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傳奇的孝莊皇后為何死后37年不下葬
通過一些影視作品,大家對孝莊皇后或多或少有了一些了解。那么歷史上的孝莊皇后究竟是怎么一樣人呢?
歷史上的孝莊皇后不叫大玉兒,她的真名叫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落貝勒寨桑的女兒。因為當時滿蒙交好,于是她嫁給了努爾哈赤的八子愛新覺羅·皇太極。后者登基為帝之后,她被封為莊妃。
莊妃賢惠淑良,且政治見解不凡,時常幫助皇太極處理朝中政事,更是有勸降洪承疇等大功,因此十分受皇太極寵愛。
皇太極死后,福臨登基為帝,多爾袞攝政。在這段時間里,她與多爾袞之間的糾葛,讓人道不明理不清。民間更是傳揚著“太后下嫁”的議論聲。這讓她的名聲多少受到些損害。
除了這些,她與自己的兒子順治皇帝也有不和。因為她過度插手后者的感情生活,使得兩人觀念相左,因此分歧不斷,到最后更是到了無法調(diào)和的地步。于是她又轉(zhuǎn)而開始培養(yǎng)自己的孫子愛新覺羅·玄燁,即后來的康熙皇帝。
在孝莊皇后的一生中,輔佐了三位帝王,其中后兩位更是她親手培養(yǎng)起來的。因此頗受后人稱頌??滴趸实墼裕骸叭魺o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此外,雍正皇帝也曾恭敬說:“統(tǒng)兩朝之養(yǎng)孝,極三世之尊親?!庇纱丝梢?,后世子孫對她極為敬重愛戴。
孝莊皇后死后,被葬于昭西陵,謚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圣文皇后。
孝莊皇后怎么死的
孝莊皇后一生堪稱傳奇,到了晚年亦能對朝事做出貢獻,那么最后孝莊皇后怎么死的?死后37年為什么不下葬?
孝莊皇后怎么死的?其實她是屬于正常的生老病死。公元1687年,年邁的昭圣太皇太后(即孝莊皇后)得了急病,康熙皇帝為此茶飯不思,親自到祖母塌前侍奉。有一次,為了給祖母祈福,他率領(lǐng)百官到天壇,向上天祈禱,希望折損自己的壽歲,來讓祖母多活幾年。
只是生老病死乃是定律,康熙的祈禱終究還是沒能讓孝莊皇后戰(zhàn)勝病魔。公元1688年1月27日,這位輔佐三代帝王的一代名后,終是撒手人寰。
因為她生前曾囑托康熙,不要將她葬在自己丈夫的陵寢內(nèi),只要將她葬在順治帝孝陵附近。孝順的康熙自然不愿意忤逆祖母的遺愿,因此在無陵可葬的情況,暫時先在孝陵附近修建一座暫安奉殿,用以暫時置放孝莊皇后的靈柩。這一放直到公元1725年,才葬入地宮之中。
這么做的原因,并非是康熙不孝。而是因為順治帝乃是孝莊皇后的兒子,孝陵范圍內(nèi),最尊貴的地方已經(jīng)建有順治帝的陵寢,如果將孝莊皇后葬入其中,是亂了輩分。而孝莊皇后生前又不愿意于丈夫合葬,因此后世子孫只能重新尋找合適的地址,再建造一處陵寢。
好在,康熙、雍正兩位皇帝都是對孝莊皇后敬重有加,因此倒也沒有一拖再拖。同時,從今日孝莊皇后的昭西陵規(guī)模格局上看,這座陵寢的級別是清代所有皇后陵墓中最高的。這也算是對孝莊皇后一生功績的一種肯定。
孝莊皇后陵墓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8年),輔佐了兩代君王的孝莊皇后病逝。
彌留之際,她曾囑咐孫兒康熙皇帝:“太宗入土安靈已經(jīng)很久了,就不要打擾,我又心中掛念你的父親,等我死后,就在孝陵(順治帝陵墓)附近隨便找個地方把我安葬了吧?!笨滴趸实凼志粗剡@位祖母,因此在后者過世之后,先是于清東陵附近的昌瑞山下建造了”暫安奉殿”,并將孝莊皇后靈柩停靈于其中。
公元1725年,雍正帝在“暫安奉殿”的原處,就地建造了地宮陵寢,孝莊皇后陵墓也于此時葬入了地宮。因陵寢位于皇太極的昭陵西方,所以又被稱為“昭西陵”。
昭西陵坐北朝南,從陵北地宮至陵南入口,依次建有:寶頂、寶城、明樓、方城、臺石五供、陵寢門、隆恩殿、配殿、燎爐、琉璃花門、隆恩門、值房、朝房、神道碑亭以及下馬碑。整個陵寢的規(guī)模與規(guī)格級別是清代所有皇后陵中最高的。
此外,昭西陵的位置也是頗為讓人議論。陵寢位于清東陵風水墻之外東方位置,與昭陵更是相差甚遠。因此在地理位置上,它不屬于清東陵、昭陵中任何一系。原因在于,清東陵始建于順治年間,其中最為尊貴的地方建造了順治帝的孝陵。如果將順治帝生母孝莊皇后陵墓放在東陵之中,按輩分說不過去。加上孝莊皇后又不愿意葬在昭陵,于是孝順的康熙和雍正兩帝只能另外建造了昭西陵。
孝莊皇后下嫁多爾袞
清軍入關(guān)初期,滿族的高層統(tǒng)治階層流傳著“太后下嫁”的說法。指的就是孝莊皇后下嫁多爾袞。到最后,這樣的謠言幾乎傳遍了全國,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
先不說“太后下嫁”是否真實存在。我們先來說說,為什么在當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說法。
首先,先來說說這個事件的另一位當事人多爾袞。在當時的清朝中,他可謂權(quán)勢最大的人,說他地位堪比皇帝都不為過。因為權(quán)勢滔天,他被順治皇帝稱為“皇父攝政王”,單看字面,就能覺得這稱呼不同尋常。再加上他出入皇宮如同自家一般,不禁就讓人以為,會不會是太后下嫁給了多爾袞。
大家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也是情有可原。因為在滿族早期的一些習俗族規(guī)里,盛行一種“兄死則妻其嫂”的習俗。大家可以理解為,兄長死后,其弟弟可以繼承他的財產(chǎn)以及娶他的妻子。有這樣的習俗,自然就更加篤定了“太后下嫁”的說法。另外,很多人也認為因為有了孝莊皇后下嫁多爾袞的事情,才讓后者沒有將年幼的順治帝取而代之。
另外,前明遺臣張煌更是火上澆油,寫了“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里爛盈門。春宮咋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边@么一首詩。
最后,孝莊皇后死后不愿與皇太極合葬,這也讓相信“太后下嫁”之論的人,認為孝莊皇后下嫁多爾袞確有其事。
當然,上面說的這些都是后世人猜測,究竟孝莊皇后有沒有下嫁多爾袞,一沒有史料明確記載,二也沒有確鑿的證據(jù)。我們不能盡信,只當看做一件平常之事客觀看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