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墓 一旦挖開乾陵能解多少謎團
武則天為何要為自己豎一塊“無字碑”?至今仍然是個謎。比較多的一種猜測是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將自己的功過是非留給后人去評論,這是聰明之舉。
陜西乾陵素有考古界的“三峽工程”之稱。在位于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主峰下,埋著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則天。一對夫婦,兩朝皇帝,合葬一室,這在全世界也是極其稀罕的。半個世紀以來,發(fā)掘乾陵始終是個熱門話題,隨著我國考古技術(shù)的進步,讓武則天重見天日的時機成熟了么?挖還是不挖?什么時候挖?此時,我們呼吁國內(nèi)外的有識之士參與討論,再次激活這個話題,旨在審視“科學發(fā)掘乾陵”的現(xiàn)實意義。
中國歷代帝陵中,乾陵是最特殊的一個。它鑿山建穴,規(guī)模宏大,收藏豐富,一男一女,兩朝皇帝,合葬一室,且1000多年間,原封未動。而武則天名揚天下,婦孺皆知,更使這座陵墓備受國內(nèi)外關注。
中國政府在1957年,就公布乾陵為“陜西省第一批名勝古跡重點保護單位”。1961年,國務院又公布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多年來,各級政府不斷撥??钸M行整個陵園的維護與修葺,到2004年底,共接待國內(nèi)外游客3800萬人次。
然而,人們在乾陵司馬道下車,看到的只是一座和山體渾然相融的皇家陵園,地宮在哪里?陵寢又在哪里?幾乎所有的訪客游完之后,都帶著一連串的問號悵然而歸。人們有理由關注的是,陵墓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寶貝?武則天、唐高宗的遺體還能不能見到?會不會出現(xiàn)像湖南馬王堆那樣的千年女尸?如果就只留下一副尸骨,借用現(xiàn)代化的造形技術(shù)復原,能否也讓人們重見武則天的真實風采?這其中隱藏的謎團太多了,若能打開,乾陵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最具觀賞性的博物館。
地宮中有何無價之寶?
乾陵地宮里,到底有多少文物呢?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資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些說,最少有五百噸!這還不包括墓道里的那些條石,而那些造型各異刻有文字的條石,也是難得的文物。
根據(jù)考古工作者對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宮的局部探測,以及對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發(fā)掘,專家們推測乾陵墓室的結(jié)構(gòu),是由墓道、過洞、天井、前后通道,左右宮殿組成。左邊躺著唐高宗,右邊躺著武則天。
在前后通道的兩側(cè),又各有四間石洞,洞里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在通向金剛墻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里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并沒有《蘭亭序》,那么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
細說起來,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惟一敢廢黜正統(tǒng),戴上皇帝帽子的女人,只有武則天一人。她66歲時掀翻了李唐龍案,宮門外高懸起武周的旗幟,硬是當了15年皇帝,死后又敢在自己墓前豎起黑色的無字碑,一生功過任憑后人評說。唐高宗李治風流倜儻、病塌上草就遺詔,要把他生前喜歡的字畫全部隨葬入墓,估計書法大圣王羲之除《蘭亭序》之外的精品都被李治帶入了棺槨。
而武則天更是才氣橫溢的一代尤物,可流傳至今的《全唐詩》中,只收了她很少一部分詩作。武則天那么多失傳佳作哪里去了呢?是否就葬在陵中?這實在是彌天之謎。
遠遠望去,可看見乾陵的形狀恰似一個橫臥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