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漢李特的賢內(nèi)助羅皇后 隨著李特父子創(chuàng)立成漢
西晉惠帝元康元年(291年),秦雍氐羌起義,關西戰(zhàn)亂頻繁,加之連年災荒饑饉,導致天水、略陽等6郡10余萬人民,流轉寄食于漢中,旬又流入巴蜀,其中部份流入縣境。流民中有祖籍宕渠(今渠縣)人李特及其弟李庠、李流,史志記載,李特字玄休,宗人,世居巴西。皆勇武仕俠,膽識過人,深受流民擁戴。祖籍縣境丘埡的羅氏女,武藝超群,早年在天水與李特相識而與之結婚,此時也偕同來巴西。
流民滯蜀期間,西晉益州刺史趙欽反復無常,先是拉攏利用流民,圖謀地方割據(jù),繼又借故殺害流民首領李庠。李特在綿竹收合流民,打敗趙欽。西晉永寧元年(301年),西晉王朝又派羅尚任益州刺史。羅尚到任,強行遣返流民,且沿途設卡刁難。而七月流民上路,正逢連日大雨,行進困難,人人愁怨。于是,流民紛紛擁戴李特為首領,揭竿而起,公開同西晉王朝對抗。羅氏女亦率家鄉(xiāng)人民加入流民起義隊伍。
李特因而占領廣漢,自稱鎮(zhèn)北大將軍,在廣大群眾的支持下,多次打敗西晉軍隊。晉惠帝太安二年(303年)二月,李特戰(zhàn)死,弟李流繼續(xù)領導流民抵抗。三月,羅尚駐兵于繁城(今新都新繁鎮(zhèn)西北),流民軍退守于赤祖(今德陽與羅江縣界的略坪場),分東西二營把守。李流保東營,李特兒子李蕩、李雄保北營。在三面受亂的情況下,李流對付南面毗橋的常深;李雄、李蕩去涪縣(今綿陽)鎮(zhèn)壓藥紳、杜阿的反叛。赤祖老營空虛,羅尚軍左汜攻入北營,符成、隗伯判變?yōu)閮?nèi)應。
李特妻羅氏女在此危急時刻,披甲上陣,揮弋殺敵。在激戰(zhàn)中隗伯刺傷羅的眼睛,而她的戰(zhàn)斗意志更加高昂,大大彭舞了士氣。從早上戰(zhàn)斗到中午,直到李流破常深,李蕩、李流破藥紳,他們回師助羅,把左、黃打敗,才扭轉了形勢。李雄母羅氏參加這次戰(zhàn)斗并取勝利,為以后流民軍驅走羅尚,戰(zhàn)領成都,李雄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具有決定性意義。
光熙元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稱帝,封母羅氏為皇太后。成漢開疆拓土,疆域東到建平(今湖北境),北到漢中、仇池(陜、甘南部),西到漢嘉(今天全)、沈黎(今漢源),南到寧州(今云南省境)。李雄在境內(nèi)廣設郡縣,為政寬和,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經(jīng)濟有所發(fā)展,百姓富實,西蜀出現(xiàn)當時南、北方不曾有的太平局面。
335年,李雄死,子、侄爭奪帝位,以兵戎相見。338年,李壽奪取政權,改國號漢,年號漢興。李壽死,李勢繼位。其時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分崩離析,加之僚人反抗和遭受天災,成漢國勢日蹙。346年,東晉大將桓溫伐蜀,次年3月克成都,李勢逃至晉壽而降,成漢由是滅亡。
羅氏一生戎馬倥傯,轉戰(zhàn)巴蜀,幫助兒子奪得皇位立下汗馬功勞,至今南充皇后山還留下不少羅氏遺跡與民間傳說?;屎笊綎|南是羅氏和李雄馳騁的“跑馬嶺”,山頂北約一萬平方米的草坪尚有壕塹、箭垛等殘跡。嶺下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澈見底,好像瑩潔的輕紗,繞著山麓,這便是羅氏當年經(jīng)常飲馬的“飲馬河”。飲馬河中段,河床陡然下跌,數(shù)米高的瀑布下匯成潭,秋冬時節(jié),寒潭倒影,水底可以清晰地看到4凹下的馬蹄印,這就是羅氏洗刷坐騎的“洗馬灘”。灘側一石倚岸而立,光潔如案,這就是羅氏的“上馬臺”。
據(jù)當?shù)厝酥v,羅氏幼年頭上生有禿瘡,常到河邊洗頭,后來瘡愈,長出一頭美麗的長發(fā),現(xiàn)在還有一些患頭瘡的人,常來河邊洗療?;誓飰炍挥谏搅何鞅?,緊靠李封觀后。原有墓室與高大的封土堆,由于歷年土層擾亂嚴重,封土堆已不大明顯,僅存高出地面2米,直徑約6米的不規(guī)則土臺。60年代初,勞改農(nóng)場修飼養(yǎng)場時掘墓取石,在掘至3米深處,因疊砌石條的接縫榫眼均用鐵汁澆灌,難以取用而終止?,F(xiàn)封土已重新整治,墓室尚存。皇娘墳旁有古柏8株,胸徑都在1米以上,墓東南約500米的半山腰,傳說是李雄幼年時與母親羅氏居住的地方,名李雄埡,這是古柏芊綿,蒼勁挺拔,濃蔭似蓋,景色宜人。
羅氏隨李特戎馬倥傯一生,繼又與兒子李雄一道反抗西晉的暴力統(tǒng)治,最終建立起成漢政權。在巴蜀史上她是一們杰出的巾幗英豪,也是中華羅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