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到底死沒死 探索史可法死因之謎
史可法是誰,看過許多明末清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史可法在這些電視劇中,無一不是忠君愛國的形象,最后安排的他的結(jié)局,也是為了抵抗清軍,力保揚州城,最后城破殉國。揚州城破,并不帶兵明朝遺臣對清廷的抗擊就此停止。許多人仍然堅持抗擊清朝,其中還出現(xiàn)了許多自稱屬史可法的軍隊。所以對于史可法到底死沒死,又是怎么死的,出現(xiàn)了許多的說法。洪承疇曾經(jīng)就問過別人:“果死耶?抑未死那?”當(dāng)時的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更不用說距離當(dāng)時幾百年的今天。
大部分都認(rèn)為,史可法在揚州城破之后,自殺殉國。之所以沒有找到他的尸體,是因為當(dāng)時清軍下令屠城。屠城十日,尸骨遍野,血流千里,滿地的尸骨實在難辨誰才是史可法。于是他的部署,最后只能依據(jù)他的遺愿在梅嶺將其安葬,當(dāng)然用的是他的衣服等,俗稱衣冠冢。
這是主流說法,還有其他的說法,小編在本文為大家一一列舉。
第一種說法,便是史可法沒有在揚州去世,而是跟隨自己的部下一起逃到了縋城。明末清初史學(xué)家計六奇提出了這一觀點,他在他所著的《明季南略》記載:“及進,而反戈擊殺??煞⒊巧弦娭窗蝿ψ载?,左右持救,乃同總兵劉肇基縋城潛去?!?/p>
揚州城破之時,史可法的確想要自刎殉國。不過被他的屬下攔下了,一番相勸之后,史可法聽從部下的建議,一同出走縋城。
還有一種說法,是史可法在揚州城破之后,騎著騾子出城,最后結(jié)局成謎?!督贾尽酚涊d揚州城早年的一些老人的說法,言當(dāng)城破時,史可法“跨白騾出南門”。清代詩人許旭所賦《梅花嶺》詩也有這種說法。《梅花嶺》:“相公誓死猶飲泣,百二十騎城頭立。瞬息城摧鐵騎奔,青騾一去無蹤跡”。“相公”指的就是史可法,騎騾子離去,多為清人說法,存疑!
第三種說法,也是大部分正史中的說法。史可法被清軍俘虜之后,最后不屈而死。無論是《清實錄》還是《明史》中都曾提到,史可法當(dāng)初殉國被部下所攔后,在清軍城破后被俘。因為堅決不投降,最后被清軍所殺。
《清實錄》:“攻克揚州城,獲其閣部史可法,斬于軍前。”
《明史》:“城破時,可法自刎未果,被部將擁至小東門而執(zhí),”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師也’!遂殺之。
“個人認(rèn)為這個說法,應(yīng)該是比較準(zhǔn)確的。史可法曾經(jīng)給他的母親和夫人留下五封遺書,在這些信件中就已經(jīng)抱定”一死以報國家“之決心。
再來說與劉肇基一同離去,更是不可信。為什么呢?因為劉肇基是史可法部下的一員大將,揚州城被圍之時,正是同樣率部前來解救,最后中流矢而亡。既然在前去解救的時候就已經(jīng)中箭身亡,又哪兒來的一同逃亡縋城呢?
除了正史之外,還有一些野史也同樣記載了這樣的情景。史可法義子史德威所著《維揚殉節(jié)紀(jì)略》記:”揚州城陷時,史可法自刎未遂被執(zhí),多鐸“相待如賓,口呼先生”,并誘以“為我收拾江南,當(dāng)不惜重任也”史可法則言:“我為天朝重臣,豈肯茍且偷生,作萬世罪人哉!我頭可斷,身不可屈……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劈尸萬段,甘之如飴。”于是史可法被殺。
第三種說法是溺死之說,同樣在史可法逃離揚州的基礎(chǔ)上。張岱所著《石匱書后集》說,史可法欲自殺被自己的部下勸下之后,一同逃到城外的寶城寺藏起來。后來被清軍找到,溺死。“清兵跡之,急決戰(zhàn),不勝,一時盡敗沒”孔尚任所著《桃花扇》,也將史可法的結(jié)局寫作投江而死,在戲曲的強大宣傳下,“沉江說”更是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