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少林寺史上最大劫難 馮玉祥命令部下火燒少林

        2017-03-09 18:14:5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1928年,中原地區(qū)軍閥混戰(zhàn),槍炮日漸普及。一些少林弟子加入了軍閥的部隊,想通過武功建立功業(yè),最后卻為少林寺帶來了空前的劫難。 在長達1

        1928年,中原地區(qū)軍閥混戰(zhàn),槍炮日漸普及。一些少林弟子加入了軍閥的部隊,想通過武功建立功業(yè),最后卻為少林寺帶來了空前的劫難。

        在長達1500年的歷史中,少林寺遭遇過很多次劫難。封建時代,每逢一個朝代沒落,地方政府的控制力減弱,民不聊生,少林寺就很難獨善其身。少林武術很難抵擋“山賊”的騷擾,如果碰到大規(guī)模的流寇,寺里的僧眾往往會逃散,建筑被毀,也是常有的事。

        在所有的劫難中,1928年軍閥石友三火燒少林寺或許是最嚴重的一次。

        恒林種下禍根

        民國初年,少林寺有僧眾200多人,土地1370余畝,但是,迫于當時形勢,少林寺仍日趨衰落,度日艱難。軍閥混戰(zhàn),土匪肆虐,當時的恒林和尚為保護少林寺做出了貢獻,但是也因此種下了禍根。

        恒林(1865-1923),武藝高強,民國初年,由于政府很弱,無暇顧及少林寺,就任命他為“少林寺保衛(wèi)團團總”,屬于地方民團性質(zhì),恒林只好購置槍械,訓練僧兵,以備不虞。

        這實際上是少林武僧的武裝化,從練武術到操槍械,實力當然是大大增強,對抗小股土匪是綽綽有余,但是如果卷入大規(guī)模軍事沖突,就非常危險了。

        1920年,豫西大旱,土匪橫行,恒林在登封縣城、白玉溝等地與土匪激戰(zhàn)數(shù)十次,打落“肉票”多人,這些戰(zhàn)斗繳獲的槍支彈藥,都運回少林寺儲存。

        恒林因為善戰(zhàn)而威名遠播,土匪不敢來戰(zhàn),也為少林寺周邊地區(qū)爭取了一小段和平日子,民國河南省政府主席張鳳臺授予恒林獎狀、獎章,并對少林寺送匾以示謝意。

        1923年,恒林病逝,第二年,附近有300民眾捐資為他立碑。

        恒林死后,他的弟子妙興接替少林寺保衛(wèi)團團總的職務。恒林還有一個徒弟叫樊鐘秀,也是一個奇人。妙興和樊鐘秀,最終讓少林寺陷入一場大劫。

        樊鐘秀倒向吳佩孚

        樊鐘秀原名鐸,別號醒民,河南寶豐人。少年時代即進少林寺,拜在恒林方丈門下學習武藝。

        清末河南土匪橫行,學習武藝是當?shù)厝藗冏晕冶Wo的一種必要手段。稍后,樊家為避匪患遷到陜北洛川。陜北從清末左宗棠西征之后,迭經(jīng)戰(zhàn)事,人煙稀少,豫西人民多有遷徙至此。

        樊鐘秀身懷武藝,年輕氣盛,因練民團成為新移民中的頭目,得到陜西督軍陸建章的賞識,他又團結(jié)陜西豫籍軍人會黨,與靖國軍合作,獨樹一幟,號為靖國二軍,護法成功,樊鐘秀聲名鵲起,孫中山先生招他到廣州,親自嘉獎他,并委任為建國豫軍總司令。

        北伐之中,建國豫軍是革命同盟者,與國民聯(lián)軍的石友三部,本是戰(zhàn)友。馮玉祥由陜?nèi)朐?,率先派人和樊鐘秀?lián)系,意在收編。

        那時候的馮玉祥,挾武力逼退三任北洋總統(tǒng),且占有陜、甘、豫大部分地盤,又新從蘇聯(lián)歸來,獲得了大量武器補充,兵強馬壯,有雄兵40萬,而樊鐘秀雖然領有建國豫軍的招牌,所屬皆陜北豫西的河南老鄉(xiāng),人馬不過萬人。

        但樊鐘秀自恃是靖國功臣,建國豫軍的招牌又是中山先生親賜,無意歸附,最終,這種意氣之爭讓他倒向了軍閥吳佩孚。所以建國豫軍和馮玉祥國民聯(lián)軍石友三部,首先圍繞著豫西宛洛的歸屬,彈矢相向了。

