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王國之旅 沉在海底的婆羅浮屠之謎
廣州市佛協(xié)主辦、廣州大佛寺協(xié)辦的海上絲綢之路佛教與文化之行巡禮活動在結束婆羅浮屠的對話后,即將離開印度尼西亞,啟程前往下一個國度。但是關于古老佛寺的話題與探尋依然在延續(xù)著。
如同巧合一般,有消息顯示,除了已經重見天日的婆羅浮屠,印尼海域中還寧靜安臥著另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海底佛都。這一片海底寺院遺跡,顯示出了不亞于婆羅浮屠的壯觀、莊嚴,足以再次“驚艷”與震撼世人。
這座海底佛寺是什么時候的遺跡?確切的分析尚未獲得,但根據(jù)其形制、風格來看,很有可能與婆羅浮屠在年代上相距不遠。這令人不難推想,在佛法曾經興盛的古室利佛逝地域,曾經掀起過建造石砌佛寺的熱潮。東晉法顯大師與唐代義凈三藏的著作中都多次提到了室利佛逝,但其中并沒有婆羅浮屠或類似佛教建筑的記載。
從2世紀起,西行求法和東來紹法的高僧已經開始了他們的活動,經過了六七百年,則進入這一求法弘法熱潮的尾聲。所以,前面的高僧大德就沒有記載婆羅浮屠塔這樣一個地方。以此推測,婆羅浮屠應該出現(xiàn)于公元7-8世紀佛教密乘盛行的階段,也就是中國西行求法已經結束的階段。而這一時期,來自南海的“開元三大士”已經前往中國,開啟了漢傳佛教歷史上的密宗。
而現(xiàn)有的消息顯示,這一片海底佛寺恰位于離開婆羅浮屠不遠的海域中。印度尼西亞這一國度自古以來位于火山活動活躍的地區(qū)。大大小小的火山活動曾經給這里帶來過自然災難,也造成過地殼的變化。石制的寺院雖然易于留存,但要抵擋地殼運動的影響,也并非易事。因此出現(xiàn)歷史上婆羅浮屠沉埋,乃至于不久前發(fā)現(xiàn)的這一不知名的海底佛寺可能經歷了相近的遭遇。甚至我們推測,曾經還有其他類似的佛教建筑,因為地理的自然變化而改易了形態(tài)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