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惠帝到底是不是白癡?太子智商成疑問
白癡皇帝入主洛陽宮
從司馬懿算起,司馬氏經過三代人的苦心經營,終于取代魏國,蕩平吳蜀,建立又一個大一統帝國。但僅僅十年之后,開國皇帝司馬炎辭世時,竟然把來之不易的天下,交給了他的兒子司馬衷,是為晉惠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白癡皇帝。
這個安排,帶來的是極其慘重的后果。由于最高權力虛置,各方勢力角逐洛陽,爭奪國家實際控制權,晉惠帝先后淪為不同勢力的傀儡。于是,“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南北分裂接踵而至,洛陽再一次遭受滅頂之災。
晉惠帝到底是不是白癡?晉武帝為何讓他娶“丑陋兇悍妒”的賈南風為妻?又為何最終安排他接班?西晉時代的洛陽皇宮,帶給人們無數的疑問。不少學者試圖探討個中原因,卻很難找到合理的解釋。
太子智商成疑問
一條“?”模樣的路,通往鏊子山頂。我們沿著道路上行,邊走邊尋找晉武帝司馬炎的峻陽陵,一直走到“?”上端的山頂,也沒發(fā)現任何標記或蹤跡。
這是首陽山較高的一段,山頂平坦,縱目南望,低平、開闊的伊洛平原盡收眼底,司馬炎給自己找的地方還真不錯。不過峻陽陵到底在哪兒呢?我們返身再經“?”下山,電話咨詢當地朋友,反復查看示意圖,終于弄清楚了:峻陽陵就在“?”上面那個“窩”里。
躲著恣意生長的刺棵子,我們“鉆”進了那個山窩,眼前地勢錯落,雜花滿眼,荒蕪而幽靜。
峻陽陵并無墓冢,發(fā)掘后也早已回填,所以不易發(fā)現。據專家介紹,這里曾發(fā)現23座墓葬,規(guī)模最大的1號墓位于最東端,居于尊位,其余22座分列西側,布局主次分明,排列有序,可能是司馬炎的地下后宮。晉武帝滅掉吳國后,把吳主孫皓的后宮合并過來,一下子擁有了上萬佳麗,美女太多,挑花了眼,每天晚上自己都不知道要進哪個洞房,只好讓羊選擇:他坐在羊車上,羊停在哪兒就住哪兒。這個地下后宮,不知道是他選出來的,還是羊選出來的。
司馬炎開始并不是糊涂蛋,在競爭太子時,他被認為“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即位后逼魏禪讓,滅掉吳國,干了不少大事。但成功之后的晉武帝,就令人不敢恭維了,每天晚上不知道跟誰睡覺,這還算小事,在諸多重大國事中,他的表現跟他的墓地一樣,形成不少“?”。其中最大的問號,就是為何會安排一個白癡皇帝接班。
白癡皇帝司馬衷的故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他在華林園――如今孟津金村一帶游玩,聽到青蛙呱呱地叫,問手下:“青蛙這么賣勁地叫,是為官,還是為私?”手下抓破頭皮才想出答案:“在官田為官,在私田則為私?!碧煜聻幕模姸喟傩震I死,又問手下:“他們沒糧食吃,那為什么不吃肉糜?”
這位皇帝的智商問題,一直有爭議。其實最先懷疑的,就是晉武帝本人。
晉武帝于公元265年以禪讓的方式取代曹魏,建立西晉,第二年立妻楊氏為皇后,第三年,立子司馬衷為太子。司馬衷是武帝與皇后的次子,其兄早夭,因此成為皇位的當然繼承人,被立為太子時,司馬衷只有八九歲,與外界接觸很少,他母親又正得寵,因此當時沒有人提出異議。
據中國社科院魏晉史專家劉馳先生研究,大約在司馬衷十二三歲時,他能否承繼大統的問題浮出水面,最先產生懷疑的是晉武帝?!暗垡曰侍硬豢胺畲蠼y,密以語后,后曰:‘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因母親的袒護,這第一次疑問被輕輕擱置。
皇帝主持的智商測試
在如今孟津金村南邊,魏明帝大造宮殿,金碧輝煌,氣度非凡??上M盡心力,最終為司馬氏做了一鍋菜。西晉建立后,全盤接收了曹魏的宮殿,幾乎沒有大規(guī)模的城建工程,唯獨為太子建造了一座宮院,因位于皇宮東邊,被稱為東宮,“東宮太子”之說,由此而來。
十六七歲時,司馬衷出居東宮,與大臣們的接觸逐漸增多,對他能力的質疑也多了起來。
大臣衛(wèi)擔任太子少傅,對太子十分了解,他見武帝時,“每欲陳啟廢之,而未敢發(fā)”。有一次武帝在陵云臺大宴群臣,衛(wèi)假裝喝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啟?!墼唬骸肮院我俊庇远拐呷?,因以手撫床曰:“此座可惜!”武帝馬上明白他的意思,責怪道:“公真大醉耶?”于是衛(wèi)“于此不復有言”。這次進諫毫無結果,只產生了成語“衛(wèi)撫床”。
衛(wèi)不說話了,但還有很多人不吐不快。平定東吳后,大臣和嶠轉任侍中,常在武帝身邊,他說話比較直接:“皇太子有淳古之風,而季世多偽,恐不了陛下家事?!本褪钦f,太子太淳樸,而社會太復雜,恐怕他不能勝任。武帝聽了此話,“默然不答”。
