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唐朝有多少位皇帝和風云人物
“大唐盛世”、“貞觀之治”講的都是唐朝歷史的境況,并且是統(tǒng)治時間最長的朝代之一,但是唐朝歷史留給我們的東西,是許多其他朝代所不能比擬的,因為唐朝在我國的歷史上,其地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并且我們小時候的關于中國歷史的教育中就有“唐宋元明清”的說法,很多人記住的就只有唐朝的開始,并且確實如此,唐朝歷史真的可以說是中國進入一個全新歷史的時期,而唐朝走向滅亡的一個原因就是政治的腐敗,由于這種政治腐敗,最終導致了民變的發(fā)生,將唐朝帶向了滅亡,并且在唐朝的發(fā)展時期,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風云人物,比如說李世民、武則天、李白、狄仁杰、楊玉環(huán)等等,每個風云人物都有一個非常奇妙的故事,正是由于這些故事的存在,才構成了唐朝歷史的風云變幻,本文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唐朝的歷史,了解一下唐朝歷史出現(xiàn)的那些風云人物及其相關的故事。
唐朝歷史
唐朝歷史簡介
唐朝歷二十二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與漢朝并稱為中國歷史上兩大強盛王朝之一。唐朝(618—907年),是中國歷史上統(tǒng)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李淵建立,定都長安(今西安)。627年,李世民登基后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則天一度遷都洛陽15年以周代唐(690-705年),史稱武周,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還都長安。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開創(chuàng)了全盛的“開元盛世”。安史之亂后,國力日趨衰敗。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唐朝共歷289年,20位皇帝。唐朝聲譽遠及海外,與南亞、西亞和歐洲國家均有往來。唐朝以后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唐詩、科技、文化藝術極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點。
唐朝皇帝列表
高祖李淵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在玄武門之變后,被迫將皇位傳給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為貞觀之治打下了基礎。635年病死,享年69歲,謚號太武皇帝,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獻陵。
太宗李世民在位共23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他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他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病死,享年50歲,謚號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國陜西禮泉縣東北50多里的山峰上)。
高宗李治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十七年(643)立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歲,謚號: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李顯,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被毒殺,時年44歲,謚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
睿宗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時間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為唐高宗李治,母為武則天,唐中宗是其兄長。享年54歲,謚號: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葬于橋陵。
武則天位16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當空。705年去世時發(fā)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享年81歲,葬于乾陵。
