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1943年馮玉祥是如何逼蔣介石放了越南胡志明?

        2017-03-12 18:33:1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被捕坐牢 1942年,越南人民的抗法戰(zhàn)爭取得重要進展。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共產黨的前身)領導創(chuàng)立的越南獨立同盟(簡稱越盟),影響不斷擴大。

        被捕坐牢

        1942年,越南人民的抗法戰(zhàn)爭取得重要進展。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共產黨的前身)領導創(chuàng)立的越南獨立同盟(簡稱越盟),影響不斷擴大。許多地方都展開了游擊活動。但越盟尚未能同國際反法西斯陣營中的任何國家建立聯(lián)系。同時,中國華南地區(qū)的越盟組織同中國國民黨政府的關系趨向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同海外的越盟取得聯(lián)系,進一步擴大越盟的影響,有效地爭取國際援助,就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為完成這一重要而危險的任務,需要指派一位既了解中國,又有威望的人前往重慶。而作為越盟創(chuàng)始人的阮愛國便成為大家一致公推的人選。8月中旬,阮愛國離開越北高平省抗法根據(jù)地,秘密來到中國。為保守秘密、轉移外界的視線,他使用了一個新的名字――胡志明。從此胡志明的名字一直伴隨他終生。

        1942年8月25日,胡志明來到廣西靖西縣巴蒙圩,先在農民徐偉三家住了3天。8月27日,由農民楊濤帶路前行。當走到德??h足榮鄉(xiāng)時,遭到國民黨鄉(xiāng)公所鄉(xiāng)警的盤查。鄉(xiāng)警發(fā)現(xiàn)胡志明除持有“國際反侵略協(xié)會越南分會”的證件外,還攜有“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會員證和國民黨政府第四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部的軍用通行證。但所有的證件均已過期失效,鄉(xiāng)警認定胡志明身份復雜,有重大間諜嫌疑,遂將他拘留。8月29日,胡志明由德保縣城被押解到靖西縣城。靖西當局認為,胡志明既是越南人,卻持有中國方面的多種證件,顯系重要嫌疑犯,便決定將他送交廣西最高軍事機關――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室審查。胡志明寫信求見靖西縣長,因為他曾在桂林同這位縣長見過面,但縣長拒絕同他見面。胡志明又給國民黨高級官員寫信,也未有回音。

        在靖西,一個同越南革命者結拜為兄弟的名叫王錫機的中國農民,曾到監(jiān)獄探視胡志明。胡志明通過王錫機給國內寫信,報告了他被捕坐牢的消息。在靖西過了一個半月,當局又把胡志明押解到另一個地方。就這樣,每隔兩周或一個月,當局便給胡志明更換一個監(jiān)獄。每次轉移,都給他戴上手銬和枷鎖,并有5名武裝士兵押解。往往是清晨上路,傍晚才能到達另一個監(jiān)獄,有時甚至要走兩三天。

        牢房里,政治犯同吸毒和患有梅毒、性病的各種犯人混雜在一起。擠滿了人的牢房甚至會連躺下的地方都沒有。胡志明有時只好坐在馬桶上,如有犯人大小便,還要起身給他們“讓座”。早晨起來,第一件要辦的事情就是倒馬桶。有一次,胡志明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身旁的一個犯人已經(jīng)死去了。牢房里最令人痛苦難熬的是疥瘡和虱子、臭蟲,到晚上還有蚊子。犯人們把虱子叫“戰(zhàn)車”,把臭蟲叫“坦克”,把蚊子叫“飛機”。在這種環(huán)境下度日,胡志明渾身長滿了疥瘡,而且骨瘦如柴,頭發(fā)也脫落了許多。從1942年8月29日起,胡志明先后被囚禁在廣西靖西、田東、隆安、天等、邕寧、南寧、武鳴、賓陽、來賓、柳州等13個縣的13所監(jiān)獄。至1942年12月10日到達桂林。不久,又被押往柳州,交第四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部政治部審查。

