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中國最早的炒匯 明代商人冒死向外國走私銅錢

        2017-03-09 11:54:5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這不是一艘普通的商船,而是一艘明朝的走私船,那些銅錢是私自出口國外的錢幣!走私銅錢?聽說過走私金銀珠寶、珍禽異獸,這艘船怎么會走私

        這不是一艘普通的商船,而是一艘明朝的走私船,那些銅錢是私自出口國外的錢幣!走私銅錢?聽說過走私金銀珠寶、珍禽異獸,這艘船怎么會走私不起眼的銅錢呢?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看,銅錢走私出口,一方面是明朝政府禁止銅錢出口,才會有人走私犯禁;另一方面銅錢在海外各國的購買力要高于明朝國內(nèi),否則走私出去也會無利可圖。那么,明朝為何要禁止銅錢出口呢?其實說到“禁銅令”,我們在第六篇中介紹過,從宋朝就已經(jīng)開始了,當時規(guī)定禁止把銅料運送到國外。這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鑄造錢幣的需要。中國古代黃金、白銀奇缺,本國又少有金銀礦,所以用于鑄造貨幣的金屬主要是銅,有時候甚至拿容易銹蝕的鐵來充數(shù)。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需要更多的貨幣參與流通,否則就會造成經(jīng)濟學所說的通貨緊縮,交易受到限制,經(jīng)濟規(guī)模難以擴大。所以中國古代各朝都非常重視銅錢的鑄造,并不時向市場上投放新鑄造的銅錢,滿足經(jīng)濟的需要。鑄造銅錢就需要銅料,同宋朝以來中國繁榮的古代經(jīng)濟相比,中國境內(nèi)的銅礦顯然不算充裕,于是各朝各代都很珍視銅料,按照現(xiàn)代的話語,銅料關系到古代中國的金融穩(wěn)定。所以,從宋朝開始一直到明清,中國多次頒布禁銅令,為的就是鑄幣需要。然而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既然古代中國對銅料很需要,需求帶來高額利益,走私船隊應該從海外各國采購銅料運輸?shù)街袊?,滿足這種需要,以此牟利,才符合經(jīng)濟規(guī)律。怎么走私船隊反而向海外走私銅料和銅錢呢?答案是:海外各國更需要中國的銅料和銅錢!

        大航海家鄭和手下的翻譯曾經(jīng)寫過一本《瀛涯勝覽》,里面談到:“爪哇國通用中國歷代銅錢,舊港國亦使用中國銅錢,錫蘭國尤喜中國銅錢,每將珠寶換易?!逼渲凶ν蹏?、舊港國位于今天的東南亞,錫蘭國就是今天南亞的斯里蘭卡,即鄭和與錫蘭山國之間的錫蘭山之役的發(fā)生地。這段記載說明,當時中國的銅錢在海外許多國家大量流通。在當時的東南亞和南亞地區(qū)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國家,它們在開展國內(nèi)和國際貿(mào)易的時候,迫切需要一種具有信用的貨幣,能夠順利與別國做貿(mào)易。假如自己鑄幣,需要掌控銅礦,或者至少有穩(wěn)定的銅料來源;還需要有足夠好的鑄造技術。這些技術對于許多小國家來說,太高端了。此外,鑄幣時還不能以劣質材料冒充好材料,破壞貨幣的信用。

        打鐵錘要硬,煉鋼火要猛;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這些小國自己沒辦法鑄幣,如何解決貨幣問題呢?當然是拿來主義了,從信用好的國家直接進口貨幣!來自大明王朝的銅錢滿足了這些海外諸國的貨幣需要。明朝鑄造的銅錢質量上乘,而且國家長期強盛,貨幣的信用有保障,對于海外的一些小國家來說,自己鑄幣還不如直接從明朝輸入一些銅錢,作為本國流通貨幣來得容易。而對于一些大的國家,比如當時東亞的日本和東南亞的越南,它們一方面輸入了許多明朝銅錢,另一方面本國技術和銅料也有保障,所以曾經(jīng)大批仿鑄明朝的銅錢,和明朝的銅錢一道在市面上流通,供本國商貿(mào)人士使用。

        國外考古也證實了當時明朝銅錢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比如日本考古學家曾經(jīng)對日本48處挖掘出銅錢的遺址進行分析,在發(fā)現(xiàn)的55萬枚銅錢中,幾乎都是來自中國的銅錢。環(huán)南中國海和環(huán)印度洋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比如從泰國、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度,到阿曼、伊朗、肯尼亞、坦桑尼亞,都曾經(jīng)出土過明朝的永樂通寶銅錢。

        明朝前期,國內(nèi)貨幣量遠遠跟不上經(jīng)濟發(fā)展的腳步,需要獲得大量的銅錢乃至黃金、白銀,但海外諸國對明朝銅錢的需求更加饑渴,這從銅錢與白銀的比價上就可以看出來。比如明朝中期,在中國境內(nèi),1兩白銀可換700~800文銅錢,而當時日本1兩白銀只能換約250文銅錢,銅錢的購買力顯然比明朝強。數(shù)倍的利潤足以驅使一些人走私銅錢和銅料出國,到國外把銅錢留下,采購一批貨物回到明朝賣掉,換成銅錢再出海。甚至更簡單一些,拿著銅錢到國外去,兌換成白銀,然后拿著白銀回國,兌換回更多的銅錢,再帶著這批銅錢出國。這種手法與今天世界上的炒匯非常類似。比如,當投機家們發(fā)現(xiàn)人民幣相對于美元被低估的時候,他們就會大量地把手中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等待人民幣升值,回歸它應該具有的價值,然后再換回美元,手中的美元就增加了。今天西裝革履在華爾街出入的投資家們其實并沒有多么高級的智慧,他們現(xiàn)在所使用的招法,幾百年前明朝的走私商人們就已經(jīng)玩得很熟練了。

        猖獗的明朝走私炒匯活動會有什么后果呢?明朝境內(nèi)的銅錢大量減少,大量小額交易難以進行,而明朝的自耕農(nóng)們的經(jīng)濟活動基本上都是小額交易,他們要用生產(chǎn)的糧食換銅錢,然后再用銅錢換其他生活用品。物以稀為貴,作為貨幣的銅錢少了,銅錢相對于其他商品包括糧食的價格就提高了,所以自耕農(nóng)們用相同數(shù)量的糧食換來的銅錢就變少了。這就叫做通貨緊縮。

        對于經(jīng)常處于溫飽線的自耕農(nóng)來說,收入減少就意味著家庭要陷入困境。這是自耕農(nóng)們不能承受的,也是大明王朝的統(tǒng)治者不愿看到,更不愿容忍的。所以,官兵與海盜的捉迷藏游戲就不斷地在大海上REpLAY。銅錢缺,白銀也缺。中國的鄰國中,日本出產(chǎn)白銀,明朝的許多商品,比如瓷器,還深受當時的日本人喜愛。如果明朝能夠和日本互利互惠,拿瓷器換白銀,還是可以解決錢荒問題的??上鞒瘯r期,中日關系非常糟糕,前有日本武士組成的海盜武裝襲擾中國海岸,引發(fā)了明朝的抗倭戰(zhàn)爭;后有抗日援朝,明朝出兵幫助朝鮮抵擋日本豐臣秀吉的入侵軍。這兩國的關系一直如富士山上的積雪一般冰冷。區(qū)區(qū)一點點走私流入明朝的白銀,根本就是杯水車薪,不解決問題。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