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zhàn)爭清朝給日本的戰(zhàn)爭賠款值多少人民幣?
甲午戰(zhàn)爭中清朝海陸全敗,輸給日本,賠出去臺灣,另外還賠了2.3兩白銀,這事實大家都知道??蛇@2.3億兩白銀,換算到今天,到底值多少錢呢?
首先歷史教科書上沒告訴你的,實際上2.3億兩只是《馬關條約》上正文寫的金額,實際執(zhí)行起來還要加上追加條款上的占領軍的軍費,逐年繳納利息,補足銀子中不純的誤差差等等。實際的賠款是遠大于2.3億兩這個數(shù)字的。
所以第一步,得幫慈禧太后算算,到底賠了多少白銀出去。
實際賠償2億3450萬兩白銀,按日本的要求,大清在倫敦按當時匯率給換成了3800萬英鎊給日本,因為當時國際流通的主要貨幣英鎊法郎是金本位的。就好像你今天要和外國貿(mào)易,你是愿意收美金英鎊,還是收印度盧比?
接下來就是問題了:這些錢換成今天人民幣有多少?
有兩種算法,第一種是按照英鎊的金屬價值來算,當時的一英鎊等于7.322克黃金,而今天的金價是261元/克,
所以根據(jù)貴金屬價值計算:大清賠了日本:3808萬英鎊X7.322克X261元/克=727億7526萬人民幣
727億人民幣,不過相當于2015年里中國游客在日本的爆買總額,所以還有第2種換算方式。
第二種計算方法按“購買力平價”計算:
根據(jù)當時人的回憶,“在光緒26年以前,(1900年)30年之久,物價可以說沒有變動過,這于居家旅行,都是很方便便宜的。”(齊如山)
所以我們先看看,當時一個五口之家的基本花費是多少:
1880-1900年,一個貧窮的北京的五口之家,一年里最基本的吃穿用住消費也就就是50兩銀子(類似于低保戶的最低開支)
當時一兩銀子折合1670文錢,當時北京一兩銀子可以買36千克大米,13.8千克豬肉,26千克雞蛋(8個一斤)
這些折合多少人民幣呢?我查了下2016年5月大米豬肉雞蛋的價格做個對比:
按大米的購買力算,一兩銀子等于173人民幣;
按豬肉的購買力算,一兩銀子等于365人民幣
按雞蛋的購買力算,一兩銀子等于176人民幣
所以我粗略計算下,晚清1兩銀子的的購買力,粗略計算和現(xiàn)代200元人民幣差不多。這個和以前很多貨幣史學家的計算是一致的
回到我們的最開始的問題,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日本在甲午戰(zhàn)爭中,共讓大清賠償?shù)陌足y,折合現(xiàn)代人民幣約為2.345億X200=469億人民幣
不管是72億還是469億,在100多年前都是很大一筆錢。
最后一個問題:日本拿到這筆賠款是怎么花的?真是花在教育上面了嗎?
日本將戰(zhàn)爭賠款的84%用到了對軍隊實力的加強上,這筆巨款相當于日本當時7年的財政收入,購買定遠、鎮(zhèn)遠這樣當時全球先進的軍艦可以買80艘日本朝野對此歡欣鼓舞,日本外相陸奧宗光高興地說:“在這筆賠款之前,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幾億,本國全部收入只有8千萬日元,一想到現(xiàn)在會有5億1千萬滾滾而來,無論政府和日本國民都覺得無比的富裕!”
這就是真相,日本將1895年甲午戰(zhàn)爭里獲取的中國賠款大部分用于加強自己的軍隊建設,于是在1937年的全面侵華戰(zhàn)爭中,中國軍隊發(fā)現(xiàn),沒有6倍以上的數(shù)量,根本無法與日軍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