        另一個關鍵人物妙興

        妙興(1891-1927),家境貧寒,8歲就到少林寺拜恒林為師,苦練武藝,人送外號“金羅漢”。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直系軍閥吳佩孚的師長張玉山到登封,想收編陳青云、任應岐的部隊。這時,樊鐘秀在張玉山手下做團長,他路過少林寺,看到大雄寶殿殘破,便承諾修繕,因為軍務繁忙,他先捐了400元購買物資,少林寺的人對他很有好感。

        1923年,吳佩孚受命為直魯豫三省巡閱使,張玉山奉命在河南招兵買馬,似乎有某種必然性,他發(fā)現(xiàn)了妙興。妙興武功高強,更重要的是有人有槍,妙興成為張玉山麾下第一旅第一團團長,正式加入了吳佩孚的軍事集團。

        1926年,廣州革命軍開始北伐,馮玉祥宣布脫離北洋軍閥,參加革命軍。吳佩孚聯(lián)合張作霖,攻打馮玉祥,但是被馮和北伐軍擊敗。

        1927年,馮玉祥占領西安,配合北伐軍攻打河南,妙興所在的吳佩孚手下第一團,奉命調(diào)往鄭州,又轉(zhuǎn)戰(zhàn)舞陽,3月6日,在與馮玉祥的部隊交戰(zhàn)時身亡,年僅37歲,妙興的遺體由弟子運回少林寺,葬于寺東北的山坡上。

        1928年火燒少林

        那時候北伐戰(zhàn)爭炮火剛熄,石友三部作為西北軍駐防宛洛,并兼任洛陽警備司令。石友三屬于馮玉祥國民聯(lián)軍編制。在河南,它的主要敵人是直系吳佩孚部隊,奉系張昌宗部,以及在馮玉祥和吳佩孚之間搖擺不定的鎮(zhèn)嵩軍。

        若要對比兵力,樊鐘秀本不足與石友三抗衡。石友三國民聯(lián)軍第五路,人馬近6萬,久經(jīng)沙場,而且又剛剛戰(zhàn)勝奉軍,銳氣不可當,連馮玉祥對石部的驕兵都縈執(zhí)乏術。樊部兵馬不過萬人,除了骨干之外,多數(shù)還是新招的豫西土匪。那么樊鐘秀為什么要以卵擊石呢?

        在樊鐘秀看來,他資格很老,不但石友三不配作為他的對手,即使馮玉祥、蔣介石也算是后生小子。

        除此之外,樊鐘秀還有地利之便。樊鐘秀的部下,多半出身豫西深山,他們本無特別的宗旨,當兵或者為匪,全憑利害形勢決定;至于民團,樊鐘秀的師父——少林方丈恒林,就是登封地方民團的團總,恒林死后,繼任的妙興、妙全都是樊鐘秀的師弟,在地方民團中更有莫大影響力。

        1928年3月,樊鐘秀與石友三開戰(zhàn)之前,樊鐘秀把指揮部駐扎在少林寺內(nèi),此處久為地方武力的中心,通訊和指揮皆方便順暢,更可以得到民團的協(xié)調(diào)合作,自然是理想的司令部了。

        在少林寺方面而言,樊鐘秀既出本門,又是能夠在全國政治軍事舞臺上叫得響的人物,能引為護法,光大宗門,當然再好不過了。

        占盡了地利的樊鐘秀,盡管有民團的協(xié)助,也不是石友三的對手。除了眾寡不敵之外,關鍵的因素是石友三部隊武器精良,都是從蘇聯(lián)新運回的槍炮。樊鐘秀部隊的裝備,多系漢陽造和土制槍炮,根本不是對手。

        雙方激戰(zhàn)正酣,少林寺僧在嵩山之南十八盤借助地勢阻擊石友三部,樊鐘秀退往嵩縣深山。

        3月15日,得勝的石友三進駐樊鐘秀設在少林寺的的指揮部,縱火焚燒法堂。次日,駐防登封的國民軍蘇明啟旅,命軍士抬煤油至少林寺中,將整個少林寺付之一炬。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閣、鐘樓鼓樓等重要建筑,都陷入火海之中,大火燒了40天,只剩下幾根石柱遙望蒼天。

        1936年,蔣介石到少林寺參觀,隨行的登封縣長毛汝采向他介紹了少林寺被燒的事情,蔣介石說:“石友三也夠壞了!”——這話耐人尋味,因為有證據(jù)表明,石友三雖然也算是國民革命軍出身,但始終搖擺在各種勢力之間,最終被蔣介石派人除去。

        1928年少林寺的大火,可以理解為少林寺的一次轉(zhuǎn)折。單個人的武術再強大,也不是現(xiàn)代槍炮的對手,在軍閥混戰(zhàn)的大背景下,人命如草芥,少林僧眾也不能例外。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