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祖墳成家族的秘密 是哪個傳奇人物?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吳三桂的墓地地址被發(fā)現(xiàn)——馬家寨(位于貴州省芩鞏縣,是一個異常偏遠的小山村)引起國人關(guān)注,考古人員快速趕到墓地所在展開了工作,想要借著這座墓里有可能埋藏著的歷史真相填補一些史實空缺。當然,這座墓確實給了考古界一些新的發(fā)現(xiàn),就連墓地所在的小山村也在一時之間名聲大振。
這里,我們先來說說吳三桂的陵墓是如何被發(fā)現(xiàn)的
2010年8月,由于吳家的傳人吳永鵬的意外發(fā)現(xiàn)在馬家寨一座神秘的墓葬被揭開,由于這座祖墳的造型跟其他的祖墳的造型完全不同,左右這座祖墳就特別的引起其族人的注意。由于其族中老人也不曾了解此墓的來歷,因此這座墓的信息也就成為了家族中的絕密。
因為都知道這就是吳家的祖墳,雖然不知道祖墳中到底是何人,但是他們還是按時祭拜,從此消息就不脛而走。至此聽到消息的有關(guān)部門遂派人來實地考察,之后發(fā)現(xiàn),此墓格局如通常的墓地風水相同,坐北朝南,遺留下的碑體清晰可見,上面依稀還有”受皇恩“等字樣,之后考古人員通過專業(yè)手法,復拓下殘缺的碑文,最后發(fā)現(xiàn)其內(nèi)容為:
“受皇恩頤養(yǎng)天年八十五歲,吳公號碩甫墓”
根據(jù)相關(guān)的文獻資料考證,可以得出此墓主人就是吳三桂。至此,吳三桂的幕才被發(fā)現(xiàn)。
吳三桂,這個在明清留下一段傳奇的人物到底為什么這么讓國人關(guān)注呢?“沖冠一怒為紅顏”這句話我們都知道,不少姑娘也非常神往這頗有男子氣概的行為,但是造就這句話的人又是什么樣的呢?英雄、強盜還是亂臣賊子?
生平經(jīng)歷
對于“吳三桂是哪里人”這個問題大家不用疑惑,歷史上有著明確的記載,他是揚州的高郵人,不過他出生時還是明朝,在他達到人生巔峰時已經(jīng)改朝換代,成了清朝了。他父親是武官,說來他也算是個公子哥兒,但是他可不是不學無術(shù)那種人,自由苦練武學,成了武狀元。既為武狀元,那他也就順順當當?shù)淖吡耸送?,皇?quán)危急之時皇帝還下旨讓他回京鎮(zhèn)守,可惜的是他晚了一步被李自成搶了先,明朝就此滅亡。
之后就是“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了,吳三桂有幾分真才實學,李自成很想把他攬入自己麾下,不過用錯了辦法,居然綁架了人家心愛的小妾,所以最后不僅招安不成,還弄巧成拙出了個流傳千古的典故。也正是因為這“一怒”,他引了清兵入關(guān),開啟了清朝近三百年的歷史,而他自己則在天下平定之后退守云南,成了藩王。
藩王的存在,一開始對皇權(quán)可能是有好處的,但是在天下安穩(wěn)之后,藩王的存在就是對絕對皇權(quán)的挑釁,所以皇權(quán)傳到了康熙的時候,削藩開始了。沒有人會把自己放在砧板上任人宰割,吳三桂為了自保,開始反清。可是一個小小的藩國怎么能和勢頭正盛的一個國家相抗衡呢?
1678年,吳三桂病逝,3年后,三藩之亂落下了帷幕。
吳三桂此人驍勇善戰(zhàn),曾經(jīng)憑著自己和帶領(lǐng)的二十多個家丁打了一場以少勝多的仗并且從敵人手里救出了自己的父親,從此名聲大振。他又借此機會認識了不少達官貴人,給自己開辟了一條光明的仕途。那他又是怎么怎么當上清朝的藩王的呢?
此事還要從“沖冠一怒為紅顏”這里說起。
當年他沖冠一怒,決定攻打李自成,李自成收到消息后親自率領(lǐng)了十萬大軍迎戰(zhàn)吳三桂。雖說吳三桂驍勇善戰(zhàn),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手上沒有幾個兵他怎么和人家打?所以在初次失敗之后,他就直接向關(guān)外的多爾袞求救,來援之人不僅幫他打退了敵人,也占領(lǐng)了敵人剛剛打下來的江山!
所以清朝建立他是有貢獻的,封他個藩王當當也是應該的,至此,他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可是水滿則溢月圓則缺,他走上巔峰之時,也是他走下坡路的開始。
從一國滅亡到一國新建,從無名小卒到名滿天下,他這條路走的可算是有著濃郁的傳奇色彩,雖然后世對他褒貶不一,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他是真正有才能的,換一個人誰能如斯?
走向末路
一開始,他并沒有放異族人入關(guān),而是為了明朝苦守,但是誰都知道守不住,在滿清騎兵和李自成的兩面夾擊之下,吳三桂也是堪堪自保,他守不住,又不能起兵造反,那么該怎么辦呢?
我們都知道的結(jié)果是他選擇了放清軍入關(guān)。雖然這個舉動讓漢族政權(quán)落入了異族人的手里,但是也不能僅僅憑此就說他是賣國賊,一面是綁架自己小妾的亂臣賊子,一面是血統(tǒng)不一樣的異族人,這個選擇題對誰來說難度都是極大的,而且就算是異族人,也是我國的人,政權(quán)也就是換了一個民族掌握罷了,所以不能說他是賣國賊。
而且就當時的局勢來說,清軍有著足夠的活力,由他們掌握政權(quán)或許能給中國一個更好的發(fā)展前途,所以吳三桂此舉并不算對不起國家,畢竟清朝也曾經(jīng)帶著中華民族經(jīng)歷了非常輝煌的一段時間。
可惜的是,吳三桂最終也沒能過上安穩(wěn)日子,因為清朝一穩(wěn)就開始了削蕃“大業(yè)”,或許吳三桂自己也沒想到,自己勞心勞力居然落了個鳥盡弓藏的下場,氣急敗壞的他又開始了反清,可是一個勢力正強的新王朝怎么是一個藩王能夠抵擋的過的?
最終,做了五個多月皇帝的吳三桂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