武帝雖然對臣下的建言不置可否,但茲事體大,關乎司馬氏萬世基業(yè),他不可能不過大腦。但兒子的表現,讓他拿不準主意,兒子逐漸長大,似乎有些進步?為了做出準確的判斷,也為了堵塞群臣之口,他曾派和嶠、荀、荀勖等前去拜訪太子,借此測試判斷。三人的智商測試報告差別極大,“、勖稱太子明識弘雅”,而和嶠則說:“圣質如初耳!”結果武帝十分惱火,“不悅而起”。
不高興是一個做父親的自然反應,但再不高興,也得面對事實,于是又有了一次測試?!暗鄢R商硬换?,且朝臣和嶠等多以為言,故欲試之。盡召東宮大小官屬,為設宴會,而密封疑事,使太子決之。”
武帝一幫人立等,可急壞了太子妃賈南風,她趕忙找高手做槍手,這些人的答卷旁征博引,宏論滔滔,太子宮中的“給使(仆人)”張泓說道,太子平素不讀書,這樣的東西一看就是槍手所為,不如“直以意對”。賈南風大喜:“便為我好答,富貴與汝共之”。張泓素有小才,起了個草稿,讓太子照抄一遍,拿出去交卷。
晉武帝一看答卷,“甚悅”,先拿給太子少傅衛(wèi)看,“大(恭敬而不安的樣子)”,眾人“乃知先有毀言”?;实垡桓吲d,殿上一片祥和,“皆稱萬歲”。
智力測試似乎有了完美的結果。晉武帝被蒙蔽了,或許因為這是期望的結果,他失去了明察秋毫的判斷力。期待這樣一個結果,無疑是出于父親的本能,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弟弟沒有兒子親
當時接班的人選,朝野都認為最合適的是齊王司馬攸。武帝曾經病危,一些大臣就開始議論該立司馬攸,武帝病愈后很不高興,低調處理了一些私下議論的人。
司馬攸是武帝的親弟弟,當初司馬師沒有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了他。司馬師死后,他弟弟司馬昭接班,認為自己不過是暫居此位。“此景王(司馬師)之天下”,“百年之后,大業(yè)宜歸攸”。立世子的時候,司馬昭最初確實想立司馬攸,但一些大臣反對,認為司馬炎“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發(fā)委地,手過膝,此非人臣之相也”?!鞍l(fā)委地”,就是頭發(fā)特長,能拖到地上,當時認為是貴相。如此一來,就確定由司馬炎接班。
司馬昭臨死,極擔心兩個兒子將來處不好,他拉著10歲司馬攸的手,交到司馬炎手上,囑托他照顧好弟弟。四年后,兩兄弟的母親王太后去世前,仍很擔心司馬攸的命運,囑托司馬炎:“桃符(司馬攸小名)性急,你這當哥哥的要好好待他,勿忘我言。”
司馬攸成年后,“清和平允,親賢好施,愛經籍,能屬文,善尺牘,為世所楷”,并且“以禮自拘,鮮有過事”,他個性剛正,“武帝亦敬憚之,每引之同處,必擇言而后發(fā)。”
當武帝反復檢測司馬衷智商時,眾多大臣心目中的最佳接班人選,就是司馬攸。武帝曾向大臣張華垂詢:“誰可托付后事?”張華脫口而出:“明德至親,莫如齊王攸?!碑敃r朝中重臣王渾、羊、王濟、甄德以及司馬家族的重量級人物,都很看好齊王攸。
但越是如此,武帝內心對弟弟越排斥,他難舍司馬衷,除了一位父親難以放棄對兒子的殷殷期望外,還有這個原因在。
最終,江山交給了司馬衷。關于這位皇上的智力,歷來眾口一詞,說他是個白癡。史籍上,幾乎沒有晉惠帝司馬衷決斷大事的記載,可見他確實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但據劉馳先生研究,他具有一定閱讀和寫作能力,對外界刺激能做出正常反應,對事情有一定的見解,但常受制于人,不能堅持。他的一個故事令人感動:后來他被各路諸侯王裹挾,顛沛流離,受盡屈辱,一次“百僚奔散”,唯侍中嵇紹攙扶著他,亂兵要殺嵇紹,他攔住說:“吾吏也,勿害之?!蹦切┍鴮⒄f:“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說著就當他面斬殺嵇紹,“血污帝袂”。事后,有人要為他洗去衣上血污,“帝曰:‘嵇侍中血,勿洗也。’”如此沉痛的感情,自然不是出于白癡之口。
顯然,司馬衷并非白癡,不然晉武帝也不用費心進行那么多“測試”了,并且最終把江山交給了他。有人推測,晉武帝是相信自己的江山已相當牢固,在大臣們的輔佐下,兒子能將司馬氏基業(yè)保持下去。司馬衷雖然不聰明,但他的兒子司馬卻聰慧異常,將來權力過渡到司馬手上,江山仍能千秋萬代。
但事實證明,晉武帝完全是一廂情愿。他高估了人心,像諸葛亮那樣的忠臣,千年難遇;他也高估了兒子,司馬衷絕對沒有擔任最高統治者的能力,智力應在一般人之下,雖不是白癡,硬讓他當皇帝,卻成為不折不扣的白癡皇帝。剛統一十多年的天下,因最高權力缺失,再度陷入動蕩和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