中宗李顯(見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則天去世,唐中宗復位,710年,中宗被毒殺。
殤帝李重茂在位1個月,唐中宗幼子,為韋后所生,前身為溫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韋后立時年僅16歲的李重茂即位,1個月后,韋后被殺,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lián)合廢掉了李重茂,并將李重茂趕出長安,恢復其溫王爵位。
睿宗李旦,他的在位時間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玄宗李隆基在位共44年。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謚號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間,是唐代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病死,享年67,謚號: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朝代故事:開元之治、安史之亂。
肅宗李亨在位共6年。唐玄宗第三子。病死,享年52歲,謚號: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
代宗李豫在位共17年。唐肅宗長子,初名俶,封廣平王。病死,享年54歲,謚號: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
德宗李適在位共26年。唐代宗長子,病死,享年64歲,謚號:為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
順宗李誦在位1年。唐德宗長子。病死,時年45歲,謚號: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豐陵。
憲宗李純在位共15年。唐順宗長子,先被封為廣平郡王,28歲即位。被宦官殺害,時年43歲,謚號: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葬于景陵。
穆宗李恒在位共4年。原名宥。在位期間荒于朝政,奢侈放縱,措施不當,導致河北三鎮(zhèn)再度背叛,直到唐朝滅亡。服長生藥而死,時年30歲,謚號:睿圣文惠孝皇帝,葬于光陵。敬宗李湛在位共2年。穆宗長子。被殺,時年18,謚號:睿武昭愍孝皇帝,葬于莊陵。文宗李昂在位共14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受制于宦官。郁郁病死,時年32歲,謚號:元圣昭獻孝皇帝,葬于章陵。武宗李炎在位共6年。本名瀍,臨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時年28歲,謚號:至道昭肅孝皇帝,葬于端陵。宣宗李忱在位共13年。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唐憲宗李純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是唐朝歷代皇帝中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因此被后人稱之為小太宗。享年50歲,謚號:圣武獻文孝皇帝,葬于貞陵。
懿宗李漼在位共14年。李漼初名溫,是唐宣宗的長子。病死,時年41歲,謚號:昭圣恭惠孝皇帝,死后葬于簡陵。
僖宗李儇在位共15年。十五歲時被宦官擁立為帝,政事全交給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卻玩物喪志。時年27歲,謚號:惠圣恭定孝皇帝。葬于靖陵。
昭宗李曄在位共16年。原名杰,又名敏,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來16年間,一直是藩鎮(zhèn)手中的傀儡。904年被藩鎮(zhèn)朱溫殺,時年38歲,謚號:圣穆景文孝皇帝。葬于和陵。
廢帝李裕900年—901年在位昭宗光華元年(898)十一月,發(fā)生了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等人的政變,昭宗被軟禁,太子李裕開始監(jiān)國,同一天宦官假傳圣旨,說昭宗已自稱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號光化。到了天復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聯(lián)合禁軍將領孫德昭打敗了劉季述,迎昭宗復位,李裕復降德王。后被朱溫殺害。
