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即力量!李小龍功夫的爆發(fā)力和速度震驚世界
說起龍哥,影迷里幾乎沒有人不認識的,至今還沒有人可以取代龍哥在我們心中的地位。
李小龍 Bruce Lee一代武術(shù)宗師、武術(shù)技擊家、武術(shù)哲學家、功夫影帝、 功夫電影的開創(chuàng)者、武道哲學的創(chuàng)立者,截拳道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將中國功夫傳播到全世界第一人,打入好萊塢的首位華人,他革命性地推動了世界武術(shù)和功夫電影的發(fā)展。李小龍創(chuàng)造了中國世界紀錄協(xié)會世界最多影迷的武術(shù)家的世界紀錄。
李小龍是個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種拳術(shù)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二節(jié)棍等各種器械,并研習氣功和硬功。據(jù)悉李小龍的最強拳擊沖力約為350多磅,美國前世界重量級拳王阿里,身高190公分,體重220磅,最強拳擊沖力約為400磅;拳王泰臣體重200多磅,最強拳擊沖力約為500磅,但李小龍身高只有171公分,體重只有140磅,相比而言,最強拳擊沖力/體重=2.5,強人!
龍哥的拳,快并不是精髓,普通人也能這么快。精髓在于,出拳的距離,不會真的打到對方;同時出拳過程中,如果對方有反應(yīng),龍哥可以變招。
好一個翻轉(zhuǎn)踢,牛掰,漂亮
難得一見的李小龍賣萌
絕不是為了速度而小幅度晃動手臂,幾乎每一下背部都有劇烈晃動,分解圖片可以看到手臂動作幅度一點不小。
毫無疑問,李小龍是一個天生的巨星,一個傳奇中的傳奇。李小龍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卻如同一顆耀眼的彗星劃過國際武壇的上空,對現(xiàn)代技擊術(shù)和電影表演藝術(shù)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主演的功夫片風行海外,中國功夫也隨之聞名于世界。盡管過世已久,李小龍依然是功夫代名詞,許多外文字典和詞典里都出現(xiàn)了一個新詞:“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國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國武術(shù),李小龍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許多國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師,泰拳大師看過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后都承認:“李小龍確有真功夫。”確實,還很少有一位東方武術(shù)家能像李小龍一樣突破國家、種族的領(lǐng)域,并且在死后聲威依然不減。
李小龍寸拳表演珍貴高清鏡頭
李小龍耍雙截棍給你看
李小龍:不死的傳奇讓“中國功夫”享譽世界
1950年,李小龍首次以以男主角身份演出《細路祥》,片中飾演一個從好變壞,從壞變好的孤兒,獲得了觀眾的好評。
1954年,李小龍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并在家中設(shè)一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
1957年,李小龍,在圣芳濟書院擊敗過去三年的冠軍查理·歐文,贏得校際西洋拳擊少年組冠軍。
1966年,李小龍拍攝了電視劇《青蜂俠》,該片于同年9月9日在美國首播
1971年,李小龍接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的邀請,拍攝了第一部是以中國武術(shù)為題材的《唐山大兄》,該片創(chuàng)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
李小龍首次以以男主角身份演出《細路祥》
只有十歲的李小龍第一次觸電大銀幕
1972年,李小龍出演了電影《精武門》,該片在當時引起更大的轟動,打破了亞洲票房紀錄。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33歲。其死因不明,醫(yī)院報告說他死于腦水腫,一種處方止痛劑Equagesic導(dǎo)致的罕見性藥物反應(yīng)。
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
李小龍曾創(chuàng)過的9項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1.用側(cè)踢把一只45公斤的沙袋踢破。
2.用雙節(jié)棍擊出了1600磅的力量。
3、李小龍在1秒鐘內(nèi)可以打出9拳;他的寸拳最高記錄可以把一個150斤的壯漢打出5、6米遠。
4、輕松地把手指插入一罐未開封的可口可樂。
5、李小龍可以輕松打破6厘米左右厚的木板
6、李小龍在1秒鐘內(nèi)可以踢6次腿,以其招牌動作“墊步側(cè)踢”,把一個身穿護甲的200磅壯漢踢飛了20米,落入游泳池中。
7、據(jù)資料顯示,李小龍雙手能連續(xù)做大約1500個左右俯臥撐;單手可連續(xù)做400個;單手兩指(普通人連支撐起來都不行)做大約200個;單手大拇指可做100個。
8、把約135公斤的麻袋踢到大約一層房子的高度,大約5米。
9、把34公斤的杠鈴直臂水平前伸,在伸出手臂后靜止20秒,然后收回;把56公斤的杠鈴平舉并停留片刻;一只手持32公斤啞鈴水平前接一個順勢后擺,再側(cè)舉至肩部并堅持數(shù)秒。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任何詞匯都不足以表達全世界龍迷對李小龍的哀痛之情。人們不得不相信,銀幕上那個“壯得像一頭牛”、“有著強壯脊背和發(fā)達肌肉”的功夫巨星的確離他們遠去了。從香港到東南亞,從夏威夷到好萊塢,不只是李小龍的影迷,全世界都對李小龍的死給予了極大關(guān)注。那些曾經(jīng)與他共事過的,那些曾經(jīng)與他較量過的,那些對他持有非議的,都以各種形式通過媒體表達了對一代功夫巨星的追憶與哀思。
是的,他走了,再也回不來了;
是的,當時就是這樣,連老天都感動得哭了;
是的,世界從此失去了李小龍,失去了一位電影巨星,一個功夫奇才……
沒有一個人,能夠像李小龍那樣在娛樂和武術(shù)界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不論在生前還是身后;
沒有一個人,能夠像李小龍那樣讓無數(shù)人為其魅力所傾倒,不論是黃皮膚、白皮膚、還是黑皮膚;
甚至有不少人,在李小龍死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固執(zhí)地認為他們的偶像依舊活著。他們不愿接受李小龍去世的事實,他們?nèi)諒?fù)一日地沉浸在李小龍所塑造的英雄形象中,眼前閃動著的是李小龍矯健的身影,耳旁回蕩著的是李小龍那一聲聲發(fā)自丹田、氣沖云霄的尖叫;他們學著李小龍的樣子耍雙節(jié)棍,挺起腰桿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