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wèi)的財產之謎 大漢奸汪精衛(wèi)的身家?guī)缀危?/h1>
2017-03-07 14:31:3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汪精衛(wèi)的財產之謎:汪精衛(wèi),民國時期國民黨副總裁,孫中山死后一度成為國民黨的一把手,其后在于蔣介石的斗爭中失利,被迫充當副職??谷諔?zhàn)
汪精衛(wèi)的財產之謎:汪精衛(wèi),民國時期國民黨副總裁,孫中山死后一度成為國民黨的一把手,其后在于蔣介石的斗爭中失利,被迫充當副職??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汪精衛(wèi)不甘失敗,1940年,汪精衛(wèi)在南京成立傀儡政權,自任偽政府首腦,周圍聚集了大批親日分子。汪偽政權統(tǒng)治下的國民飽受日本侵略者的壓迫,被剝奪了民族和人格的尊嚴,過著屈辱的亡國奴生活。汪精衛(wèi)投靠日本人,為世人所不齒,他本人則于1944年11月10日客死日本東京。1945年,在中國人民的浴血抵抗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聯(lián)合打擊下,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偽國民政府也壽終正寢,陳公博、周佛海、陳璧君等人作為漢奸受到了應有的審判,其財產也被政府逐一接收,其中自然包括汪精衛(wèi)、陳璧君夫婦的財物。
早在南京淪陷區(qū)光復之前,國民政府就組織了接收委員會,準備對日本在華掠奪的物資財產、汪精衛(wèi)政府的一切財物以及漢奸個人財物進行全面接收。這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對于苦苦堅持抗戰(zhàn)的人民來說,是對他們堅貞不屈、流血犧牲的一種獎勵與安慰。
當時的南京特別市政府根據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的指示,成立了南京市區(qū)接收委員會(簡稱接委會),直接隸屬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由市長馬超俊擔任主任委員,直接負責對南京市區(qū)內日偽財物的接收。南京市區(qū)接委會下轄七個小組,其成員不限于南京市政府的官員,中央各部門也派員加入。因為南京是首都,規(guī)格自然比一般城市都要高,所以才得到中央的特別“青睞”。南京接委會的接收時間比較長,從1945年10月到1946年1月,前后延續(xù)數(shù)月之久。
在全國對敵偽財產的接收過程中,混亂無章、中飽私囊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甚至于在某些地方,老百姓憤恨地把接收稱為“劫收”。不過對汪精衛(wèi)財物的接收比較正規(guī),畢竟汪作為頭號漢奸備受大家關注,在這一點上接委會可不敢馬虎。南京市區(qū)接委會嚴格按照程序辦事:接收人員先取得接收證,在憲兵的監(jiān)督和幫助下,“憑證接收或查封接收,查封時按照日偽所造具清冊逐一點收,或按照所存之實物核實點驗”,“由接收機關委派軍警看守”。
根據日偽所制的“接收清冊”,接委會對汪精衛(wèi)夫婦的財產進行了逐一點收。這些“接收清冊”詳細明了,每一件物品均有詳細說明,將名稱、件數(shù),甚至新舊都一一列出,接收時有憑有據,自然方便快捷。例如汪精衛(wèi)房屋的財產清冊中,就列出了房屋的地點、樓層,甚至房屋中的附屬物品,如肥皂之類瑣碎的生活用品,也被列了出來。國立中央圖書館在接收汪精衛(wèi)的圖書字畫時,就是以《圖書字畫清冊》作為接收憑證的。
對汪精衛(wèi)財物的接收過程也是合理合法的。依照國民政府制定《漢奸處理條例》對漢奸進行認定與處理,汪精衛(wèi)雖然身死,仍適用于該條例,財產應予接收。對汪精衛(wèi)財物的處理也比較恰當,如圖書字畫交給國立中央圖書館,工藝品交給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讓相應的專門機構負責處理物品,使物有所用,以便發(fā)揮其最大價值。
被接收的汪精衛(wèi)夫婦主要財產如下:
