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寵愛的兩個女人 大小周后悲劇結(jié)局
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從沒有想過做帝王的錯位皇帝。他一生娶了兩個女人,但他寵愛的這兩個女人,都是悲劇人生。
李煜(937~978年)是南唐中主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按照嫡長子襲位的封建傳統(tǒng),他絕對沒有做皇帝的希望,而且他自己也絲毫不做這樣的奢想。他的本志就是要做一個風(fēng)流倜儻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經(jīng)綸滿腹的高人隱士。但李煜又是一個風(fēng)流才子和帝王。
1、大周后
955年,李煜與大司徒周宗的女兒名憲,小字娥皇成婚,當(dāng)年周娥皇十九歲。961年,南唐元宗李璟病逝,李煜被歷史推上了政治舞臺,繼位于金陵,年僅二十五歲。李煜即位,立周皇娥為皇后,也就是后來稱之的大周后。
大周后比李煜大一歲,精音律,善歌舞,通書史,至于采戲弈棋,也無不絕妙,對于時尚和流行文化也頗有研究,曾“創(chuàng)為高髻纖裳及首翹鬢”之妝,當(dāng)時“人皆效之”,可稱得上是五代時期的一位才女。據(jù)說,李煜得到至五代已經(jīng)絕響的唐代《霓裳羽衣曲》殘譜,周后與之變易訛謬,去繁定缺,遂清越可聽,夫妻唱和,雙方都陶醉在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天國里。李煜即位之后,從不關(guān)心國事,每日譜詞度曲,以風(fēng)流自命,他與大周后情好甚篤,只有在與周后的吟商咀羽之中,他才完全意識到了自我價值的存在,才真正體嘗到了人世間愛的幸福和甜蜜。
春天到來時,李煜將殿上的梁棟窗壁,柱拱階砌,都裝成隔,密插各種花枝,稱之為“錦洞天”;令宮里的妃嬪,都綰高髻,鬢上插滿鮮花,在錦洞天內(nèi)飲酒作樂。據(jù)說嬪妃的“綰高髻”,就是對于時尚和流行文化也頗有研究大周后,曾“創(chuàng)為高髻纖裳及首翹鬢”之妝的“人皆效之”。
星轉(zhuǎn)斗移,時光飛馳,轉(zhuǎn)瞬又到973年,七月七日乞巧夜,因?yàn)檫@一天,既是牛郎織女的“七七”相會,又是李煜的生日。李煜在碧落宮內(nèi),張起八尺琉璃屏風(fēng),以紅白羅百匹,扎成月宮天河的形狀。又在宮中空地上,鑿金做蓮花,高約六尺,飾以各種珍寶。不多時布置完畢,只見一座月宮,天河橫亙于上,四面懸著一色琉璃燈,照得內(nèi)外通明,月宮里面,有無數(shù)歌伎,身穿霞裾云裳扮成仙女,執(zhí)樂器奏李煜和大周后修改的《霓裳羽衣曲》,音韻嘹亮,悅耳怡神。好似真到了月宮一般。周后連聲稱揚(yáng)道:“陛下巧思真不可及!如此布置,與廣寒宮一般無二,倘被嫦娥知道,恐怕也要奔下凡間,參加這個盛會了?!崩铎虾φf:“昔唐人有詩:‘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雖居月宮為仙,也未免有寂寞凄涼之感,哪里比得上朕與卿,身在凡間,反可以朝歡暮樂呢!”
李煜與周后開懷暢飲,直至天色已明,方才席散。不料周后在七夕夜間,多飲了幾杯酒,忽然生起病來。李煜十分著急,召周后的家屬入宮省視。周后的父母攜帶次女,入宮問候。周后留家人在宮中多住數(shù)日,待自己病愈后再回去。周后母因家事繁冗,不能不回去,只留次女在宮侍疾。小周氏秀外慧中,才色比周后尤為佳妙。李煜已在暗中垂涎,不由地生了一箭雙雕之心,只因無由親近,惟有心中羨慕?,F(xiàn)在聽到小周氏居住宮中,遂命心腹宮人,將小周氏引誘至后苑紅羅小亭里面,逼著她勉承雨露。
李煜曾在群花之中建筑一亭,罩以紅羅,裝飾著玳瑁象牙,雕鏤得極其華麗,榻上鋪著鴛綺鶴綾,錦簇珠光,生輝煥彩。只是面積狹小,僅可容兩人休息。李煜遇到美貌的宮女,便引至亭內(nèi),任意臨幸,所以亭中備有床榻、錦衾繡褥等床上用品。宮女把小周氏引入之后,轉(zhuǎn)身退出。小周氏見內(nèi)中地方雖小,卻收拾得金碧輝煌,設(shè)著珊瑚床,懸著碧紗帳,錦衾高疊,繡褥重茵,有一男人端然坐在床上,正是李煜。小周氏不覺紅潮暈頰,羞慚無地,慌忙翻轉(zhuǎn)身來,用手啟門,哪知這門閉得十分堅(jiān)牢,用盡氣力也不能打開。李煜早已執(zhí)定了小周氏的纖手。