        名義上的自由

        獲悉胡志明在廣西被捕坐牢,越南共產黨中央十分焦急,多次以“國際反侵略協(xié)會越南分會”的名義致電中國國民黨政府立法院院長孫科,查詢胡志明的下落。后又通過美聯(lián)社、路透社、法新社、塔斯社等新聞媒體制造輿論,千方百計迫使國民黨政府釋放胡志明。但國民黨政府不予理會。在這種情況下,越南共產黨只好向中國共產黨求救。延安立即打電報給正在重慶的周恩來請他想辦法營救胡志明。周恩來早于20世紀20年代就在法國結識了胡志明。大革命時期,兩位年輕的共產黨人在廣州更是頻繁交往,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接到延安的指示,周恩來雖值大病初愈,父親又剛剛去世之時,但仍親自往見蔣介石,當面進行交涉。同時又委托愛國將領馮玉祥去游說桂系頭面人物李宗仁,敦促廣西方面盡速查找胡志明的下落。周恩來對馮玉祥說:“胡志明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倘有不測,何以再談人間道義?!?/p>

        馮玉祥既堅決抗日,又同情共產黨,反對蔣介石投降賣國。在這種情況下營救胡志明,要冒很大風險。他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胡志明一案是蔣介石親自過問的,沒有蔣介石的點頭,誰也做不了主。經(jīng)同國民黨邀請的蘇聯(lián)顧問團商量,決定利用李宗仁與蔣介石的矛盾,迫使蔣介石釋放胡志明。

        馮玉祥對李宗仁說:“胡志明是在你們廣西被捕的,你就不怕蔣介石嫁禍于你嗎?”李宗仁覺得馮玉祥說得有道理,便同意與他一道去見蔣介石。馮玉祥對蔣介石說:“胡志明是否是共產黨姑且不論,即使是,他也是越南共產黨,我們有權力、有必要逮捕外國共產黨嗎?蘇聯(lián)顧問團成員不也是共產黨嗎?怎么不逮捕他們呢?同時,越南是支持我們抗戰(zhàn)的,胡志明應該是我們的朋友,怎么成了罪人?假使把贊成我們抗戰(zhàn)的外國朋友當成罪人,那我們的抗戰(zhàn)不就是假的了嗎?不就失去國際間一切同情和支持了嗎?如果要真抗戰(zhàn),就應盡快釋放胡志明!”在旁的李宗仁也幫腔說:“釋放胡志明的道理,馮先生已經(jīng)講了。我問你,為什么要在廣西抓胡志明?這不是嫁禍于廣西嗎?這是下面的意思,還是你的命令?”蔣介石無言以對,只得說:“好了,馬上叫人調查調查?!边@次談話對于后來蔣介石下令釋放胡志明起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在柳州的越僑組織“越南革命同盟會”(簡稱越革)內部派系斗爭激烈,組織處于癱瘓狀態(tài)。國民黨政府第四戰(zhàn)區(qū)政治部中的一些有識之士,基于對胡志明其人的了解,也建議第四戰(zhàn)區(qū)長官司令張發(fā)奎釋放胡志明,讓他參加“越南革命同盟會”的活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蔣介石終于命令第四戰(zhàn)區(qū)釋放胡志明。就這樣,胡志明于1943年9月10日離開拘留所,交由第四戰(zhàn)區(qū)政治部“查看感化”。從此,胡志明在名義上恢復了自由。

        參加會議

        胡志明雖走出了牢房,但并未真正恢復自由。張發(fā)奎的意愿是讓胡志明為貫徹他的圖謀服務,這使胡志明又增加了一段難忘的經(jīng)歷。1942年10月,越僑組織“越南革命同盟會”在廣西成立,其執(zhí)委會成員都是長期同國民黨關系密切的人,為首的是國民黨的一名將軍,名叫張倍公。

        另一人是阮海臣,他已年屆七旬,從1912年起一直在中國居住,越南語已基本忘光?!霸礁铩睆某闪⒌牡谝惶炱穑捅黄漕^面人物爭權奪利、相互傾軋所困擾。此外,在昆明的部分越南獨立同盟成員相繼給蔣介石和張發(fā)奎寫信,宣布不承認剛剛成立的“越南革命同盟會”,理由是該組織在國內沒有代表,而且其執(zhí)委會主席是由一名中國國民黨將軍擔任。在這種情況下,根據(jù)張發(fā)奎的旨意,于1943年8月在柳州成立了一個有越盟參加的組織,名為越南愛國者會議籌備委員會,并請胡志明參加。