(一)與汪精衛(wèi)相關之房屋大約有六處:
1、汪精衛(wèi)公館,此處包括多件衣物及器物,計62件。
2、西康路18號,此處為汪精衛(wèi)紀念堂,有房屋及其附屬物品若干。房屋為兩層小樓,內有大量沙發(fā)家具、地毯、古畫等各種生活文化用具。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放置虎皮一張,虎皮在中國古代是權力的象征,可見汪氏紀念堂的與眾不同。
3、頤和路32號,此處房屋為汪精衛(wèi)住宅,二層樓房,內有大小汽車三輛,并存放大量生活用品。
4、頤和路34號汪精衛(wèi)住宅房屋及其附屬物品。這處房產是汪精衛(wèi)所有房屋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樓房高四層,僅大客廳就有五間,擁有大量家具等生活用品,設備相當齊全,極具奢華。此處曾存放了大量的圖書、字畫等物品。
5、頤和路39號,是一棟二層小樓,儲存了大量器物。
6、瑯琊路16號一處住宅,內有家具等物。
從接收的房產清單中不難看出,汪精衛(wèi)在南京的房屋有六處之多,除頤和路34號是四層樓外,其余多是兩層小樓,以當時中國的物質條件來衡量,都屬高級住宅。汪精衛(wèi)紀念堂是汪死后所設,如排除在外,汪精衛(wèi)生前在南京最起碼有五處住宅,吃穿住行樣樣齊備,一般老百姓想也不敢想。房屋內還貯藏了大量的藝術品和圖書,反映了汪精衛(wèi)生活煊赫榮耀的一面。
(二)汪精衛(wèi)的收藏。這些藏品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兩類。
1、原藏頤和路34號的圖書字畫。1945年12月,由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和南京市政府及首都警察廳點交,被當時的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并編成兩本接收清冊。第一冊中的圖書種類豐富,涉及文學、戲曲、中外歷史、書法、古玩字畫等著作和藝術收藏品,其中很多是汪精衛(wèi)本人的言論集、文集和詩詞集等。此外,這批圖書中還有大量的外文著作以及學術名人的文集、選集等收藏價值大、學術水平高的文化作品,共計749種。圖書字畫很多是汪精衛(wèi)平日收集的,有大量系友人惠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汪精衛(wèi)的文化旨趣和政治主張。目前南京圖書館仍藏有汪精衛(wèi)的政治言論集、詩詞輯錄等著作,應該有部分來源于此,是研究汪精衛(wèi)政治主張和思想演變的重要資料。
圖書字畫清冊的第二冊,記載了接收的畫集、攝影集、精美的刀具、篆刻等藝術品,大都是中外名人、行家的佳作,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日本藝人的作品。此外還有大量書畫、拓片、名人墨寶及圖譜等,總計達370件。這些藝術作品件件精美,是無價的珍寶。
2、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接管的工藝品。這些物件包括各種花瓶、木筒、泥人等,還有動物造型的珍貴瓷器和銀制器物,大約有352件,都是名貴精致的藝術品,大多為國內外“政府”或與汪有密切關系的人所贈送。當時的汪偽政府不僅和日本有緊密聯(lián)系,還和東南亞的某些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更可笑的是汪精衛(wèi)曾作為“元首”訪問偽滿洲國,演出了一國之中兩個“元首”會晤的鬧劇,還互贈了禮品。這些藝術品均在接收之列。
在圖書字畫及工藝品中不乏“日本友人”贈送的藝術品。日本政要通過贈送字畫工藝品等禮品,制造汪精衛(wèi)政府和日本之間友好關系的假象,來掩蓋汪日關系的不對等。
圖書和字畫顯示了汪精衛(wèi)本人的志趣和藝術品味。汪精衛(wèi)個人文化修養(yǎng)水平很高,從收藏品的種類可以看出他興趣廣泛,于篆刻、書法、中外文學、傳統(tǒng)文化等均有相當造詣,尤精文學,善于舞文弄墨,留有大量頗具文采的詩詞、散文、言論集等著作。這樣一個極富藝術品味的文人竟淪為千夫所指的漢奸,不能不令人扼腕嘆息乃至深思。
