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是奸臣 為什么宰相卻做了19年?
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李林甫,雖然出身皇族,但是到了他這一輩,皇族的身份,能換來的,只有一個在京城,當保安的工作,從保安到中書令,這中間是條漫長的鴻溝,他是怎么跨越的呢?
李林甫最大的優(yōu)勢,是交際能力,當上保安后,依靠舅舅姜皎,和親戚源乾曜,坐上了國子監(jiān)副校長的位置。
在宇文融和張說的政斗中,支持宇文融,事成后再次升級,調(diào)到御史府,職位是御史中丞,正式進入中央高級別官員的行列,此后再接再厲,與侍中韓林聯(lián)合,職位升到了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在唐朝,從武則天開始,有選用低級別官員,擔任宰相的傳統(tǒng),而李林甫的宰相,顯然也在這個范圍。
李林甫能位極人臣,完成最后一步的跨越,要感謝的,其實是自己,因為他要對付的人,成了皇帝忌憚的對象,結(jié)果,張九齡被罷免宰相,而李林甫順利當選中書令。
今天歷史崔要介紹的,是李林甫成為中書令后,如何在這個崗位上,待了19年,要知道張說三次當選宰相,總時間加起來,也才七、八年。
聊下面的話題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節(jié):
1、不學無術的李林甫為什么能當上宰相
2、張九齡,被安史之亂推向歷史齒輪的宰相
3、張說,策論天下第一的唐朝宰相
李林甫從副校長,升級到中書令,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就是李隆基的媳婦武惠妃,對于后宮的女人來說,最關心的其實就一件事,兒子能不能成為新皇帝,一旦兒子君臨天下,下半生的日子,就安逸了。
武惠妃的兒子,叫李瑁。
李林甫支持李瑁,成為唐玄宗的繼承人,但是在太子的位置上,已經(jīng)有人了,這個人是李隆基的第二個兒子李瑛,母親是趙麗妃。
趙麗妃,還有皇甫德儀和劉才人,三人是李隆基在武惠妃之前,最喜歡的女人,在公元710年,李旦登基后,李瑛就被確立為皇孫,公元715年,被確立為太子。
太子就是儲君,對于依靠政變,走上帝位的李隆基來說,太子是一顆定時炸彈。
公元735年,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秘密集會,李隆基開始考慮撤換太子;
公元737年,太子三人和太子妃的哥哥薛銹,再次集會,李隆基脆弱的神經(jīng),崩潰了,同年,李林甫建議,嚴查太子謀反案,李瑛三人被貶為平民,薛銹被流放,不久四人全部非正常死亡。
太子死了,是不是李瑁的機會就來了呢,或許。
很不湊巧,這一年,在李瑁的王府中,發(fā)生了另一件事,李瑁的老婆楊玉環(huán),被唐玄宗看上了,之后通過種種巧合,老婆變成了媽,楊玉環(huán)被李隆基娶回了家。
李瑁遭遇三重打擊,最疼自己的母親,不知道是被氣的,還是被嚇的,總之,死了;自己千辛萬苦娶到的歌姬楊玉環(huán),被老爹搶了;原本十拿九穩(wěn)的太子,也沒了。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38年,李亨被匆忙扶上臺面,成為李隆基時代的第二位太子。
眼看自己支持的王子,成了皇帝的最不愿意見到的人,李林甫對皇帝有意見,也不敢發(fā)作,但是太子成了其他人,自己的未來,就蒙上了陰影。
一朝天子一朝臣,站錯了隊,如何挽回呢?
很簡單,把新太子拉下馬,再換一個。
李林甫很聰明,要對付太子,直接針對本人,會引起所有朝廷勢力的反抗,而且皇帝也不喜歡,于是,他選擇了一條更安全,也更有效的方式:從身邊人下手。
第一個目標,是太子妃的哥哥韋堅。
公元746年,長安令韋堅被人告發(fā),罪名是勾結(jié)邊境將領,圖謀不軌。
那位邊將的名字,叫皇甫惟明,和太子李亨,還有韋堅,都認識,這幾天剛好在長安,干什么呢?去邊境,和吐蕃打仗,因為立功心切,攻陷城池時,被前后夾擊,帶出去的軍隊,死了大半。
這次回京,是來請罪的,剛好認識太子和韋堅,就想著,找他們幫忙疏通疏通。
太子是儲君,在老皇帝死后,要順利登基,少不了文臣武將的支持,況且李亨的根基淺,人脈不多,難得和邊將認識,當然希望好好發(fā)展兩人的關系,但是他們的方式錯了。
李林甫的危機意識,和老板李隆基差不多,時刻感覺自己的位置,坐不牢,而他的頭號敵人,就是太子,為了自己的職位,派人24小時,跟蹤韋堅。
這一天,是正月十五,放花燈賞元宵的日子,但是到了晚上,韋堅進入道觀,見了一個人,場景和電視里的特務接頭差不多,就兩個字:神秘。
韋堅見的這個人,就是皇甫惟明。
半夜,太子的大舅子,去見一個邊境的將領,還把氣氛搞得那么神秘,有問題,一定有問題。
兩人見面的過程,被一個叫楊慎矜的御史發(fā)現(xiàn)了,李林甫是御史府的老領導,楊慎矜第一時間把這個情報,告訴了他。
第二天,李林甫又稟報給了皇帝。
李隆基在處理這個事情上,相比上一任太子,做法就有點耐人尋味了,他把韋堅和皇甫惟明,都貶了官,對太子呢,只是批評,而且還要求,與太子妃離婚,連個女人也不能要。
韋堅被貶官后,和他關系不錯,在政事堂上班的宰相李適之,也害怕了。
當官當?shù)男呐K病都出來了,李適之趕緊辭職,準備回家好好養(yǎng)老,可惜皇帝沒同意,不過宰相確實沒法干了,去江西宜春,做了太守。
晚上與男人幽會,后果是三位大臣丟了官,一個女人無家可歸,但是這僅僅只是開始。
還是在公元746年的年底,京城的大理寺,在收集卷宗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封告密信,信上寫的是,太子老丈人杜有鄰涉嫌謀反。
這是個大案子,大理寺卿也拿不了主意,把信轉(zhuǎn)交給了李林甫。
李林甫的官,已經(jīng)很大了,皇帝李隆基也很信任他,告密信是關于太子的,李林甫當然很感興趣,給大理寺卿下令,嚴查。
能巴結(jié)到李林甫,大理寺卿很高興,升職的機會到了。
但是案子剛開始,就出現(xiàn)了問題。
這個告密的,叫曹柳勣,是杜有鄰的女婿,告密的原因,是翁婿之間吵架了,喝醉酒之后,寫完信,交給了大理寺。
所以這是一場誤會?
