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建號 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原因
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1月11日在廣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與楊秀清、馮云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太平天國運動的領導核心。從此掀開了席卷整個南方的太平天國運動的序幕。從這一天開始中國的歷史上出現了一個新的農民起義政權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運動建號太平天國,創(chuàng)立了拜上帝教作為起義的統一信仰,而起義的農民相信世界上存在著一個太平天國,在那里沒有戰(zhàn)爭,沒有壓迫,人們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于是太平天國成為了起義的農民們的夢想,希望通過起義能夠建立起自己所信仰的太平天國的和平、美滿的太平盛世。
為了能夠建立起自己夢想中的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運動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綱領性文件,它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凡16歲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數量的土地,15歲以下的減半。同時,還提出“豐荒相通”、以豐賑荒的調劑辦法?!短斐锂€制度》以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為中心,它涉及到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和社會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是太平天國運動創(chuàng)建太平天國的一項基本措施。
后來太平天國又“因時制宜”在1859年提出了《資政新篇》,提出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主張,這也是一項太平天國綱領性的文件,是創(chuàng)建夢想中的太平天國的一項重要措施。
雖然太平天國運動建號太平天國,并且為了創(chuàng)建真正意義上的太平天國做出了許多的努力,但是實際上這一夢想并沒有在太平天國運動中獲得實現。最終太平天國運動在清政府和帝國主義的剿殺下失敗了。
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原因
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原因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非常沉重的災難,中國人們不得不分期反抗,三當時的自然災害十分嚴重四是受西方宗教思想的影響。
首先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面臨巨額賠款,這些賠款的壓力全部被清政府轉移到了勞動人民的身上,這讓老百姓苦不堪言。清政府的苛捐雜稅還日益增多,農民早已不堪負重。而由于通商口岸的開放,導致外國的工業(yè)產品大量涌入中國市場,質美價廉的產品排斥了中國傳統的家庭副業(yè)和手工業(yè),這導致中國東南海區(qū)的把農民和大量的手工業(yè)者紛紛破產,失去生計。
其次是嚴重的自然災害,1840年到1850年,中國廣大地區(qū)發(fā)生了很多的自然災害,如蝗災、水災、旱災等,這些自然災害讓大量的農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艱難的生活環(huán)境導致農民起義頻繁爆發(fā)。
太平天國的領袖人物洪秀全被《勸世良言》中的單一的神權思想和基督教平等的觀念吸引,洪秀全便向將這些思想運用到當時的中國環(huán)境中,他寫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示訓》等文章后,相當于給農民來了次大洗腦,加上當時馮云山在廣大貧苦地區(qū)宣傳反清思想,開展拜上帝會的活動,這些都給農民一個非常大沖擊,讓受苦的農民看到了一絲曙光,所以得到了不少農民的支持。
太平天國運動后期經過
太平天國運動可以分為前期和后期,前期太平軍反抗清軍的氣勢極高,屢戰(zhàn)屢勝,用兩年時間就從廣西金田村一路北上,占領南京,太平天國實力最強時占領安徽、江蘇、湖北、湖北的大部分地區(qū)。太平天國運動進行到后期,和前期完全不同,領導集團成員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上很奢靡,制度也變得森嚴,只為滿足領導層的欲望,太平軍的思想也發(fā)生了變化,這些導致后期的運動多半以失敗告終。太平天國運動后期為什么會和早期完全不同呢?
太平天國運動進行到第五年,發(fā)生了天京事變,東王和北王都在這次事變中死去,翼王帶兵脫離太平天國,而西王和南王在之前就戰(zhàn)死沙場,洪秀全的早期領導層就此破裂。天京事變結束,但是它的影響還沒有結束,它讓洪秀全在選人才方面開始任人唯親,因此太平天國運動后期的領導層都是洪秀全的親族,新的領導集團貪圖安逸,享受太平天國運動前期的成果,很快太平天國就失去了民心,沒有人民的支持,離滅國只是早遲的問題。
太平天國運動后期提出了新的綱領《資政新篇》,這部綱領是洪仁玕根據香港的資本制度編寫的,帶有濃厚的資本主義色彩,里面主張以法治國,直接選舉官員;發(fā)對迷信,提倡教育;提倡發(fā)展保險等。這部綱領由洪秀全頒發(fā),可是由于各種原因沒有真正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