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有沒有被挖過?
唐朝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有沒有被挖過?唐太宗李世民死后被埋在昭陵,昭陵也是“關中十八陵”中最大的一個,面積為2萬公傾,陵園周長60公里,與長孫皇后的合葬在一起,那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有沒有被盜過?或者被挖過。
李世民的墓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挖掘,但是他的墓穴已經(jīng)被盜過很多次了,昭陵中有《昭陵六駿》的巨大浮雕,其中“颯露紫”、“拳毛駒”兩塊浮雕被盜買美國,余存西安碑林博物館,一些陵墓中的寶藏在八國聯(lián)軍入侵時就被其它國家搶走了。
唐朝一共有21個墓,只有三個不在陜西,其他十八個都在關中,簡稱“關中十八陵”,現(xiàn)在只有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沒有被盜,也沒用被發(fā)掘,其它陵墓基本上全部被盜過。
李世民的昭陵,被譽為“天下名陵”,雖然被盜了,但盜的主要是金銀等細軟或器物,還遺存的大量的歷史文物,現(xiàn)如今陳列在昭陵博物館內,展示著唐代前期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盛況。
如今李世民的昭陵被國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成為了一個旅游景區(qū),目前有一座昭陵博物館,都是里面的珍貴文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延伸閱讀:
昭陵依九嵕山峰,鑿山建陵,開創(chuàng)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為陵的先例。據(jù)說是因貞觀十年文德皇后臨死時
給唐太宗說要儉薄,“請因山而葬,不需起墳”。(《舊唐書》卷五)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關于以山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寫著:“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今因九嵕山為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好盜息心,存沒無累?!边@里所說因山為陵,不藏金玉,與其說是為了儉薄,不如說是為了“好盜息心”更恰當些;虞世南上書唐太宗時就說過:“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币虼?,唐初以山為陵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利用山岳雄偉形勢和防盜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