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期秦國王太后 宣太后什么時候執(zhí)掌朝政?
宣太后(?―前265年),羋姓,又稱羋八子、秦宣太后。戰(zhàn)國時期秦國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執(zhí)政期間,攻滅義渠國,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陽驪山。
宣太后人物評價:馬非百: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犧牲色相與義渠王私通,然后設(shè)計將之殺害,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義渠,使秦國可以一心東向,再無后顧之憂,她的功勞不遜于張儀、司馬錯攻取巴蜀。
前307年,楚懷王派兵包圍韓國的雍氏(今河南禹州東北),長達五個月不能攻克。韓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國求援,但秦國軍隊一直不出崤山,按兵不動。韓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國,尚靳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說秦國盡快派兵救援。而宣太后因為自己的故鄉(xiāng)是楚國,不同意派兵救援,她召見尚靳對他說:“當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時,大王把大腿壓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體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個身體都壓在我身上時,我卻并不感覺到重,這是因為這樣對我比較舒服。秦國要幫助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草不濟,就無法解救韓國。解救韓國的危難,每天要耗費數(shù)以千計的財物,這對我和秦國又有什么好處?”韓襄王于是又派張翠出使秦國。甘茂認為韓國一旦投靠楚國,楚、韓兩國就會挾持魏國來危害秦國,他主張秦昭襄王立即出兵救援韓國。秦昭襄王于是下令出兵,楚國聞訊后撤軍。
前287年,齊、趙、韓、魏、楚五國合縱攻秦未能成功,諸侯在成皋(今河南省滎陽市西)停戰(zhàn)。秦昭襄王想讓韓國公子成陽君兼任韓、魏兩國的國相,韓、魏兩國不同意。宣太后通過穰侯魏冉對秦昭襄王建議不要任用成陽君。因為成陽君曾因秦昭襄王的緣故困居于齊國,在他窮困的時候,秦昭襄王沒有任用他,而成陽君受寵,秦昭襄王又要任用他,不會使他滿意;秦昭襄王任用成陽君而韓、魏兩國不同意,會有損于秦國與這兩國的關(guān)系。秦昭襄王聽后打消了這個念頭。
始稱太后
太后稱謂,始見于她。宋代高承《事物紀原·卷一》云:“《史記·秦本紀》曰:昭王母羋氏,號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為稱。故范睢說秦王有獨聞太后之語。其后趙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說。是太后之號,自秦昭王始也。漢襲秦故號,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p>
太后專權(quán),也自她始。宋代陳師道《后山集·卷二二》云:“母后臨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彼蕴笊矸萁y(tǒng)治秦國長達三十六年之久,而且大大發(fā)展了國力,“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史記·穰侯列傳》)。
后妃掌政
從為子奪位的過程就可以看出,宣太后不是一個“弱質(zhì)女流”,任何人如果拿鄙視女人的眼光來看她,必將自嘗苦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個三十歲上下的成熟美婦人一躍成為封建社會里后妃掌政的鼻祖。秦國尚武,而武功最盛大的時期之一,就是宣太后掌政的三十六年(也有說是四十一年的)。
三十歲上下的她當上了秦國太后,稱“宣太后”。為了鞏固幼子的王位,她用了世上最直接的方法:聯(lián)姻——也就是為自己的兒子迎娶楚國的公主為王后,同時也將秦女嫁與了楚國。
與此同時,執(zhí)掌了大權(quán)的宣太后開始任用自己的親信。
不用說,親信都是宣太后的娘家人。在楚懷王的推薦下,宣太后讓自己母親的族人向壽擔任秦國的宰相。(從這項推薦來看,羋八子的母親應該是姓向的)。同時為相并控制兵權(quán)的,還有力保外甥為王居功至偉的魏冉,他被封為穰侯,封地即穰(今河南鄧州市),后來又加上陶邑(山東定陶)——這是宣太后的異父弟弟。還有一位宣太后的同父弟弟羋戎,被封華陽君,封地先是陜西高陵,又改封新城君,封地也變成了河南密縣(今河南新密市)。
至于宣太后的另兩個兒子,當然更是要封。公子市封為涇陽君,封地在今陜西涇陽,后來又換了一塊封地是宛(河南南陽);公子悝封為高陵君,封地在西安高陵,后來又換封地為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