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一條神秘預言竟讓漢朝皇帝恐懼了上百年

        2017-03-16 21:46:5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讀漢 史和三國史,經(jīng)過會遇到一句話:“代漢者,當涂高。”前半句很清楚,說的是誰將取代漢朝,后半句就太模糊了,從字面上很難理解。作為

        讀漢 史和三國史,經(jīng)過會遇到一句話:“代漢者,當涂高。”前半句很清楚,說的是誰將取代漢朝,后半句就太模糊了,從字面上很難理解。作為政治預言,這句話又十分著名,不僅正史里有多次記載,而且在野史、小說、傳說里更是經(jīng)常被提及,漢武帝劉徹感嘆過、漢光武帝劉秀與人爭論過,袁術(shù)、闕宣等人還把它拿來作為稱帝的依據(jù),魏文帝曹丕更是把它作為漢魏禪代的政治基礎(chǔ)。

        那么,這究竟是一句怎樣的神秘預言呢?

        “代漢者,當涂高”這句話的出處,一般公認的是《春秋讖》,這部書早已失傳,里面有一句話:“漢家九百二十歲后,以蒙孫亡,授以承相。代漢者,當涂高也。”按照它的說法,劉邦建立的漢朝至少要延續(xù)920年,最后由“涂高”來代替它。

        兩漢加起來只有405年,《春秋讖》的前半部分預言就錯了,不過這不影響它后半部分的傳播,尤其在漢朝還沒有滅亡的時候,大家對它更相信大于懷疑。《春秋讖》是一本什么樣的著作?作者是誰、成書于何時?這些已經(jīng)不知道了,不過單從書名就可以判斷出這部書的性質(zhì):一是它屬于“讖書”這一類,二是它用來為《春秋》作讖的,三是它應該成書于讖緯這類書興盛的秦至漢初。

        《春秋讖》屬于“讖書”這一類

        “讖”通常與“緯”相提,它們都是為經(jīng)書作注的,形成了所謂讖緯學。具體來說,“讖”是用隱秘的語言假托神仙圣人來預決吉兇,“緯”相對“經(jīng)”而言的,是“經(jīng)之支流,衍及旁義”,也就是依傍、比附經(jīng)義的書。讖緯學其實就是神秘預言學,從產(chǎn)生時間上看“讖”先于“緯”,秦始皇時就出現(xiàn)過“亡秦者胡也”的讖語,漢代雖獨尊儒術(shù),但皇帝們都很相信讖緯之學,劉秀還利用這一學說為奪取政權(quán)服務(wù),讖緯學在漢代很流行。

        二、漢武帝劉徹喝多了,想起了這句神秘預言

        所謂預言,容易讓人想起《推背圖》這類東西,大都世道越亂越流行。

        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本不會出現(xiàn)“代漢者”預言的流行,這句預言被提及,正是漢武帝本人。

        一次,漢武帝臨行黃河和汾河,興致一起,命人在船上設(shè)宴,君臣一邊賞河景一邊開懷痛飲,漢武帝上過太學,被稱為”文化程度”最高的皇帝之一,他現(xiàn)場作了一首《秋風辭》:“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蕭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漢武帝劉徹

        辭成,當場奏唱,大家聽了挺高興,說領(lǐng)導你寫得真好、真棒,一片贊美之聲。這時漢武帝突然話題一轉(zhuǎn),對大家說:“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涂高也。”意思是,別看咱們現(xiàn)在挺樂呵,可我們漢朝也有“六七之厄”,到42代的時候江山就不在了,那時候“代漢者,當涂 高”。

        看來漢武帝已經(jīng)知道了那句神秘預言,把它與“六七之厄”相提并論,一般對這類負面信息帝王身邊人都盡可能予以屏蔽,不讓領(lǐng)導聽到、看到而煩心,漢武帝熟知這句預言,這說明它在當時已經(jīng)相當流行了。

        見領(lǐng)導不高興,群臣紛紛進言:“漢應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孫孫,萬世不絕,陛下安得此亡國之言,過聽于臣妾乎?”大家這么一說,漢武帝也覺得這話跟眼下的風景不太協(xié)調(diào),于是說“吾醉言耳”,不過隨后又說:“然自古以來,不聞一姓遂長王天下者,但使失之,非吾父子可矣?!?/p>

        三、劉秀與政治對手就這句神秘預言展開了論戰(zhàn)

        漢武帝沒法知道究竟是誰最終代的漢朝,但這句神秘預言差一點提前破產(chǎn)。西漢末年王莽建立了所謂新朝,走的是禪讓的路子,他也上過太學,文化程度很高,同時是讖緯學的愛好者,為了代漢他也搞了一堆讖緯作依據(jù),但奇怪的是卻沒有提到這句話,也許是他研究了半天自己跟這句話都扯不上關(guān)系吧。

        如果王莽成功,新朝得以延續(xù),“代漢者,當涂高”就會成為一句過氣的預言或一個笑話被大家遺忘,但王莽失敗了,漢朝宗室劉秀建立的新朝廷仍稱漢朝,王莽的新朝不被世人承認,漢朝仍然繼續(xù),這反而為“代漢者,當涂高”這句預言的反向注腳,大家對它更加堅信了。

        王莽派到蜀地當太守的公孫述是個大野心家,他也對讖緯學深信不疑,他翻了不少讖緯書,在其中一本《錄運法》里找到一句話:“廢昌帝,立公孫?!庇衷凇独ǖ叵蟆防镎业健暗圮庌@受命,公孫氏握”,還認為自己的手相與眾不同,有“龍興之瑞”,所以動了做皇帝的念頭。公孫述很搞笑,他覺得自己找到的這些依據(jù)雖然“鐵證如山”,但更希望大家都支持他,所以多次給劉秀這邊寫信,“數(shù)移書中國,冀以感動眾心”。

        公孫述雕像

        對于公孫述發(fā)起的這些“讖緯戰(zhàn)”劉秀很反感,決定予以回擊。

        劉秀給公孫述寫了封回信,其中道:“圖讖言‘公孫’,即宣帝也。代漢者當涂高,君豈高之身邪?乃復以掌文為瑞,王莽何足效乎!君非吾賊臣亂子,倉卒時人皆欲為君事耳,何足數(shù)也。君日月已逝,妻子弱小,當早為定計,可以無憂。天下神器,不可力爭,宜留三思?!?/p>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