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吐谷渾政權(quán)建立者 活到72歲竟然留下60個兒子

        2017-03-09 11:56:3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在整個東晉南北朝,北方?jīng)]有幾天安寧日子。刀槍廝殺、鐵騎聲聲不絕于耳,國家剛被滅了一個,又冒出一個新的。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然

        在整個東晉南北朝,北方?jīng)]有幾天安寧日子。刀槍廝殺、鐵騎聲聲不絕于耳,國家剛被滅了一個,又冒出一個新的。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然而在西北,卻有一處世外桃源,老百姓安靜地種田牧馬、休憩喝茶,享受午后的陽光。他們并不是“地頭蛇”,而是從千里之外的東北遷徙過來的,“大搬家”是緣于一次離奇的爭吵。

        馬發(fā)情引發(fā)兄弟翻臉

        慕容廆能坐上“慕容鮮卑”大單于的寶座,因為他是父親慕容涉歸的正妻生的,屬于嫡出。慕容涉歸的長子叫慕容吐谷(音yù)渾,是小妾生的,屬于庶出。所以雖然是哥哥,無奈寄人籬下,把無限的郁悶壓在心底。而對于慕容廆來說,這個兄長始終是個隱患。

        慕容涉歸臨死前,分了700戶(一說是1700戶)牧民給吐谷渾,相當(dāng)于做了遺產(chǎn)分配。兄弟兩個雖然分了家,但放羊牧馬還是在一個大草原上。有一年春天,馬到了發(fā)情期,可能是幾匹公馬為爭搶一匹母馬,相互決斗。結(jié)果更多的馬加入了大戰(zhàn),兩家馬腳踢撕咬,一批馬混亂中受傷。

        慕容廆得知后大怒,派人對吐谷渾說:先父已經(jīng)把我們分開了,你放馬為什么不離得遠遠的,而讓它們互相斗傷?

        吐谷渾挨訓(xùn),也是很窩火,說:它們是畜生,春天發(fā)情也是正常的,我們是人,跟它們有什么計較的呢?既然你覺得我礙眼,那我就走,離開你一萬里。

        于是他帶著牧民、趕著馬群向西而去,每天走80里。走了幾天后,慕容廆非常后悔,深深地自責(zé),派堂伯父和部下乙那樓率2000騎兵去勸吐谷渾回來。

        他們追上后,吐谷渾說:你們試著把馬趕回東面,如果馬回頭,我就跟著你們回去。

        乙那樓讓2000騎士圍住馬群,讓它們不能辨別方向,然后慢慢地向東方趕。馬群走了不到300步,突然長嘯,悲傷地哀鳴。然后沖破圍著的騎士,如潮水一般向西奔去。

        騎士們大為驚訝,追上去又圍住馬群,繼續(xù)往東趕。這樣反反復(fù)復(fù)做了幾十次,每次馬群都沖破“圍墻”,反而往西越走越遠。

        乙那樓精疲力竭,無奈放棄,往東跪在地上,說:可汗,這不是人能改變的啊。

        “阿豺折箭”的典故

        吐谷渾揮手和他們告別,一路西行,從陰山南下,經(jīng)河套南,度隴山,最后定居在白蘭山(今天的青海省都蘭縣附近)。以此為據(jù)點,向南、北、西三面拓展,地盤大致在今天的甘肅南部、四川西北和青海一帶。

        慕容吐谷渾本人活到了72歲,不可思議的是,留下了60個兒子。長子吐延繼位,在位13年留下12個兒子。死后,長子葉延繼位,做了一項重大改革,與原祖徹底說“再見”:他把姓氏改成了吐谷渾,后來成了族名、國名。

        從此“慕容”、“鮮卑”都成了如煙往事,消散在茫茫陰山之中了。

        吐谷渾后來幾代領(lǐng)導(dǎo)人,都沒有釀成什么大亂子。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典故是“一箭易斷,十箭難折”。當(dāng)時的國王叫阿豺,吞并了相鄰氐、羌兩族數(shù)千里的地盤,成為隴西一帶的強國。他臨死的時候,把20個兒子喊到身邊,命令同母弟弟慕利延說:你取出一支箭折斷它。

        慕利延取出一支折斷。阿豺又說:你再拿19支箭,一起折斷它們。

        慕利延拿在手上怎么都折不斷。阿豺說:你們知道了吧?一支箭容易折斷,多了就折不斷了。你們只要同心協(xié)力,別人就打不垮你們,社稷江山大有可為。

        這個典故又叫“阿豺折箭”,比喻團結(jié)就是力量。

        吐谷渾的特長是良馬

        吐谷渾最大的特產(chǎn)就是良馬,一種叫青海驄,又稱為龍種馬。

        那時吐谷渾有方圓千里的湖泊,湖內(nèi)有小山。每到冬天結(jié)冰,吐谷渾把一批優(yōu)良的本地牡馬(雄馬)放進小山上,然后放入從波斯引進的牝馬(母馬)。到了第二年春天,母馬們就都“有喜”了。由于兩類都是選出來的優(yōu)良品種,在無人打擾的情況下激情受孕,生下來的馬長大后高大神駿,耐勞耐寒,能日行千里,這就是青海驄。

        還有一種是“蜀馬”,體型小,善于走山地。吐谷渾兼有兩種良馬,既可在草原上馳騁,又可在山地上奔跑。因此擁有一支無比強大的騎兵,周圍列強紛爭不休,云起云滅,他卻能從容周旋于各國之間,過著安寧祥和的生活。

        吐谷渾的政權(quán)延續(xù)了350年左右,一直到了唐朝,與唐軍交戰(zhàn)又和親,后來被吐蕃消滅。

        唐代詩人王昌齡寫過《從軍行》詩七首,其中一首非常有名:大漠風(fēng)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寫的就是與吐谷渾作戰(zhàn)的情景。

        慕容吐谷渾和弟弟一別以后,相隔千里,兩家慕容再也沒有見面的機會。

        但吐谷渾人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遼西故土,他們的墓葬,墓門全部朝向東北方向,隱含著對家鄉(xiāng)的眷戀。在遼西的慕容廆也是無比悲傷,親自創(chuàng)作《阿干歌》,表達出對吐谷渾的思念,并定為燕國“國歌”,也就是作為皇帝出巡或者祭祀時演奏的樂曲。歌詞為:

        阿干西,我心悲,阿干欲歸馬不歸。

        為我謂馬何太苦? 我阿干為阿干西。

        阿干身苦寒,辭我大棘住白蘭。

        我見落日不見阿干,嗟嗟!人生能有幾阿干!

        “阿干“意思就是“兄長”,歌詞憂傷悲哀、一唱三嘆。慕容廆去世不久,西南也有一個梟雄去世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