哀帝李柷在位共3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907年被廢。908年被朱溫毒死,時年17歲,謚號:昭宣光烈哀孝皇帝,葬于溫陵溫陵。
唐朝歷史的風云人物及相關故事
在唐朝歷史上,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風云人物,而這些風云人物也一直在演繹著那些非常奇幻的故事,這些故事的存在構成了唐朝歷史的發(fā)展以及組成,讓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唐朝這個神奇的歷史朝代,下面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些唐朝的風云人物,并且介紹相關的一些故事內(nèi)容。
唐朝歷史風云人物之詩仙李白
傳說李白他母親夢見太白金星落入懷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長大后的李白也確有幾分“仙氣”,他漫游天下,學道學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無人能及。李白在當朝就享有“謫仙”的美名,后來更被人們尊為“詩中之仙”。
傳說李白小時候讀書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看見一位老大娘磨鐵棒,說要把它磨成針。李白因此受感動,從此奮發(fā)學習,終于取得了很大成就。這就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唐朝歷史風云人物之李淵
竇氏是京兆平陵人,父親竇毅在北周是上柱國,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竇毅認為自己的女兒不是等閑之輩,在選佳婿時想了一個辦法:讓人在門屏上畫了兩只孔雀,凡是兩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為女婿。前邊有幾十人都沒有射中,到李淵這兒兩箭都射中了。竇毅歡喜不已,便讓女兒嫁給了李淵。
竇氏的聰明超出了一般人。隋煬帝看到李淵的臉上皺紋多,便戲稱李淵是“阿婆”,李淵回了家很不高興,竇氏問清原因,馬上賀喜道:“這是吉兆啊,你繼承的是唐國公,‘唐’便是‘堂’,‘阿婆面’就是指‘堂主’??!”竇氏指的是李淵將來要做皇帝,取代隋煬帝。
唐朝歷史風云人物之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陷入了和他父親當年一樣的左右為難中,所不同的是,他父親是為君臣之道,而他則是為了兄弟情義。在秦王府幕僚欲以死相諫之后,日后的唐太宗下定了決心。他在早朝之前兵伏玄武門,格殺了他的哥哥太子建成和弟弟齊王元吉。當時,唐太祖李淵正在皇宮內(nèi)的湖上泛舟游玩,李世民的軍隊沖到面前,聲稱護駕。老人家這才知道兩個兒子已死。為了避免與楊堅同一命運,他立即傳位給李世民,自己退居為太上皇。,這就是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唐朝歷史風云人物之武則天
武則天晚年時,各地天旱災害不斷。信佛的武則天下令賑災的同時頒布了一條禁屠令,禁止民間屠宰牲畜。懾于武則天威嚴,全國上下無不遵守。恰在這時,開國元勛秦叔寶家的孫媳婦一胎雙子,喜事臨門,擺了個滿月酒宴請百官。席間,秦叔寶突然想起了“禁屠令”這事兒,心中不免惴惴。于是敬酒時對百官說:“若說禁屠令,今天不該有此宴。
可老母親晚年喜得倆曾孫,實在高興。既然各位來了還希望盡情喝酒的同時,多多包涵!”在場的人無不答應??蛇@一說偏偏提醒了來吃酒的傅游藝、杜肅兩個小人。二人相視一笑,心里有了小九九。散席時,神不知鬼不覺地各揣了一個肉包子。
兩人其實跟秦家無仇無怨,只是覺得邀功請賞的機會到了。第二天他們就向武則天密報此事。添油加醋的同時,還將兩個肉包子呈上。武則天立即宣秦叔寶的兒子秦懷玉和其親家上殿。問明此事后,讓人拿出倆肉包子讓他們辨認。秦懷玉和親家一見大驚失色,急忙叩頭謝罪。
武則天此時卻笑了起來:“我禁止屠宰,只是禁止無端地屠宰,像你們家有這么大的喜事。理應慶賀,屠宰并不過分。今天叫你們來,只是告訴你們,請客時不要什么人都叫?!蔽鋭t天順手指了指旁邊的傅游藝、杜肅說,“像這樣表面應承,卻偷揣包子出來的人,就不要叫?!?/p>
唐朝歷史風云人物之楊玉環(huán)
大文學家蘇軾有一首《荔枝嘆》,描述的就是當時楊貴妃吃荔枝的情景,詩中嘆道:“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采。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币淮未慰缟綅徳胶拥揽炫芸癖嫉慕恿悾灾隆绑@塵濺血”,不少人把性命都搭了進去,最后荔枝傳到宮中竟如新采摘的一般。用一句白話可概括蘇老先生的詩意:楊貴妃往嘴里填進的那些荔枝,顆顆都浸著別人的汗、別人的血。
唐朝歷史上最著名的緋聞女友是誰
她是中唐詩壇上頗具影響的巾幗詩人。她也是唐朝歷史上有名的“緋聞女友”?!安枋ァ标懹?、謝靈運十世孫僧人皎然、名士朱放等一眾名人雅士都跟她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她就是李季蘭。唐朝最能折騰的女人之一。 李季蘭從小天資聰穎,善于作詩,他父親因此也經(jīng)常帶她出去到處顯擺。
