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鄭鄤為何會被凌遲處死 鄭鄤犯了什么錯?
凌遲之刑是諸多酷刑中最慘絕人寰的一種。是將活人的肉一片片割下來,讓人慢死的方法。中國歷史上有姓名可考的被凌遲處死者不下千人。著名者如顏杲卿、劉瑾、鄭鄤、袁崇煥、石達開等等。民間悍婦罵人時常說“挨千刀的”,就是指的凌遲。如此咒人,實在是國罵之精髓,先按下不表。明朝是歷史上酷刑最多的時代,百官們竟然用鴆血染衣帶,一有捕拿,即吮帶死,以免受折磨。
鄭鄤(1594年9月22日—1639年9月23日),字謙止,號峚陽,明代常州橫林人。進士鄭振先之子,少有才名,隨父講學東林。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進士,因上疏彈劾閹黨,被降職外調(diào),回籍候補。天啟六年,楊漣、左光斗等六君子遭魏忠賢閹黨誣陷入獄,鄭作《黃芝歌》寄予同情,乃遭削職為民。為免遭毒手,曾遠遁江西、廣東一帶。崇禎立,始得返里。崇禎八年(1635)復(fù)起用,入京后,因批評內(nèi)閣首輔溫體仁,后遭溫體仁誣陷,指使常州府武進縣中書舍人許曦劾以“杖母不孝”和“奸妹”,刑部尚書馮英經(jīng)過審理后,報告:“鄭鄤假箕仙幻術(shù),蠱惑伊父鄭振先無端披剃,義假箕仙批詞,迫其父以杖母。”十一月,鄭鄤被捕入獄,備受毒刑,獄中作《痛瀝奇冤疏》“疾痛呼天,一字一血,字忘溢格”。崇禎十二年(1639年)被凌遲處死。
明代《瑞嚴公年譜》記下明末崇禎進士鄭鄤被凌遲處死時的情景——
1639年9月23日黎明,圣旨下達讓當日執(zhí)行,有司官員立即下令傳齊有關(guān)人役押解犯人前往西市(后稱西四牌樓,即今北京西四)。那天早晨就有一伙人役在牌樓旁邊搭起一座棚子,里面供監(jiān)斬官等人在此就坐,棚子前面豎起一根上邊有分叉的粗木桿。不一會兒,行刑的劊子手們也提前來到,他們每人帶一口小筐,筐里放著鐵鉤和利刃。劊子手們?nèi)〕鲨F鉤利刃等,放在砂石上磨得非常鋒利。辰、巳時分,監(jiān)斬官帶校尉、人役等押著鄭鄤來到刑場。鄭鄤被暫時停放在南牌樓下,他坐在一只大籮筐里,沒有戴頭巾也沒有穿鞋襪,正在向一名書童喋喋不休地囑咐家中后事。這時,圍觀的群眾人山人海,把周圍的道路、空場堵得水泄不通,附近的房頂上都爬滿了人。西城察院的官長就位之后,高聲宣讀圣旨,由于周圍人聲嘈雜,他都念些什么,人們誰也聽不清楚,只聽他最后的一句是:“照律應(yīng)剮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眲W邮铸R聲附和,聲如雷震,圍觀的群眾莫不心驚膽顫,兩腿發(fā)抖。只聽得三聲炮響,之后開始行刑。
人群更加騷動起來,爬在房上的人有的站起身,伸長脖子,想看看劊子手怎樣剮人。但由于近處的人圍得密不透風,稍遠一些就看不見行刑的場面。過了好大一會兒,只見那有分叉的粗木桿上垂了一條繩子,有人在木桿后面拉動繩子,繩子的另一端便吊起一件東西,鮮血淋漓,原來是人的肺和肝,一直吊到木桿最高處。這說明犯人的肉已被割盡,開始剖腹取五臟了。又過了一會兒,木桿上的繩子放下來,卸下肝肺,吊起一顆人頭,這說明鄭鄤已被砍了腦袋,懸掛示眾。接著又把鄭鄤的軀體也掛了起來,使他的胸貼著木桿,背朝著眾人,大家看見他背上的肌肉被割成一條一縷的,卻沒有割掉,千百條密麻叢集,就像刺猬似的。這時,凌遲之刑宣告結(jié)束,有兩名校尉手舞紅旗,騎著快馬向東飛馳,他們是去宮中把剮的刀數(shù)向皇帝報告。后來,有劊子手把鄭鄤的尸體取下,把他身上的肉一條條地出售。據(jù)說人們買這人肉是作為配制瘡癤藥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