汪精衛(wèi)死后,葬于紫金山麓的梅花山。1946年1月21日,在蔣介石授命下,國民政府以“有礙國內外視聽”為由,秘密炸毀汪精衛(wèi)墓葬,將尸體移送南京城西清涼山火化。汪精衛(wèi)曾經擁有的住房物品等也統(tǒng)統(tǒng)被政府接收。
汪精衛(wèi)的財產之謎:汪精衛(wèi),民國時期國民黨副總裁,孫中山死后一度成為國民黨的一把手,其后在于蔣介石的斗爭中失利,被迫充當副職??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汪精衛(wèi)不甘失敗,1940年,汪精衛(wèi)在南京成立傀儡政權,自任偽政府首腦,周圍聚集了大批親日分子。汪偽政權統(tǒng)治下的國民飽受日本侵略者的壓迫,被剝奪了民族和人格的尊嚴,過著屈辱的亡國奴生活。汪精衛(wèi)投靠日本人,為世人所不齒,他本人則于1944年11月10日客死日本東京。1945年,在中國人民的浴血抵抗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聯(lián)合打擊下,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偽國民政府也壽終正寢,陳公博、周佛海、陳璧君等人作為漢奸受到了應有的審判,其財產也被政府逐一接收,其中自然包括汪精衛(wèi)、陳璧君夫婦的財物。
早在南京淪陷區(qū)光復之前,國民政府就組織了接收委員會,準備對日本在華掠奪的物資財產、汪精衛(wèi)政府的一切財物以及漢奸個人財物進行全面接收。這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對于苦苦堅持抗戰(zhàn)的人民來說,是對他們堅貞不屈、流血犧牲的一種獎勵與安慰。
當時的南京特別市政府根據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的指示,成立了南京市區(qū)接收委員會(簡稱接委會),直接隸屬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由市長馬超俊擔任主任委員,直接負責對南京市區(qū)內日偽財物的接收。南京市區(qū)接委會下轄七個小組,其成員不限于南京市政府的官員,中央各部門也派員加入。因為南京是首都,規(guī)格自然比一般城市都要高,所以才得到中央的特別“青睞”。南京接委會的接收時間比較長,從1945年10月到1946年1月,前后延續(xù)數(shù)月之久。
在全國對敵偽財產的接收過程中,混亂無章、中飽私囊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甚至于在某些地方,老百姓憤恨地把接收稱為“劫收”。不過對汪精衛(wèi)財物的接收比較正規(guī),畢竟汪作為頭號漢奸備受大家關注,在這一點上接委會可不敢馬虎。南京市區(qū)接委會嚴格按照程序辦事:接收人員先取得接收證,在憲兵的監(jiān)督和幫助下,“憑證接收或查封接收,查封時按照日偽所造具清冊逐一點收,或按照所存之實物核實點驗”,“由接收機關委派軍警看守”。
根據日偽所制的“接收清冊”,接委會對汪精衛(wèi)夫婦的財產進行了逐一點收。這些“接收清冊”詳細明了,每一件物品均有詳細說明,將名稱、件數(shù),甚至新舊都一一列出,接收時有憑有據,自然方便快捷。例如汪精衛(wèi)房屋的財產清冊中,就列出了房屋的地點、樓層,甚至房屋中的附屬物品,如肥皂之類瑣碎的生活用品,也被列了出來。國立中央圖書館在接收汪精衛(wèi)的圖書字畫時,就是以《圖書字畫清冊》作為接收憑證的。
對汪精衛(wèi)財物的接收過程也是合理合法的。依照國民政府制定《漢奸處理條例》對漢奸進行認定與處理,汪精衛(wèi)雖然身死,仍適用于該條例,財產應予接收。對汪精衛(wèi)財物的處理也比較恰當,如圖書字畫交給國立中央圖書館,工藝品交給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讓相應的專門機構負責處理物品,使物有所用,以便發(fā)揮其最大價值。
被接收的汪精衛(wèi)夫婦主要財產如下:
(一)與汪精衛(wèi)相關之房屋大約有六處:
1、汪精衛(wèi)公館,此處包括多件衣物及器物,計62件。
2、西康路18號,此處為汪精衛(wèi)紀念堂,有房屋及其附屬物品若干。房屋為兩層小樓,內有大量沙發(fā)家具、地毯、古畫等各種生活文化用具。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放置虎皮一張,虎皮在中國古代是權力的象征,可見汪氏紀念堂的與眾不同。
