紹興的壽鏡吾開設(shè)的私塾三味書屋。1893年(光緒十九年),魯迅的祖父周福清因為科舉舞弊案而被革職下獄,魯迅兄弟則被安插到離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莊大舅父的家中避難。周福清被判“斬監(jiān)候”,入獄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須花費大筆禮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于是家道開始衰落,同時其父親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而童年的生活場景,百草園、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帶的農(nóng)村等地,都成為后來魯迅的兩部小說集《吶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來源。
魯迅的童年與少年,就是一個從天上到人間的跌落過程。對此魯迅自述曰:“我幼小時候,家里還有四五十畝水田,并不很愁生計。但到我十三歲時,我家忽而遭了一場很大的變故,幾乎什么也沒有了;我寄住在一個親戚家,有時還被稱為乞食者。我于是決心回家,而我的父親又生了重病,約有一年多,死去了。”[8]
1898年,17歲的魯迅離開家鄉(xiāng)的三味書屋,進入金陵的新式學堂江南水師學堂,并改名為周樹人。1899年轉(zhuǎn)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shè)的礦路鐵路學堂,與陳衡恪結(jié)交,1901年畢業(yè),頗受進化論思想影響,愛讀新思想的書,尤其是翻譯的小說。
留學日本
魯迅與周作人、郭沫若、郁達夫等著名作家都為留學日本派。1902年2月,21歲的魯迅赴日本,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2年后進入仙臺醫(yī)學??茖W校(1912年改制東北大學醫(yī)學部)學習現(xiàn)代醫(yī)學。魯迅選擇學習現(xiàn)代醫(yī)學,是因為父親的病故造成他對中醫(yī)產(chǎn)生了嚴重的懷疑。他是東北大學的第一位外國留學生,也是當時仙臺唯一的中國留學生。在仙臺給魯迅影響最大的是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在周作人所著的《魯迅的青年時代》和許壽裳所著的《亡友魯迅印象記》兩部書中,兩人都曾引用過魯迅的醫(yī)專同班同學醫(yī)學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魯迅學年成績:
解剖學95.3分
組織學73.7分
生理學65分
倫理學83分
德語60分[6]
物理60分
化學60分
平均65.5分,全班第68名(班上同學142人)
總成績正如魯迅在《藤野先生》文中的自述:“同學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對此班上部分同學認為是“上年解剖學試驗的題目,是藤野先生講義上做了記號,我預(yù)先知道的,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994年,渡邊襄發(fā)現(xiàn)成績算錯:生理學上學期60分,下學期75分,單科學年平均65分,不是63.3分,學年總平均65.8分,學年平均83分的倫理學等第登錄成丙等。
魯迅后來作有《藤野先生》,對這篇作品也非常重視,1935年日本巖波書店要出《魯迅選集》日本語譯,他要求執(zhí)行選集編譯工作的自己的學生增田涉:“我看要放進去的,一篇也沒有了。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請譯出補進去?!濒斞干砗螅僖耙舶l(fā)表《謹憶周樹人君》一文回憶魯迅留學生活。
魯迅在醫(yī)校學習一年以后,便從學校退學。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稱自己是因為受到一部日俄戰(zhàn)爭的紀錄電影片里,中國人圍觀日軍殺害中國人情節(jié)的刺激,認為“救國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棄醫(yī)從文,希望用文學改造中國人的“國民劣根性”。據(jù)永田圭介的專著《秋瑾——英雄女俠傳》記載,在1905年秋瑾回國前,曾在陳天華追悼會上對反對回國的魯迅許壽裳等人痛罵,還拔出了隨身攜帶的日本武士刀厲聲喝道:“投降滿虜,賣友求榮。欺壓漢人,吃我一刀?!?/p>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其一是讀書作官的道路,再者,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做某一個官僚的“幕友”(俗稱“師爺”)。倘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jīng)商。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
1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shè)法籌借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xiāng)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后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wù)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shè)了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特別是嚴復(fù)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短煅菡摗肥墙榻B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xiàn)實世界并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fā)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欺凌。
魯迅先生在南京路學堂期間成績優(yōu)異,使他在畢業(yè)后獲得了公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后來進入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現(xiàn)日本東北大學醫(yī)學部)。他選擇學醫(y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中醫(y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
棄醫(yī)從文
魯迅是我國現(xiàn)代最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早年在日本仙臺醫(yī)學專科學校學習。讓他棄醫(yī)從文的,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電影(這里的“電影”指幻燈片)
魯迅筆下的匿名信事件:
有一天,本級的學生會干事到我寓里來了,要借我的講義看。我檢出來交給他們,卻只翻檢了一通,并沒有帶走。但他們一走,郵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開看時,第一句是:
“你改悔罷!”
這是《新約》上的句子罷,但經(jīng)托爾斯泰新近引用過的。其時正值日俄戰(zhàn)爭,托老先生便寫了一封給俄國和日本的皇帝的信,開首便是這一句。日本報紙上很斥責他的不遜,愛國青年也憤然,然而暗地里卻早受了他的影響了。其次的話,大略是說上年解剖學試驗的題目,是藤野先生在講義上做了記號,我預(yù)先知道的,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末尾是匿名。
我這才回憶到前幾天的一件事。因為要開同級會,干事便在黑板上寫廣告,末一句是“請全數(shù)到會勿漏為要”,而且在“漏”字旁邊加了一個圈。我當時雖然覺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譏刺我了,猶言我的了教員漏泄出來的題目??措娪埃?/p>
一天,在上課時,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刀的日本士兵砍頭示眾,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雖然和日本人一樣身強體壯,但個個無動于衷,臉上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說話的日本人投去兩道威嚴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樣洶涌澎湃。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國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腦海閃過,魯迅想到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現(xiàn)在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nèi)藗兊木衩婷病?/p>
這兩件事對探索救國救民之道的魯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國弱民倍受歧視的悲哀,激發(fā)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為拯救民族、富國強民的斗爭精神?!敖K于這流言消滅了”,魯迅的正義斗爭終于取得了勝利?!翱措娪笆录备钌畹卮碳ち唆斞?。他極為沉痛而憤慨地寫道:“中國是弱國……也無怪他們疑惑?!庇眠@樣的反語來表達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傷,思想上所受到的極大的震動,以及改變志向,棄醫(yī)學文的決心。
魯迅先生想通過醫(yī)學將中國人身體變得強健。但他的這種夢想并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xiàn)實粉碎了有一次,一場電影中,魯迅看到眾多的“體格強壯,神情麻木”的中國人,在淡然地圍觀被當作俄國偵探處死的同胞。魯迅受到極大的打擊,這時他已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
在日本留學期間,魯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不但為當時大多數(shù)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響應(yīng)。他翻譯的外國小說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志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