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創(chuàng)始人曾國藩官職是什么
湘軍創(chuàng)始人曾國藩官職是什么
曾國藩的不同人生階段,所取得的官職是不同的。早期的曾國藩,將心思花在學術(shù)研究,考取功名上,這也是當時大多數(shù)文人唯一的出路,從中進士到進入翰林院,在受到賞識后連連升官,在內(nèi)閣學士和刑部侍郎上都任職過一段時間。
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fā),曾國藩在家鄉(xiāng)興辦團練,用來為抗擊農(nóng)民起義做充足的準備,雖然在當時曾國藩似乎與朝廷脫開關(guān)系,并沒有擔任正式的官職。但是曾創(chuàng)辦的湘軍是脫離于朝廷的團體,而曾是整個軍隊的統(tǒng)帥,兵權(quán)在握的曾國藩,自然不需要再向朝廷謀求一官半職。也就是這個時候,曾有了稱帝的念頭,但是隨后冷靜的曾國藩馬上否認了這個念頭,當務(wù)之急是全力圍剿太平天國運動。
慈禧上臺后,曾國藩擁有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官銜,兩江總督,掌管軍權(quán),在和平的年代,我們需要軍隊維護和平,在動亂年代我們需要軍隊報名。此番任命,正合曾國藩之意。天京的攻克,和曾國藩領(lǐng)導的湘軍密不可分,曾國藩立了頭等功,武英殿大學士的職位也就顯得名至實歸。在處理天津教會案件的時候,曾國藩激起了英法的憤怒,他強硬的態(tài)度讓清政府吃了不少苦頭,李鴻章代替曾國番的職務(wù)在這個位置上做了幾年。曾國藩重新回到兩江總督,卻也物是人非,找不到當初那份親切。清政府在后來加封謚號“文正”給曾國藩,可以說是對他個人能力的最高嘉獎。
曾國藩座右銘介紹
曾國藩的座右銘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有幾句傳播最廣,而且對于每個人為人處事,修身養(yǎng)性都有很大幫助。
在為人處事上“每逢大事有靜氣”這是曾國藩年輕時候時刻銘記在心的,那時的曾國藩初入官場,難免心浮氣躁,他就向著名理學家唐鑒先生請教。這個“靜”字用得特別傳神,從此以后,曾國藩每天都要靜坐思考,這些思考的時間為他帶來的是豐厚的收益,很多平常時候不能注意的細節(jié),都被很好的解決掉。在處理中的問題的時候,這一做法發(fā)揮的優(yōu)勢更加明顯,曾國藩不急于做出決定,而是靜下心來反復思索,最終得出的結(jié)論往往能讓人信服。
在用兵治國上,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同樣是曾國藩受用一生的,說的是無論是交朋友或者是用兵都必須要出手果斷,不能有半點含糊,這樣終究會一事無成,只有出手,才能夠解決問題,在抵抗太平天國的時候,曾國藩果斷成立湘軍,并逐步壯大,才有了后來政治生涯的順利。
在治國平天下上,做到揚善于公庭,規(guī)過于私室。曾國藩在湘軍取得大成功后,開始重視對自己親信的培養(yǎng),他的幾位弟弟都得到曾國藩的賞識,其中洛克六弟最受曾國藩看好,就想向六弟傳授自己的帶兵經(jīng)驗。曾國藩知道其他幾個弟弟的脾氣,只要獎勵他們就會收到衷心,但是獎勵過頭又會產(chǎn)生怠慢,所以有缺點的時候,曾國藩多選擇私下里交流。這也就說明了為什么曾國藩看中的人大多數(shù)都中心耿耿和他站到了最后。
中國近代政治家曾國藩家族介紹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飽受爭議的政治家,一方面他為清朝振興嘔心瀝血,做出了不少的功績,另一方面,在率領(lǐng)湘軍時對南京城的屠殺,被人們不認可。
曾國藩的家族也受到極大的關(guān)注,其家族成員受曾國藩優(yōu)秀思想影響,大多都在各行各業(yè)扮演者關(guān)鍵角色,像這樣有如此多的可用之才,有分布如此之廣的家族,值得我們?nèi)タ季亢吞剿鳌?/p>
首先曾國藩的直系后裔中,當官從政的少之又少,也許是因為祖先的的政治生涯雖然成功,但是因為決策出錯,越是有地位的人,缺點就會越被放大;也許是因為同情祖父的遭遇,為大清朝做出的貢獻,到現(xiàn)如今卻還保守質(zhì)疑。曾的后代多選擇從商或者從事學術(shù)研究工作,除了用自己的政治思想影響后人,留下自己的足跡外。曾的后代用經(jīng)濟上的為百姓謀福利,用文化上的著作學識來引導后人,曾的后代中,留學國外的并不少見,可見當時的洋務(wù)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帶來的是人們觀念上的變化,無論前往西方的道路多么艱難坎坷,在當時不得不承認,有優(yōu)秀的東西在吸引著每一位愛國志士想要去一探究竟。
曾在家書中寄托了對后人深切的關(guān)心和厚愛,他教誨自己的孩子和后代,許多做人的道理。曾的后人大多繼承了這些諸多的優(yōu)良品格,也算是對曾國藩最好的回報,用賢良的做人方式詮釋著曾家后代的驕傲,維護著曾國藩的榮譽,給所有質(zhì)疑聲一次沉重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