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皇太后與多爾袞是什么關(guān)系?
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像往日一樣上朝下朝,處理國政,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異常的征兆。晚上端坐在清寧宮東暖閣內(nèi)的火炕上處理政務(wù)。亥時死神卻驟然降臨在他身上,年僅五十有二。
八旗旗主閉門磋商之后:皇太極年僅六歲的順治繼承皇位,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擔(dān)任攝政王。后來的多爾袞權(quán)傾天下,還娶了寡居的嫂嫂——順治母親孝莊文皇后,是真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編者認(rèn)為,存在著多種因素:
太后下嫁之沒記載:
太后下嫁,正史沒有相關(guān)記載,藩屬國的文獻(xiàn)資料也沒有記載;比較早的文字資料來自于清初張煌言的詩《建夷宮詞》“春官昨進(jìn)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張煌言是清廷反對力量,當(dāng)時在江南抗清,不是事件見證人,而且張所說的本義,就是說清廷后宮亂倫,不具有統(tǒng)治天下的資格。隨著清朝滅亡,民國時候有關(guān)文字越來越多,民國是極力排滿的,民國給清朝了一個名詞“滿清”,早在新中國成立后就命令禁止了;
太后下嫁之不可能:
說太后下嫁的比較可靠的說法,是依據(jù)少數(shù)民族“子繼庶母,叔納寡嫂”的習(xí)俗,雖然沒有可靠的證據(jù),但是說的有些眉目;需要指出: 孝莊文皇后是皇太極的妃子,皇太極的皇位繼承人是順治福臨,不是多爾袞繼承的;仿照周公輔成王的故事,多爾袞執(zhí)掌大權(quán),但是皇帝還是順治的;
皇太極到多爾袞的三十多年,清廷非常重視漢化,連中央的官制等都改為漢名;元明已經(jīng)講究婦女的貞節(jié)了,講究烈女不嫁二夫,漢族的這種思想,位高權(quán)重的多爾袞和母儀天下的孝莊文不會不知道。他們倆要是結(jié)婚了,就會加劇漢人對清廷的抗拒?!爱?dāng)家不鬧事”,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無不希望國泰民安,清軍剛?cè)腙P(guān),多爾袞和孝莊文都不傻,最起碼不會再名義上犯渾,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雖然太后沒有下嫁,但是少不了與多爾袞之間的曖昧,這確實事實存在的:
郎才女貌:多爾袞與孝莊文,要是能夠在一起,那是英雄配美人,二人年齡相當(dāng),多爾袞的武功和才能不必多說,孝莊文的美貌和品德無與倫比;這原本是人們對婚姻和愛情的一種美好的期盼,憑借此就推測二人關(guān)系曖昧,未免過于草率。還有兩點非常重要:
多爾袞政治地位的變化:順治即位,多爾袞和爾哈朗都是輔政王,偏偏多爾袞地位一高再高。之后是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叔父到皇叔父只是是政治待遇不同;再后來順治的十一歲的時候,多爾袞受封皇父攝政王:皇叔父和皇父性質(zhì)可不一樣了,一個是叔叔,一個是親爹!順治自小不缺乏父愛,即位時候已經(jīng)六歲。一兩歲的娃娃都知道誰親誰疏,知道誰是親爹,再讓十一二歲的孩子突然間改口叫爹,足以說明孝莊與多爾袞關(guān)系不一般,深深刺痛了小皇帝的心靈。兩年后多爾袞被追認(rèn)為成宗義皇帝,也是孝莊太后力主。已經(jīng)危及到是皇太極和順治父子倆皇位的合法性:如果多爾袞是皇帝,那皇位就來自努爾哈赤,皇太極就是篡奪多爾袞的皇位,順治也是不合法的皇帝了。偏偏孝莊太后力主,讓順治很無奈。
“真宰相,上揣天心,下度民意?!绷硪晃惠o政王濟(jì)爾哈朗知道順治心里的苦悶,終于在朝廷揭發(fā)多爾袞的種種不是,滿朝文武一直批斗,對多爾袞被掘墓鞭尸,也不能撫慰順治受傷的心靈,早已轉(zhuǎn)化為仇恨。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美貌絕倫;清軍剛?cè)腙P(guān),順治提倡節(jié)儉,而皇后酷愛奢華;因為是多爾袞選定,太后的侄女,多爾袞和太后曖昧關(guān)系,順治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毅然決定廢后。這種原因,順治不方便公開說,第二個皇后,也是太后娘家人而被疏遠(yuǎn)。
順治一直對太后的耿耿于懷,母子親情也就淡泊了。越是太后支持的,皇帝就越是反對。再后來,董鄂妃去世,順治萬念俱灰,執(zhí)意要出家,偏偏又是太后和大臣出來勸說,他就更加不順。太后與多爾袞曖昧,自己就不能與心愛的人在一起,皇太極在天有靈,怎能饒恕太后的行為!
太后自知愧對丈夫與兒子,只能悉心教導(dǎo)孫子。臨終留下遺言:死后不入丈夫皇太極的昭陵,也不葬在兒子順治的孝陵旁,而是要葬在孫子康熙陵寢邊。這康熙肯定也對太后與多爾袞的曖昧知道一些,至死都沒有同意孝莊陵寢建在自己身邊,奉安大典四十年沒有舉行。還是到了雍正皇帝即位,才對孝莊舉行奉安大典。這時候距離皇太極駕崩,已經(jīng)八十年過去了。
伊洛河畔看春秋:多爾袞飛揚跋扈為誰雄,孝莊文與其關(guān)系曖昧,迫使朝廷追認(rèn)他為成宗義皇帝,引發(fā)了一次皇位合法性危及;多虧濟(jì)爾哈朗審時度勢,順治帝乾綱獨斷,對多爾袞掘墓鞭尸,才挽救了清朝。但是孝莊太后給皇帝留下的傷害,永遠(yuǎn)都不能消除,也鑄成了順治的人生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