3、頤和路32號,此處房屋為汪精衛(wèi)住宅,二層樓房,內有大小汽車三輛,并存放大量生活用品。
4、頤和路34號汪精衛(wèi)住宅房屋及其附屬物品。這處房產是汪精衛(wèi)所有房屋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樓房高四層,僅大客廳就有五間,擁有大量家具等生活用品,設備相當齊全,極具奢華。此處曾存放了大量的圖書、字畫等物品。
5、頤和路39號,是一棟二層小樓,儲存了大量器物。
6、瑯琊路16號一處住宅,內有家具等物。
從接收的房產清單中不難看出,汪精衛(wèi)在南京的房屋有六處之多,除頤和路34號是四層樓外,其余多是兩層小樓,以當時中國的物質條件來衡量,都屬高級住宅。汪精衛(wèi)紀念堂是汪死后所設,如排除在外,汪精衛(wèi)生前在南京最起碼有五處住宅,吃穿住行樣樣齊備,一般老百姓想也不敢想。房屋內還貯藏了大量的藝術品和圖書,反映了汪精衛(wèi)生活煊赫榮耀的一面。
(二)汪精衛(wèi)的收藏。這些藏品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兩類。
1、原藏頤和路34號的圖書字畫。1945年12月,由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和南京市政府及首都警察廳點交,被當時的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并編成兩本接收清冊。第一冊中的圖書種類豐富,涉及文學、戲曲、中外歷史、書法、古玩字畫等著作和藝術收藏品,其中很多是汪精衛(wèi)本人的言論集、文集和詩詞集等。此外,這批圖書中還有大量的外文著作以及學術名人的文集、選集等收藏價值大、學術水平高的文化作品,共計749種。圖書字畫很多是汪精衛(wèi)平日收集的,有大量系友人惠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汪精衛(wèi)的文化旨趣和政治主張。目前南京圖書館仍藏有汪精衛(wèi)的政治言論集、詩詞輯錄等著作,應該有部分來源于此,是研究汪精衛(wèi)政治主張和思想演變的重要資料。
圖書字畫清冊的第二冊,記載了接收的畫集、攝影集、精美的刀具、篆刻等藝術品,大都是中外名人、行家的佳作,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日本藝人的作品。此外還有大量書畫、拓片、名人墨寶及圖譜等,總計達370件。這些藝術作品件件精美,是無價的珍寶。
2、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接管的工藝品。這些物件包括各種花瓶、木筒、泥人等,還有動物造型的珍貴瓷器和銀制器物,大約有352件,都是名貴精致的藝術品,大多為國內外“政府”或與汪有密切關系的人所贈送。當時的汪偽政府不僅和日本有緊密聯(lián)系,還和東南亞的某些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更可笑的是汪精衛(wèi)曾作為“元首”訪問偽滿洲國,演出了一國之中兩個“元首”會晤的鬧劇,還互贈了禮品。這些藝術品均在接收之列。
在圖書字畫及工藝品中不乏“日本友人”贈送的藝術品。日本政要通過贈送字畫工藝品等禮品,制造汪精衛(wèi)政府和日本之間友好關系的假象,來掩蓋汪日關系的不對等。
圖書和字畫顯示了汪精衛(wèi)本人的志趣和藝術品味。汪精衛(wèi)個人文化修養(yǎng)水平很高,從收藏品的種類可以看出他興趣廣泛,于篆刻、書法、中外文學、傳統(tǒng)文化等均有相當造詣,尤精文學,善于舞文弄墨,留有大量頗具文采的詩詞、散文、言論集等著作。這樣一個極富藝術品味的文人竟淪為千夫所指的漢奸,不能不令人扼腕嘆息乃至深思。
汪精衛(wèi)死后,葬于紫金山麓的梅花山。1946年1月21日,在蔣介石授命下,國民政府以“有礙國內外視聽”為由,秘密炸毀汪精衛(wèi)墓葬,將尸體移送南京城西清涼山火化。汪精衛(wèi)曾經擁有的住房物品等也統(tǒng)統(tǒng)被政府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