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奪建文帝之位建文帝的兄弟兒子又如何處置
懿文太子朱標一共生了5個兒子。長子雄英和第三子允熥都是常遇春之女常氏所生,次子允炆、第四子允熞、第五子允熙,都是次妃呂氏所生。呂氏本為次妃,常氏去世后升為正妃,所以她的兒子也是嫡子。雄英生于洪武八年,是懿文太子的嫡長子,也是朱元璋的嫡長孫??上н@孩子福分淺,洪武十五年五月,在他8歲上就死了。
次子允炆便成為嫡孫中之最長者。在懿文太子死后,依序冊立為皇太孫,并于洪武三十一年順利即位。
朱允炆即位后,除了推尊爸爸懿文太子為興宗,媽媽呂氏為太后,還追封長兄雄英為虞懷王(王號為虞,謚為懷),同時封允熥為吳王,允熞為衡王,允熙為徐王。
朱棣稱帝后,給三位王子新起王號:廣澤王(吳王),懷恩王(衡王),敷惠王(徐王),他明明是弒君、奪位、殺侄的兇手,卻讓諸侄們感他的恩、澤、惠!
廣澤王(吳王),懷恩王(衡王) , 軟禁在鳳陽。 吳王允熥在高墻里關(guān)了16年后死去, 衡王允熞死亡時間沒有記載。
最小的徐王才12歲,隨母妃呂氏在懿文太子陵居住。這是一份陵寢里的閑差,就是每天陪他死鬼爸爸說話 。四年之后,莫名其妙患病而死。建文帝有2個兒子,長子文奎,建文元年封太子,次子文圭,皆為小馬皇后所出。在他們父母去世時,一個7歲,一個2歲。
文奎在建文元年被立為皇太子,是天下共知的人物,所以燕軍入城后,他必須“莫知所終”。所以在一場宮火之后,7歲的文奎就不知所終了。唯有如此,才是他(符合其叔祖燕王利益的)最好歸宿,朱棣早已發(fā)出“蒸發(fā)密令”,一定讓他從人間消失。
次子文圭,被叔祖燕王幽禁于鳳陽的廣安宮(名為宮殿,實為高墻),稱之為“建庶人”。一個才2歲的孩子,從此被圈禁在一道高大的圍墻之內(nèi),所見者只是服侍并負責監(jiān)視他的宦官與宮人,對外面的世界茫然不知。
這一關(guān)就是55年,直到朱棣的重孫英宗朱祁鎮(zhèn)復辟那一年(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因想到自己也受了數(shù)年幽禁之苦,生出些憫世憐人的心,加之時過境遷,建文帝的孑遺早已成為無害的廢人,便想開“建庶人”一條生路。他咨詢臣下,大學士李賢力贊道:“此堯、舜之心?!彼旖?jīng)請示母后,將建庶人釋放,聽其在鳳陽居住,婚娶、出入自便,并賜給閹人20名、婢女10余人,供其使令。
可憐離開娘懷時才2歲的孩子,一生幽系,沒有自由,至此已是57歲的老翁,然對世事懵然無知,甚至連牛馬都不認得。他脫離樊籠不久,也便死去了。如果引好死不如賴活的俗語,文圭較之長兄太子文奎是幸運的,至少茍存了一條性命;然而,若似這等螻蟻偷生的活,50多年的辛苦,好比軟刀子,慢慢割肉,還不如一刀了卻了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