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性教育“嫁妝畫”教會他們啪啪啪
那么在我國古代,廣大民眾有沒有性教育風俗呢?當然有?!凹迠y畫”就是其中一種。“嫁妝畫”實際上是一卷約有8張至12張不同性交方式的春宮畫,因為社會大量需要,所以多用木版印制,鄉(xiāng)土味、民間色彩很濃。在女兒出嫁前,父母往往購買一兩卷“嫁妝畫”,放在嫁妝之中,隨女兒帶到夫家去,到了新婚之夜,小兩口他們往往對性是很無知,就把“嫁妝畫”鋪在床上“照貓畫虎”地做。
關于“嫁妝畫”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其實物在民國初年還有不少發(fā)現(xiàn),可見此物在中國歷史上已經(jīng)存在了很長時期。東漢文學家張衡曾寫過《同聲歌》,以女性第一人稱描寫男女在新婚之夜的心情,后世對此詩評價很高,認為它“麗而不淫”、“寄興高遠”、“以喻臣子之事君也”等等。
“壓箱底”也是性教育工具
除了“嫁妝畫”以外,中國古代還有一種性教育工具是“壓箱底”。它是一種瓷器,有的比拳頭還小一些,外形多為水果狀,有蓋,內(nèi)藏一對呈交合狀的男女。平時,人們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兒出嫁前,母親把“壓箱底”取出來,揭開蓋以示女,讓她體會“夫妻之道”。
中國教育文化對于性教育確實是一直非常的缺乏,更重要的是缺乏這種意識,當然這背后有一定的原因,與中國傳統(tǒng)觀念相關,向來都有談性色變的一種心理。但事實上,我國早在古代就有性教育了,古人早就知道性教育從娃娃抓起,說的是要抓好孩子的早期啟蒙教育。
在女兒出嫁前,父母往往購買一兩卷“嫁妝畫”,放在嫁妝之中,隨女兒帶到夫家去。"壓箱底"一般是實用的器物如盒子、枕頭等,里面是空心的,放著正在進行房事的男女小瓷人。這些器物放在嫁妝箱的就下面,就是“壓箱底”了。到了新婚之夜,小兩口對性往往是很無知的。但女兒的母親在出門之時早有暗示,于是就把“壓箱底”拿出來,“嫁妝畫”鋪在床上,照貓畫虎地做,一般來說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所以,“嫁妝畫”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性教育讀本(只不過內(nèi)容太過單一,太缺乏系統(tǒng)化了);“壓箱底”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性愛姿勢大全”。古代母親對女兒的性教育,也頗有些臨時抱佛腳,趕鴨子上架的味道。
對于性教育,古人一向重視
中華性文化展覽館館長劉達臨告訴記者,我國歷來重視性教育,且通俗易懂。此次中華性文化展中有多件文物專門體現(xiàn)我國古人在性教育方面的別具一格,這些性教育展品對現(xiàn)代兒童一樣還具有教育意義。
比如“壓箱底”是個類似小瓷盒的東西,打開水果狀的蓋子,里面是一對男女呈交合狀的塑像。這種東西本來是置于箱底壓邪用的,當女兒快出嫁時,母親把“壓箱底”拿出來給女兒看一看,暗示她以夫妻之道。而有些地方母親則在女兒的嫁妝里搭上一些紙畫,畫面描繪男女交合的場面,俗稱嫁妝畫。
“有些母親在女兒出嫁時,會拔下發(fā)簪告訴女兒,這是送你的'金針',如男方因興奮過度產(chǎn)生昏厥時,用發(fā)簪插一下男性身體,可起到緩解作用?!?/p>
“春宮圖”是古代嫁女兒時必不可少的陪嫁品,因此又叫“嫁妝畫”。在民間還有叫“壓箱底”的說法。日本的春宮圖有不少至今仍延用此叫法的,“春宮圖”是以性愛描繪為對象的美術作品。古人看“春宮圖”,如同現(xiàn)代夫妻之間流行看成人碟片一樣。
但與現(xiàn)在有一個不同的是,封建統(tǒng)治者對“春宮圖”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有的朝代甚至將“春宮圖”與有性愛描寫的通俗小說,統(tǒng)歸為淫穢詞曲一類,嚴加查禁。不管官府如何嚴禁,“春宮圖”依然有廣泛的市場需求,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春宮圖”在古代從來都是照印不誤。