一日家中薔薇花開,李季蘭父親忽然來了興致,想考一考女兒,于是隨手指著一株薔薇,逗弄道:“會做詩嗎?”她沉思片刻,一揮而就,詩中最后寫道:“經(jīng)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边@讓李季蘭父親大驚失色。 小小年紀竟有如此文采,非同凡響。
尤其是一句“架卻”,諧音“嫁卻”,明詠薔薇,實則是待嫁女子心頭亂,而此時李季蘭只有五六歲啊!想到這里,李季蘭父親的臉色陰沉下來,惱怒地說:“此女子將來富有文章,然必為失行婦人矣。”為了將李季蘭可能出現(xiàn)的不檢點行為扼殺在搖籃里,李季蘭的父親將她送到道觀玉真觀里,讓她做了女道士。
不過他絕對沒想到,道觀里的生活并非是青燈古佛、隱居深山那樣清心寡欲。由于當時道教繁榮,女子入道觀已經(jīng)成為當時的一種潮流,她們不但享受各方供養(yǎng)衣食無憂,而且還能與男子自由交友游玩。李季蘭父親本想將她從“失行婦人”里拉回來,結果在無意中推了她一把,助長了她的率性與不羈。
玉真觀雖地處偏僻,但因景色幽謐,成了不少文人雅士前來參觀游覽之地。而頗有幾分姿色的李季蘭,也成了不少風流文士挑逗的對象,但她不羞不惱,反而暗送秋波,“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詞;卻憶初聞鳳樓曲,教人寂寞復相思?!?/p>
在她心中,愛情的種子已經(jīng)發(fā)芽。在一個春日的午后,李季蘭偷偷溜到離玉真觀不遠的剡溪中蕩舟漫游。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位青年,他雖穿著布衣芒鞋,但言談舉止卻不凡。李季蘭一問才得知,這人竟是隱居在此的名士朱放。朱放的傳世佳作。
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以后,兩人不時在剡溪邊約會,一道游山玩水,飲酒賦詩。有時朱放以游客的身份前往玉真觀,暗中探望李季蘭,兩人撫琴相對,互訴衷腸,度過了好長一段優(yōu)游美好的歲月。然而情不綿長,不久朱放應皇帝詔令,前往江西為官,“離人無語月無聲”,留下佳人獨立月色中。
這時,一位叫陸羽的男子又闖入李季蘭的生活。陸羽本是個棄嬰,被僧人撿到后在龍蓋寺中長大,因編寫《茶經(jīng)》而被人稱為“茶圣”。陸羽在寺中閑居無事,偶爾聽說附近玉真觀有一個叫李季蘭的女道士才華出眾,便慕名前往。兩人一人在宮觀,一人在寺廟,處境極為相似,有著說不完的話題,聊著聊著二人的感情逐漸升溫。
一次,李季蘭身染重病,遷到燕子湖畔調(diào)養(yǎng),陸羽聞訊后,急忙趕往她的病榻邊殷勤相伴,日日為她煎藥煮飯,護理得悉心周到。李季蘭對此十分感激,病愈后特作了一首“湖上臥病喜陸羽至”的詩作答謝,詩云:“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不過陸羽雖然有才華,但顏值上卻差那么幾分意思——身材矮小,還有一點口吃。在李季蘭眼中,若要將他當作終身伴侶,那還差了幾分,不安定的她在茫茫人海中繼續(xù)尋覓,陸羽的好友皎然進入了她的視線。
皎然俗家姓謝,字清晝,是大詩人謝靈運的十世孫,出家到梯山寺為僧,他善于寫詩繪畫,有著“詩僧”之名。在陸羽介紹下,皎然也成了李季蘭的詩友,容貌英俊,言談儒雅的他讓李季蘭芳心大動,寫下情詩《結素魚貽友人》相贈:“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書?!?/p>
不過皎然畢竟是出家之人,對于李季蘭的表白,他只能以一首“答李季蘭”詩表達自己的心意:“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一次次愛情的挫敗,李季蘭沒有消沉,反而過的更加瀟灑。三十歲后,她整日出入于茶會酒局,趕赴筆會詩宴,瘋狂結交各類詩友。
唐代的高仲武在《中興間氣集》中這樣評價:“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蘭則不然也。形氣既雄,詩意亦蕩,自鮑昭以下罕有其倫?!庇幸淮?,她甚至在一個宴會上大講黃段子。當時她和諸位名士在開元寺聚會,在座的劉長卿有陰重之疾(中醫(yī)稱為“疝氣”,病象是腸子下垂,使腎囊脹大),李季蘭放肆地拿他開起了玩笑,吟了一句陶淵明的詩:“山氣日夕佳(山氣與疝氣諧音)?!眲㈤L卿也沒發(fā)怒,反而笑著回了一句:“眾鳥欣有托?!币l(fā)舉座大笑不止。
然而豪放的李季蘭沒有想到,這種不拘小節(jié)最終會引來殺身之禍。780年,剛剛繼位的唐德宗想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下達了削藩的命令,結果大將朱泚借此發(fā)動叛亂占領長安,德宗倉皇逃至奉天避難。李季蘭沒來得及逃離,滯留在長安城里。出乎意料的是,朱泚非常賞識她,還讓她為自己寫詩。
豪爽的她想都沒想,欣然寫下“故朝何事謝承朝,木德天火消。九有徒歸夏禹,八方神氣助神堯。紫云捧入團霄漢,赤雀銜書渡雁橋。聞道乾坤再含育,生靈何處不逍遙?!痹娨獯笾率钦f天下歸心,祥瑞頻現(xiàn),天地含育,生民逍遙……總之都是歌功頌德的習慣套路。
