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中烏考古隊勘探上千座墓葬 洛陽鏟讓烏方佩服

        2017-03-11 23:08:3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烏茲別克斯坦東南部城市撒馬爾罕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座歷史名城,是漢代張騫鑿空西域所經之處。在撒馬爾罕西南20公里處的薩扎干村,一群來

        烏茲別克斯坦東南部城市撒馬爾罕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座歷史名城,是漢代張騫鑿空西域所經之處。在撒馬爾罕西南20公里處的薩扎干村,一群來自中國的“現代張騫”,正與烏方同事一起,共同去發(fā)現那些埋藏于黃土下的奧秘,他們可以說是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文化先行者。

        為研究古代游牧文化提供寶貴的資料

        在遼闊的西域,曾經生活著一支強大的游牧民族月氏。他們最初生活在祁連山一帶,盛極一時,在西漢時被匈奴擊敗西遷至中亞,從此被稱為大月氏。張騫歷盡艱辛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大月氏聯合擊敗匈奴。不過百年后,大月氏在史書中離奇消失,給世人留下一個不解的謎團。據考證,大月氏所統治的區(qū)域正是在撒馬爾罕以南等地區(qū)。

        兩千年后,一位中國學者繼承了張騫的使命,苦心孤詣尋找月氏留下的遺存,他就是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首席考古學家王建新教授。從2000年起,王建新多次率隊在位于東天山的新疆巴里坤進行系統考古調查和發(fā)掘,使塵封千年的月氏文化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隨著調查的深入,他的眼光自然轉移到了天山的西端地區(qū)——烏茲別克斯坦。

        中國在中亞國家考古沒有先例可循。但事在人為,王建新從2009年起就在烏進行一系列前期準備和實地考察,并于2011年聯合多家單位進行了初步考古調查。2013年12月,在陜西省專項經費的幫助下,西北大學與烏茲別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正式簽訂合作研究協議,一支由十多人組成的中烏聯合考古隊就此成立。

        2014年起,考古隊員們在一年多的時間內走訪勘察了烏東南部的數萬平方公里土地,共調查勘探了上千座墓葬,新發(fā)現遺址50多處。他們風餐露宿,遭遇蛇蟲襲擊或叮咬更是家常便飯。面對各種艱苦條件的挑戰(zhàn),隊員們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

        6月中下旬的撒馬爾罕,室外溫度已高達40攝氏度,聯合考古隊正在挖掘薩扎干村的一座大型墓葬。記者到達發(fā)掘現場時,隊員們正頂著炎炎烈日進行作業(yè)。中方隊員、新疆大學歷史學院講師熱娜古麗告訴記者,墓葬直徑達到40米,土方超過500立方米,如此規(guī)模的墓葬發(fā)掘在烏考古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烏方和中方隊員都對此感到十分欣喜。目前,墓葬外圍的發(fā)掘工作已經全部完畢,只剩下洞室和壁龕尚未發(fā)掘,最后的面紗即將揭開。

        墓坑的上部已經被搭建的板房保護起來。走進板房,一個巨大的墓道展現在記者眼前。環(huán)顧四周,板房各個角落和墓道內部都安裝了中國自主研發(fā)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安防監(jiān)控系統,保證了發(fā)掘的科學性和安全性。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梁云介紹說,從規(guī)模來看,這座墓葬應該屬于當地游牧民族的王公貴族,其年代與大月氏在中亞生活的時間大致相當。預計能夠發(fā)掘出一批有價值的文物,為研究撒馬爾罕地區(qū)古代的游牧文化提供寶貴的實物資料。

        做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文化先行者

        在發(fā)掘過程中,中方毫無保留地向烏方人員介紹了他們的專業(yè)技術及經驗。洛陽鏟原本是中國人的發(fā)明,后來被考古工作者用在勘探古城、墓葬位置和形制上,現在聯合考古隊中的烏方隊員也學會了使用這一工具。

        納斯比隆是烏費爾干納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作為實習生參加了薩扎干墓葬全程發(fā)掘?,F在他用起洛陽鏟已是有板有眼,十分熟練。他說:“在和中國同事們的現場發(fā)掘中,我學到了三維制圖等各種高科技方法,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洛陽鏟真是太好用了,我認為應該在我們全國推廣!希望以后和他們能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中方隊員們在此次考古行動中同樣收獲巨大。王建新表示,經過對考古發(fā)現和相關文獻的分析,考古隊已經基本梳理清楚了大月氏與稍晚的貴霜帝國之間的關系,并對一些傳統觀點提出了挑戰(zhàn);所有成員都是第一次進行國外考古,這為人才培養(yǎng)和以后的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古墓在發(fā)掘過程中已吸引了法國、意大利等多國考古學家前來參觀,他們對中國同行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顯著的成績表示驚訝和欽佩。

        中國考古學家在做科研的同時,也盡可能地為當地人民帶來福利。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研究助理蘭博介紹,西方考古學者的發(fā)掘一般只為了獲取研究資料,對發(fā)掘過的遺址不進行回填保護,而中國考古隊員在烏考古期間,本著對文化遺產保護負責的態(tài)度,回填了所有發(fā)掘過的探方,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好評。此外,在古墓發(fā)掘完成后,考古隊還希望在原址建立一座博物館展覽出土文物,以開發(fā)當地旅游業(yè),促進經濟發(fā)展。

        古老的絲綢之路,將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兩個文明古國緊緊聯系在一起,訴說著兩國人民歷久彌新的情誼。今天,絲綢之路再次將中烏兩國的考古人才連接起來。

        在史書中張騫最終找到了大月氏,成為開啟古絲綢之路的先鋒?!拔覀兘裉炖矛F代考古手段,從河西走廊一路追尋月氏人遷徙足跡到撒馬爾罕,可以說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文化先行者。”王建新說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