這要看在誰手里。
辦案的負責人,想息事寧人,過幾天,錄個口供,也就沒事了,想把事情搞大,這案子,就沒完沒了。
結(jié)果,在李林甫的授意下,成了一起預謀未遂的謀反大案,牽連的人越來越多。
什么,只有你一個人?一個人怎么謀反!不說實話,打!獄卒說道。
經(jīng)歷一段酷刑之后,一個披頭散發(fā)的人,喊:別打了,別打了,不是一個人,隔壁的張三王五,都參與了。
就這樣,一個咬一個,曾經(jīng)的同事同學,只要認識的,能叫得上名字的,都卷了進來。
結(jié)果,杜有鄰和曹柳勣,還有北海太守李邕、淄川太守裴敦復,全部被打死,韋堅、皇甫惟明被賜死,前宰相李適之服毒自殺,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員,幾百人,浩浩蕩蕩,流放的、貶官的。
李林甫對官場,進行了一場革命,平時對自己有意見的,全都回家養(yǎng)老,或者去了另一個世界,留下的,至少在表面上,和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
在官場,要保持常青是很難的,首先你得保證不犯錯,當然最重要的,是皇帝不討厭你,而且還要一直依靠你。
不討厭,似乎很簡單,順著皇帝心意辦事,就好。
李林甫有眼線,皇帝有什么心事,第一時間可以知道,然后照著下去辦就是了。
比如李隆基在晚年,喜歡玩,那些有資格,找皇帝老爺子說話,進諫的人,都會得到李林甫的特別交代,沒事別找皇帝麻煩,這叫立仗馬。
立仗馬就是儀仗隊里的馬,這些馬不用喊,不用叫,更不用跑,只要站著,就能好吃好喝的供著,如果你叫了呢,對不起,儀仗隊里,就不需要你了,會被炒魷魚。
相比不討厭,要成為皇帝的依靠,就有點難度了。
江山代有人才出,李林甫的各方面能力,都不能算頂級,他是如何把宰相任期,維持了19年呢?
答案是打壓競爭對手,在政事堂,李林甫派系的,有牛仙客、陳希烈,他們都是聽李大人的,平時不發(fā)表意見,其他剛冒頭的,比如王忠嗣、楊慎矜,結(jié)局都很凄涼。
王忠嗣是李隆基的養(yǎng)子,進入軍隊后,開始常年和吐蕃打仗,因為戰(zhàn)績好,李隆基很喜歡,但是他有個問題,就是和太子李亨,也是從小玩到大的兄弟,然后就被李林甫抓住把柄,貶到漢陽,當了太守。
楊慎矜,就是那個盯著韋堅,會見皇甫惟明的御史,能力更高,仕途也是一片光明,他和王忠嗣不一樣,吸取了教訓,與太子不來往,可是結(jié)果比王忠嗣,還要慘。
因為他姓楊,是楊廣的后代,翻翻老黃歷,出身就有問題,于是楊慎矜的老婆孩子,連同自己的親戚,全部被殺。
不討厭和依靠,李林甫似乎都做到了極致。
不可否認,李林甫在官場,做得很出色,長期的不安全感,使他將所有的危險,都降到了最低,但是有一樣東西,李林甫戰(zhàn)勝不了,那就是時間。
再聰明的人,也是會老的,就像武則天,這樣優(yōu)秀的女人,在晚年,還是因為身體出現(xiàn)狀況,被張柬之抓住機會,推翻了統(tǒng)治,李林甫老了,又是被誰推翻的呢?
答案是,楊玉環(huán)的堂哥,楊國忠。
李林甫是依靠武惠妃,坐上了中書令的位置,現(xiàn)在武惠妃已經(jīng)死了,李隆基最喜歡的女人,變成了楊貴妃。
隨著楊玉環(huán)在皇宮中,得到的地位,越來越高,楊國忠的仕途,也是越走越順。
公元753年,李林甫病逝,在臨死前,楊國忠來了。
一個是垂死的老人,往年的威望都不在了,一個是朝廷的新貴,當上宰相,成為中書令,只是時間的問題。
在病床上,李林甫再一次求人了,就像年輕時那樣,這是當選宰相后,19年來的第一次,也會是最后一次,不同的是,年輕時,只是為了做官,現(xiàn)在李林甫是為了自己的家人。
李林甫首先恭喜楊國忠,步步高升,同時,希望楊國忠可以看在,往日同事的情份上,放過自己。
臨死前的李林甫已經(jīng)不是,那個叱咤風云,指點江山的梟雄,你甚至可以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一種落寞,渴望獲得一絲憐憫。
結(jié)果,就像曾經(jīng)失敗的那些大臣一樣,李林甫的家人,也跑不了被抄家被流放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