        起初,胡志明拒絕參加。他說:“我等待自由的時間已經(jīng)很長了,如今沒有權利再荒廢每一天。國內有許多急迫和重要的工作等著我去做。這里將有我們的代表來代替我。”但第二天,胡志明便收到了張發(fā)奎的信。張發(fā)奎在信中要求胡志明無論如何都要參加這個委員會,而且用要挾的口吻表示,胡志明的參加是他恢復自由的前提條件。事情已很清楚,張發(fā)奎是想通過胡志明來控制這次會議。正因為張發(fā)奎了解了胡志明的身世和威望,意識到今后打交道的對手正是胡志明,所以對待胡志明的態(tài)度有了很大的變化。胡志明的參加使上述籌備委員會的氣氛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前“越革”中的一些成員強烈反對同越南共產黨和越盟合作,此刻便不再吭氣。這樣,籌委會就參加會議的成員問題很快達成了一致。這些成員是: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獨立同盟(簡稱越盟)、越南革命同盟會(簡稱越革)、越南國民黨(簡稱越國)和大越黨。一些代表反對大越黨參加會議,理由是它有親日傾向。胡志明則贊成讓大越黨參加,認為這樣可以爭取其中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為革命服務。此外,胡志明還建議邀請一些從不參與政治的團體參加,如佛教會、開智會等代表參加。接著,胡志明又提出進一步擴大會議成員,讓工人救國會和農民救國會的代表與越盟一起參加會議。這些建議遭到越革頭目張倍公等人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這樣一來,越盟的勢力將會占據(jù)會議的大多數(shù)。在這種情況下,胡志明決定請張發(fā)奎出面裁決,便給張發(fā)奎寫了一封信。張發(fā)奎出于對胡志明的尊重,又考慮到他同越盟的接觸剛剛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不愿在這件事情上引起麻煩,便支持胡志明的建議。

        幾天后,張發(fā)奎宴請籌委會的各方面代表,并在席間發(fā)表談話說:“我認為,如果等到所有的準備都完全周到之后才召開會議,那就大錯特錯了。出于這種考慮,我請胡代表(胡志明)為我起草了召開會議的計劃。我仔細閱讀了這份計劃草案,認為這是一份革命的計劃,處處體現(xiàn)了平等的精神和越南各革命黨派加強團結的愿望。我向各位推薦這一計劃。”張發(fā)奎的講話既已定了調,張倍公只好對張發(fā)奎表示感謝,不敢再提其他意見了。其他代表也不得不對胡志明草擬的計劃表示贊成。

        為確保會議順利進行,不受外界干擾,張發(fā)奎把第四戰(zhàn)區(qū)的禮堂作為召開會議的地點。會議進行得頗為“莊嚴”、“隆重”,各方面的代表都西裝革履,但胡志明卻和平時一樣著裝。他雖然深知在場的不少人都站在越南革命的對立面,但在會上則表現(xiàn)得落落大方。他講話時,著重介紹了越盟的活動,特別強調了共產黨人在反對法、日帝國主義侵略斗爭中的作用。張發(fā)奎多次鼓掌,對胡志明的講話表示歡迎,并堅持出席到散會。在張發(fā)奎親自坐鎮(zhèn)的情況下,胡志明被選為越南革命同盟會(越革)執(zhí)委會的候補委員。

        會議結束后,胡志明對身邊人員說:“會議的結果是我們的重大成功。我們參加會議是正確的,抵制會議則是錯誤的。當然,我們不能對蔣介石抱有幻想,但我們可以,而且需要通過中國來尋找與其他盟國取得聯(lián)系的途徑,爭取對我們解放事業(yè)的援助。”張發(fā)奎通過胡志明的支持和幫助,成功地召開了會議,達到了他改組越南革命同盟會的目的。在請示重慶之后,張發(fā)奎同意胡志明回國。這樣,胡志明帶領18名越盟干部,于1944年8月9日離開柳州回國,繼續(xù)領導越南革命。

        在監(jiān)獄極為惡劣的條件和獄警的嚴密監(jiān)視下,胡志明寫下了133首漢文詩,包括七絕、七律、五絕和雜體詩。胡志明將它們抄在土紙上,合訂成一個小冊子,在封面上寫下了“獄中日記”四個字。這些詩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揭露了國民黨統(tǒng)治下犯人遭受的非人待遇,表達了對勞苦大眾的深切同情,反映了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堅強意志、必勝信念和寬闊胸懷。其中第一首這樣寫道:身體在獄中,精神在獄外,欲成大事業(yè),精神更要大。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