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三國里面最好的老板是誰?
群雄并起,戰(zhàn)火紛飛。后來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情形,很多能人 志士都選擇了自己追隨的主公。那么,在三國中誰是最好的老板呢?
那肯定是第二有實力的孫權了,雖然這個人在三國演義里的戲份不是太多,因為啥呢,他不是自己打下的基業(yè),靠的是父兄打下的東吳,不像另外兩位老板,自己帶著人攻城略地,所以寫他也不知道怎么寫。但是孫權卻是三位老板里面最成功的老板,也是最好的老板。
為啥說孫權是最好的老板呢?請看小編慢慢講,首先孫權是繼承他哥哥的基業(yè)的,公元200年孫策去世,當時年僅18歲的孫權成為他的繼承人,繼任為吳候,討逆將軍。要知道當時孫策死后留給小孫的大部分都是跟著孫策一起出去打架的將軍,而這位18的少主說著就當上了,要講實話的話,肯定會有人不服。但是小孫是怎么搞定的呢?首先得要有一個重臣支持,那就是周瑜,孫策死時周瑜率部趕回奔喪,要知道周瑜在整個孫策起兵的過程中一直都有周瑜的身影的,周瑜知道小孫繼任,為少主公,周瑜為第一個向孫權行君臣禮。當時孫權為吳候,討逆將軍,那些賓客武將都是表示禮節(jié)就可以了。但是周瑜這么做一來,表明了自己愿意忠心效忠孫權,二來表面自己愿意跟著少主公創(chuàng)下一番基業(yè),成王稱霸。雖然當時的朝中重臣還有張昭等人,但是一位有著兵權的將軍的跪拜明顯要大于他們的堅持。于是就這樣孫權繼任的穩(wěn)定性得到保障,接著孫權還放出話說:大哥死的時候說了,內(nèi)政不知道的問張昭,外政不知道的就問周瑜。就這么一來,兩邊的人都讓他給穩(wěn)住了。他們都想著:這小孫還是可以的,還是知道怎么正確處理我們關系的,我們就先試試能不能輔他,不行再反吧。如此,他們便開始為少主賣命,穩(wěn)固當時并不穩(wěn)定的東吳地區(qū)。
更讓孫權體現(xiàn)自己是一個好老板的時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戰(zhàn)役—赤壁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是奠定了孫家可以抗衡曹家的基礎,也就是這么一個大悶棍讓曹操對于東吳只能看看,大小喬也就只能想想咯。為什么這次戰(zhàn)役對于小孫來說很重要呢?當時諸葛亮半哄半騙的希望孫權參加聯(lián)盟,抗擊曹軍。當時朝中的分為兩派,一派主降,那另一派就是主戰(zhàn)了。張昭為主的文官大都主降,武將大都主降。這個時候孫權最害怕的不是說曹軍就要來了,他該怎么辦,至少曹操沒有進入他的宮殿之前他不用想這個。但是呢?東吳本來就是富饒之地,并且士族已經(jīng)開始影響加大了,如果處理不當戰(zhàn)降問題,那么孫權面對的可能就是東吳自己分裂,曹操不用來東吳自己大部分的人跑到那邊去了還怎么玩?
所以他即使想打還是要等,等誰呢,還是周瑜,周瑜來了他只需授意給周瑜,讓周瑜先去給那些文官洗一波腦,然后假裝自己也被洗腦了,于是就同意周瑜主戰(zhàn)的思想,這主要還是一樣周瑜有兵啊,文官要鬧實在是沒辦法。就這樣東吳決定聯(lián)劉抗操,最后赤壁大勝,就這樣所有的人再也不能反對孫權的決定了,東吳之主孫權坐穩(wěn)了。
忠心追隨孫權的名將不比劉備少啊,甘寧曾為救孫權就幾進戰(zhàn)場救主,這不比趙云救阿斗差多少。還有數(shù)位將軍都為救孫權不懼生死,因此孫權的用人不比其他的兩位大老板差。劉備靠哭,曹操靠金銀財寶、榮華富貴,孫權靠的是自己的實力。因此孫權才是三國霸主里面最成功的老板,并且這還是一位長壽老板,笑到了最后。生子當如孫仲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