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文學(xué)家蘇軾三次被貶的原因揭秘
提起蘇軾,大多數(shù)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其實除了這個身份之外,他還有另一種身份,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二十歲那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卻并不平坦,做官期間他有過三次被貶的經(jīng)歷。
第一次是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因為蘇軾自從進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對由王安石領(lǐng)頭的‘新法’一派,再加上當時的他在文壇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詩詞在社會上引起的反響是很大的,這也就間接阻撓了‘新法’的推廣,引起了變法派對他的強烈的不滿,他的政治對手將他所有詩詞收集起來,成為在朝堂上攻擊他的理由和借口,引起皇帝對他的不滿之后被貶。
第二次是被貶惠州,但是這一次蘇軾可以說是很無辜的,守舊派的領(lǐng)導(dǎo)人物當時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變法派抓住機會一度成為朝廷上的主導(dǎo)力量,守舊派因此被變法派大肆打壓,蘇軾也因為一貫所站的立場,再加上當時的他是元祐黨人的領(lǐng)袖,被變法派全面打壓,也再次被貶。
第三次被貶儋州,這次被貶的原因比上次更簡單,新派雖然已經(jīng)在朝堂上占了上風(fēng),但是為了將舊派徹底壓的再無出頭之日,新派對舊派進行了一次全方位、大規(guī)模的打擊,所有的舊派人員被貶了一遍之后,為了以防萬一又再一次被貶遠,蘇軾也在其中。
蘇軾是個什么樣的人
蘇軾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一代文豪,在蘇軾生活的餓那個時期可以稱得上是無人能夠比肩的一代文學(xué)大家,這樣一個人無疑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從其一生的經(jīng)歷來看也是一個非?;磉_的人,從其詩詞的風(fēng)格來看更是一個非常豪放的人,蘇軾堪稱才華四溢,作為官員也是一個具有錚錚傲骨的人。
首先說蘇軾是一個聰明的人,這從蘇軾的經(jīng)歷就可以看出,蘇軾的父親蘇洵在蘇軾年齡還比較小的時候就醉心于仕途,在家里刻苦攻讀,這樣也為蘇軾的早年家庭學(xué)習(xí)打下來堅實的基礎(chǔ),蘇軾后來的成就離不開早年的啟蒙。據(jù)說蘇軾年未及冠即“學(xué)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蘇軾二十一歲就參加朝廷的考試并且高中第二名,從以上就可以看到其天資聰穎。
再說蘇軾是一個豁達和豪放的人,俗話說“文如其人”,蘇軾的作品很少有小情調(diào)的自憐自艾,蘇軾的文章充斥著一種強烈的生命力,豪放灑脫,有著一日千里的氣概,即使是被遭遇了牢獄之災(zāi)后的《赤壁賦》和《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也是那么豪放不羈,看到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毕氲降氖恰靶圩擞l(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絲毫沒有凄凄切切的傷感情緒,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蘇軾豁達的胸懷和豪放的做派。
蘇軾是一個才華四溢的人,從蘇軾留下來的數(shù)千作品中就可以看到蘇軾的才華,蘇軾不僅僅是一位文壇泰斗,還是一位具有錚錚傲骨的官員,王安石改革的時候蘇軾與王安石政見不和,這個時候蘇軾不是放棄自己的政見為了高官厚祿而曲意迎合,而是選擇了外調(diào),后來新的皇帝上臺,王安石的新法被廢除,蘇軾又與統(tǒng)治者的政見不和,這個時候也不是曲意逢迎,而是再次選擇了外調(diào),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蘇軾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一個堅持己見具有錚錚傲骨的人。
蘇軾的名句
蘇軾,一生留下了許多享譽古今、傳名中外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人們雖然不能全篇背誦,但卻是有很多名言、警句被信手拈來,或比喻某事,或抒發(fā)某情,或描述某人,或感慨某物。
蘇軾所寫下的名言警句實在是太多,如千里共嬋娟等等,不勝枚舉,在此便不再一一贅述了。今天選取的是他關(guān)于《前赤壁賦》中的一段話,如上圖所述,詳細分析蘇軾為何會寫下這段話,以及此段話的表明意思和具體所指。
此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期,正是作者蘇軾一生中最為困難艱辛之時,那時候的他從政被貶于黃州,并慘遭他人設(shè)計陷害以致于身陷囹圄。后期雖然脫離了牢獄,但在獄中的種種已經(jīng)深深刻入蘇軾的腦海之中,他深感到了政治的黑暗,對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產(chǎn)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迷茫和困惑。
蜉蝣,是最為原始的昆蟲,生的十分美麗,具有不為人知的特性,另外此種昆蟲的壽命十分短暫,一般最長壽命只能活一周左右。上圖中所示的這段名句,整體意思如下,通過對事物的描述后,作者感嘆自己如同蜉蝣一般,在這廣闊的宇宙中,人的生命仿佛像是粟米般那么渺小,不值一提,相對于浩瀚的宇宙,我們的人生是多么的短暫,想要飛上天空傲游世界,想要獲得與明月同等的壽命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心中滿腹均是遺憾之情,卻無計可施,只能寄托在這吹來的瑟瑟秋風(fēng)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