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為什么殺秦二世 子嬰是怎么能殺死趙高
趙高,提起這個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奸臣之一,他的指鹿為馬遺臭萬年,他加速了秦朝的滅亡。那么,趙高到底是誰呢?
有一種說法是,趙高本為趙國人,一家其樂融融,可是秦朝當時國力強盛,欲一統(tǒng)六國,于是派兵攻打趙高。當時領(lǐng)兵的殺神白起,趙國敗于長平之戰(zhàn)后,白起將趙國40萬的軍隊生生活埋,其中自然也有參軍的趙國父親極其哥哥。
之后,趙國淪陷,趙高成為俘虜,期間飽受欺凌,不過他知識淵博又肯做事,慢慢的贏得了眾人的喜愛,更是在別人介紹之下成了婚,生下一個女兒。
趙高勤勉的消息傳進秦始皇的耳中,秦始皇有意提拔,便認命趙高為中車府令,掌管帝王的車馬,另外,趙高書法頗有成就,秦始皇便命趙高教育公子胡亥。趙高善于獻媚逢迎,察言觀色,很快便獲得了秦始皇和胡亥的信任,在朝中的威信與日俱增。
秦始皇死后(也有一說法是趙高殺死秦始皇,但無據(jù)可考),趙高的野心開始展現(xiàn),他害死公子扶蘇和蒙恬等一心為國的忠義之士,復(fù)制公子胡亥為傀儡皇帝。之后又害死李斯,取而代之成為秦朝權(quán)勢滔天的丞相。
李斯死后第二年,趙高又逼死胡亥,扶持胡亥兄長之子子嬰為王,只是子嬰不愿成為傀儡,在接受印璽當日,設(shè)計命部下韓談將趙高斬殺,并夷其三族。
一代奸臣,終于自食其果。
趙高殺二世
趙高殺二世這一句話出自唐朝元稹的《四皓廟》。指的是趙高逼死秦二世胡亥意圖自己登基為帝的事。胡亥是秦始皇次子,趙高在任中車府令期間,利用職務(wù)之便接近胡亥,教胡亥訣獄之事,深受胡亥的信任。
秦始皇死后,趙高利誘胡亥謀朝篡位,并威逼利誘李斯同流合污。之后偽造詔書,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死大公子扶蘇,更是害死將軍蒙恬。
在胡亥登基的時候,因為李斯的作證,文武百官被蒙蔽其中,胡亥登基之后,果然荒淫無度,趙高更是權(quán)勢滔天,李斯便成了趙高的絆腳石。于是趙高像胡亥進讒言,借由胡亥之后鏟除李斯之后,趙高終于對假皇帝的名頭不滿。
他用一招指鹿為馬分辨出朝堂之上不服他的官員,之后用盡各種手段害死這些人,為他篡位做好準備。而在胡亥懷疑趙高之后,趙高知道時機到了,他做了一番準備,命令閻樂殺了門官,將胡亥堵在望夷宮內(nèi)。
胡亥自知死期已到,但是他怕死,于是希望再見趙高一面,只要放他一命,做個平民百姓也是可以的,可是趙高根本不見,胡亥最終死在了閻樂的手下。
只是,趙高的愿望并沒有達成,胡亥死后,趙高的登基卻遭到百官的反對,傳言說甚至連上天都發(fā)下了預(yù)警。于是趙高只能扶持子嬰上位,可是子嬰畢竟不是昏庸的胡亥,在登基當天用計殺掉了在秦朝作威作福許久的趙高。
子嬰殺趙高
子嬰的身份,一說法是秦始皇的弟弟,另一說法是秦二世胡亥兄長的兒子。他是趙高繼秦二世之后想要扶持的另一傀儡。當時,劉邦、項羽已經(jīng)漸漸逼近咸陽,子嬰覺得皇帝之稱已經(jīng)名不副實,于是稱為秦王。
趙高讓子嬰齋戒,于五日后進入太廟,接受印璽,登基為王。
然而,子嬰并不像胡亥那般好控制,子嬰在公子時期便聽聞趙高的種種劣性。于是召來韓談以及韓談的兒子商議此事。子嬰認為趙高之所以讓他齋戒之后進入太廟接受印璽是想要借機殺他,而且趙高可能和楚國人有勾結(jié),所以子嬰希望可以先下手為強。
商議到之后,想出了一個辦法,在接受印璽當日,子嬰稱病不去,趙高為了篡位一定會親自來請,到時候,韓談藏于一邊將趙高斬殺于殿中。
果然,當日趙高在吩咐人請子嬰失敗之后,親自前來,并質(zhì)問子嬰,太廟祭祖接受印璽之事非常重要,子嬰為何不去。子嬰未答,這時藏于一邊的韓談,手起刀落,一代奸臣便落的個身首異處的結(jié)局。子嬰仍舊覺得不成,召來群臣,歷數(shù)趙高種種劣行之后,株連其三族。
其實這個計謀并不高明,如果趙高警醒一些,并不容易讓子嬰得手。但是在經(jīng)過秦二世時期,趙高在秦朝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他開始狂妄自大,對子嬰從一開始就沒有防范,所以才這么容易的被子嬰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