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不信魯肅能成事?個人偏見?
諸葛亮看重魯肅,但劉備不看好他,總覺得他不能成事。那么,劉備不用魯肅是信不過諸葛亮嗎?劉備和諸葛亮的關(guān)系是毋庸置疑的,這點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出。
諸葛亮之后就有個說法,還是劉備自己說的:“孤之有孔明,如魚之有水也?!笨磥韺ζ溆∠蠓浅2诲e。劉備對于諸葛亮的任用也是亦步亦趨、慢慢鍛煉的,非常穩(wěn)健。對于諸葛亮缺乏經(jīng)驗的弱點,劉備也很了解。因此,對于諸葛亮提出的一些不合時宜的建議和意見,劉備也很果斷地予以拒絕。
正如我以前提過的,諸葛亮曾經(jīng)在曹操進攻荊州時提出搶占襄陽,這個建議就不對,劉備就沒采納。對于諸葛亮的用人,劉備也有自己的主張,他認(rèn)為不行就堅決不予重用。不過,從正史上看,在劉備時期,諸葛亮很隆重地向劉備推薦過兩個人,卻都被劉備否定,這倒是令人覺得奇怪。其中之一就是馬謖,這個人后來的情況大家都熟悉,也就不再說了。不過,劉備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本文介紹的這個故事就與此有關(guān)。
這個故事,出處是《三國志·蔣琬傳》,時間是在劉備奪取益州之后。故事的主人公叫做蔣琬。
蔣琬,荊州零陵湘鄉(xiāng)人,早年就很出名。早年即被劉備任用,后來又隨同入川擔(dān)任廣都縣長一職。一次,劉備來到廣都視察,發(fā)現(xiàn)蔣琬不理正事,天天喝得爛醉。劉備大怒,下令將其逮捕,打算將其殺掉以儆效尤。
諸葛亮聞訊后連忙卻劉備說:“蔣琬這個人,可是輔佐社稷的棟梁之才,不是個只知道治理百里小縣的人。他施政以安定百姓為本,而不是整天就知道做門面功夫?!辈贿^,即便諸葛亮苦口婆心,也只是將蔣琬的死罪免了,活罪依然難饒。劉備根本不相信,只是礙于諸葛亮的面子才放過了蔣琬,但還是將其官職一擼到底。從此,蔣琬變成了平民百姓。
直到劉備病逝的這幾年時間里,蔣琬也僅僅擔(dān)任過縣令、尚書郎之類的職務(wù),這其中自然少不了諸葛亮的斡旋。直到諸葛亮主政,蔣琬才獲得新生。從東曹掾、參軍到長史,撫軍將軍,負(fù)責(zé)諸葛亮北伐期間的物資和兵員供應(yīng),宛如當(dāng)年劉備時期的諸葛亮一樣。諸葛亮對其稱贊有加,病重期間又向后主劉禪推薦蔣琬接替自己的位置。諸葛亮病逝后,蔣琬成了蜀漢帝國的支柱。不得不說這一次,諸葛亮看人比劉備要準(zhǔn)。
也許有讀者要問,標(biāo)題中提到了魯肅,這與魯肅有何關(guān)系呢?關(guān)系出在《三國演義》中。大家還記不記得,小說中龐統(tǒng)就是因為擔(dān)任耒陽縣令時整天喝酒被劉備派張飛去查辦的。魯肅聽說大名鼎鼎的龐統(tǒng)在劉備那里僅做了個小小的縣令,急忙修書一封推薦。信中有一段這樣的話:“龐士元非百里之才,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dāng)展其驥足。如以貌取之,恐負(fù)所學(xué),終為他人所用,實可惜也!”在小說中,百里之才變成了魯肅推薦龐統(tǒng)時用的詞語,顯然這是個張冠李戴的故事,也是小說作者有意為之,用來突出龐統(tǒng)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