其實,當時的統(tǒng)治者也是嘴上說一道背后做一套,“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鄭振鐸在《談金瓶梅詞話》一文提到,“淫穢詞曲”和春畫,藏的最多的地方是帝王的后宮,如成冊的《金瓶梅畫》就是宮中之物,上面還蓋著乾隆御覽之印,并不曾銷毀,得以流傳下來。
其實,由此也可以看出,春宮圖在古代的流行程度,統(tǒng)治者一面嚴加查禁春宮圖,一邊自毀規(guī)矩,收藏春宮圖,也就說明春宮圖在當時是極有市場的。
因為春宮圖在古代的地位,所以現(xiàn)在一說明朝,常常會讓人聯(lián)想到春宮畫。明朝時春宮畫發(fā)展到了頂峰時期。不僅在內(nèi)宮、在官僚豪紳之家流行,而且在民間坊肆中也十分流行。明朝的春宮圖因流行廣,需求量大,出版商在印刷上也有了改進,春宮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從唐代到宋代,畫春宮圖的人不少,甚至出過少數(shù)畫春宮畫的著名畫家,有些春宮畫從側面還反映了一些歷史事實。
春宮圖為何能在古代得以長期流傳?人們?yōu)楹蜗矚g春宮圖?春宮圖因其何種功能符合了當時人們的某種特殊需要呢?春宮畫之所以從宮廷到民間不斷地發(fā)展和流行,因為它具備了其他物件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古代“春宮圖”的三大用途
說起“春宮圖”,多數(shù)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赤身裸體,男女交合的淫畫。不錯,就是這些畫兒。然而這些“淫畫”的用處卻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古人拿這些畫都用來做什么?
用處一:避火
據(jù)了解,古代人常常在書中或者書柜里放置春宮圖畫,或者將春宮圖懸、貼于室內(nèi),其目的據(jù)說是為了“避火”。如明代著名書畫家徐渭在其著作《路史》中說:有士人藏書甚多,每柜必置春畫一冊。人問之,曰:聚書多惹火,此物可厭火災也。再如現(xiàn)代學者余世存在其著作《非常道》中記載,清代學者葉德輝在他的書籍中往往夾入春宮圖畫,并曰“避火”。
那么春宮圖怎么能起到“避火”的作用呢?原來神話傳說中,“火神”是一位美女,地位很是尊貴,但有時脾氣很是暴躁,有幾十個個丫鬟服侍,后因犯了罪,被玉皇大帝貶為灶下神。美女火神平時喜著淡黃色衣服,可是一旦發(fā)怒就會改穿火紅衣服,容易引起火災。于是人們就利用這些春宮圖,當“火神”見到這些令人面紅耳赤的圖畫時,就會羞赧難當而離去,因此也就避免了火災的發(fā)生。
用處二:嫁妝
春宮圖作為一種“嫁妝畫”是性教育的一種形式。古人性知識匱乏,許多少男少女到了結婚的年齡還不知道“性”是何物。因此,就有好多父母在女兒出嫁之前買上幾卷春宮畫作為嫁妝,由女兒結婚當日帶到丈夫家,到了晚上,小夫妻就可以按照圖畫,照葫蘆畫瓢般的做了。同時這也寓含了父母們的“祈子”之意。
用處三:門畫
據(jù)說,天津楊柳青一帶,在明清時期,當?shù)氐脑S多婦女把“春宮圖”當作年畫在集市上公開出售,并且銷量不菲。
“楊柳青”是文化名鎮(zhèn),其民間藝術非常豐富,曾出現(xiàn)“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的興旺景象。當時有些貧困家的婦女,為了掙錢,到過年的時候,在家里畫一些“春宮畫”拿到街上去賣,沒想到還挺受歡迎。于是那里過年貼“春畫”也就司空見慣了。人們之所以把春宮圖作為門畫來使用,或許是源于生殖崇拜,或許他們賦予了這些圖畫以“神性”,用之可以辟邪、避禍。
據(jù)荷蘭漢學家高羅佩考證,這種過年貼“春宮門畫”的現(xiàn)象直到建國后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