然而沒過多久,德宗平定叛亂重回長安,開始對叛國之人進行秋后算賬,其中就有李季蘭。德宗將她召入宮中,大聲訓斥:“你既然是個詩人,怎么不知道嚴巨川的詩‘手持禮器空垂淚,心憶明君不敢言’(朱泚叛亂時,太常少卿樊系之被逼迫起草即位冊文,文成服藥而卒。嚴巨川感其事,迫于叛軍的囂張氣焰,寫詩以證清白),還敢為叛將唱贊歌?”下令將李季蘭亂棍打死。一縷香魂就此消散。
唐朝歷史上武則天時代的刑罰有多殘酷
唐朝時,同亞非地區(qū)許多國家有廣泛而密切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當時的唐朝,國力強盛,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引得各國景仰和向往,視中國為“東方文化大本營”。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勉勵其弟子“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唐朝對外的政策也十分開明,對“遠夷”不歧視,唐太宗對華夷就一視同仁,因此,唐朝不僅有少數(shù)民族官員,甚至有相當數(shù)量的外國官員。
武則天時期,就有一個老外不遠萬里來中國從事逼供工作,這個人即深目高鼻,滿臉胡須的著名酷吏索元禮。索元禮,胡人也,卒于691年。為武則天的男寵之一薛懷義的干爹,其性情殘忍兇暴,以誣告陷害他人為能事,死在索元禮之手的冤魂有數(shù)千人之多。索元禮經(jīng)薛懷義推薦入宮后,經(jīng)手的第一樁案子魚保家的案子。新官上任三把火,索元禮發(fā)明了兩大刑訊逼供的法寶:獄持和宿囚。
獄持即泥耳籠頭,枷研楔轂,折脅簽爪,懸發(fā)薰耳,臥鄰穢溺;宿囚即晝禁食,夜禁寐,敲撲撼搖,使不得瞑?!缎绿茣酚涊d:“元禮揣旨,即上書言急變,召對,擢游擊將軍,為推使。即洛州牧院為制獄,作鐵籠□囚首,加以楔,至腦裂死。又橫木關手足轉之,號‘曬翅’?;蚣徢袅荷?,縋石于頭。訊一囚,窮根柢,相牽聯(lián)至數(shù)百未能訖,衣冠氣褫。后數(shù)引見賞賜,以張其威,故論殺最多?!?/p>
在魚保家死活不肯招供時,索元禮喝了一聲:“來呀!取我的鐵籠子!”只見一座頂部有一個僅能容納頭顱的小口,旁邊還有一塊上粗下銳的小木橛,用來“楔”進犯人頭部的各個部位的鐵籠被抬了過來。這種新奇的刑具立即把魚保家嚇得招了供,被判處了死刑。后來“來呀!取我的鐵籠子!”便成了索元禮的口頭禪,讓人為之聞風喪膽,后怕不已?!笆菚r來俊臣、周興踵而奮,天下謂之‘來索’。”索元禮開了先河后,一時間酷吏紛紛涌現(xiàn),其中和索元禮齊名的是來俊臣,二人被合稱為“來索”,即來逮捕的意思。
兩人不僅臭味相投,還聯(lián)手發(fā)明了十種枷刑:一曰定百脈,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著即承,五曰失魂膽,六曰實同反,七曰反是實,八曰死豬愁,九曰求即死,十曰求破家。合編了一套刑訊逼供的教材,取名《羅織經(jīng)》,共分12卷:閱人卷,事上卷,治下卷,控權卷,制敵卷,固榮卷,保身卷,察奸卷,謀劃卷,問罪卷,刑罰卷,瓜蔓卷。
《羅織經(jīng)》涉及的內(nèi)容很豐富,“事上卷”講解如何和皇上相處的秘訣:“上無不智,臣無至賢。功歸上,罪歸己。戒惕弗棄,智勇勿顯。雖至親亦忍絕,縱為惡亦不讓。誠如是也,非徒上寵,而又寵無衰矣。”“瓜蔓卷”講的則是如何無中生有制造大案的秘訣:“事不至大,無以驚人。案不及眾,功之匪顯。上以求安,下以邀寵,其冤固有,未可免也?!?/p>
《羅織經(jīng)》堪稱中國第一部“厚黑學”著作。據(jù)說宰相狄仁杰看完《羅織經(jīng)》后,出了一身冷汗。武則天看完則嘆道:“如此機心,朕未必過也?!彼髟Y此等酷吏敢如此狂妄,與武則天是有著很大的關系??崂羰窃谖鋭t天的扶持下興起的。
文明元年秋,武則天臨朝不久,徐敬業(yè)“據(jù)揚州起兵,自稱上將,以匡復為辭”,旬日之間,“得勝兵十萬”此事后來雖得以平定,但其隱藏的勢力仍很令人擔憂,于是有人建議武則天“盡誅皇室諸王及公卿中不附己者”,武則天便開始了扶持酷吏。史載:垂拱元年(685),武則天“疑天下人多圖己……欲大誅殺以威之。乃盛開告密之門,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驛馬,供五品食,使詣行在?!曰蚍Q旨,則不次除官,無實者不問”,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
上面列舉的幾個唐朝歷史風云人物只是唐朝歷史中極少數(shù)的幾個,其實在唐朝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傳奇人物,這些人物的出現(xiàn)給了我們太多的故事以及幻想,而這種幻想才構建成了唐朝那個時代所具有的故事內(nèi)容,讓我們得以對唐朝充滿了神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