小周氏無處可以藏身,只得含羞說:“陛下請放尊重些。倘被姊姊知道,妾之顏面何存?!?/p>
李煜笑道:“自古風(fēng)流帝王,哪一個不惜玉憐香呢?此處甚為秘密,宮人們不奉傳宣不敢擅入,萬無泄漏之理,可盡管放心。”
小周氏生得玉貌花容,慧質(zhì)蘭心,常常對鏡自憐,深恐自己具有這般才貌,將來落于庸俗人的手內(nèi)。又見姊姊嫁得李煜,冊立為后,做了南唐的國母,享不了的歡娛快樂,心里本來羨慕;現(xiàn)在見李煜看中了自己,軟語溫存,愿效鸞鳳,芳心早已許可,卻不得不。做出嬌羞的樣子,故意推卻。一經(jīng)李煜再三央告,也就半推半就順從了李煜。李煜是個風(fēng)流天子,得著小周氏這樣的美貌佳人,與自己有了私情,心中非凡得意,少不得又要借詩抒情了,便填了《菩薩蠻》詞一闋,把自己和小周氏的私情,盡情描寫出來。其詞道:“花明月暗飛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這闋詞填得十分香艷,早被那些宮人妃嬪傳唱去了。李煜和小周氏的曖昧事情,連民間也知道,傳為風(fēng)流佳話。幸虧周后病臥在床,不知道這事。李煜偏生還不肯謹(jǐn)慎,每天和小周氏在紅羅小亭里歌唱酣飲,李煜親執(zhí)檀板,小周氏宛轉(zhuǎn)歌喉,明月風(fēng)清,良辰美景對佳人,便是天上神仙,也不過如此。那李煜見小周氏飲了幾杯酒,略帶微醺,柳腰一搦,玉肩雙削,櫻唇微啟,香氣撲人,不禁趁著酒興,以香口為題,又填《一斛珠》詞道:“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洗,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絨,笑向檀郎唾?!崩铎线@一闋《一斛珠》的詞更把自己和小周氏飲酒歌唱,及平日間的情趣一齊描寫出來。
李煜只在紅羅亭內(nèi)日夕取樂,早把眾妃嬪拋在九霄云外。那些妃嬪經(jīng)了李煜這樣的冷落,未免心懷怨意,恰巧李煜填了這兩闋詞,把所有的私情,都真實(shí)描寫出來。就有妃嬪借著探問周后疾病的名目,來到中宮,把兩闋詞作為證據(jù),將李煜與小周氏的私情,一齊告知周后。
周后正在病中,心內(nèi)又氣惱,又懷著一股妒意,頓時病勢加重起來,從喉中吐出一口鮮血,立刻昏暈過去。過了半晌才悠悠醒轉(zhuǎn),長嘆一聲,喘息不已。周后經(jīng)此一氣,疾病愈加重,不上數(shù)日,竟自撒手塵寰。李煜見周后亡故,傳旨從厚殯殮,附葬山陵,謚為昭惠皇后。
2、小周后
開寶二年,南唐立國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舉行了在位君主娶后的典禮。
在經(jīng)過了整整四年的等待之后,小周氏終于成為正式的國后,史稱小周后。 這一年她十九歲,正是她的姐姐當(dāng)年嫁給李煜時的年紀(jì)。
小周后愛綠色,所服的衣裝,均為青碧,艷妝高髻,身服青碧色的衣服,群裾飄揚(yáng),逸韻風(fēng)生,妃嬪宮女見小周后身穿青碧之裳,飄飄然有出塵之氣質(zhì),便都效仿小周后,爭穿碧色衣裳。宮女們又嫌外間所染的碧色不純正,便親自動手染絹帛。有一個宮女,染成了一匹絹,曬在苑內(nèi),夜間忘了收取,被露水所沾濕。第二天一看,顏色卻分外鮮明。李煜與小周后見了,都覺得好。此后妃嬪宮女,都以露水染碧為衣,號為“天水碧”。
李煜與小周后寸步不離,視六宮粉黛如塵土。小周后不但相貌生得美麗,并且知書識字,素擅音律,較之已故的大周后尤為精妙。她好焚香,自出巧思制造焚香的器具。每天垂簾焚香,滿殿氤氳的芬芳。小周后坐于其中,如在云霧里面,望去如神仙一般。但在安寢時,帳中不能焚香,恐怕失火,所以用鵝梨蒸沉香,置于帳中,香氣散發(fā)出來,其味沁人肺腑,令人心醉。沉香遇熱氣,其香方始發(fā)出來,現(xiàn)在用鵝梨蒸過,置于帳中,沾著人的汗氣,所生之香,便變成一股甜香。小周后取了一個名,叫“帳中香”。
李煜將茶油花子制成花餅,大小形狀各異,令宮嬪淡妝素服,縷金于面,用花餅施于額上,名為“北苑妝”。妃嬪宮人,自李煜創(chuàng)了“北苑妝”以后,一個個去了濃裝艷飾,都穿了縞衣素裳,鬢列金飾,額施花餅,行走起來,衣袂飄揚(yáng),遠(yuǎn)遠(yuǎn)望去,好似廣寒仙子一般,別具風(fēng)韻。
李煜與小周后日夕研究,將茶乳做片,制出各種香茗,烹煮起來,清芬撲鼻。李煜將外夷所出產(chǎn)的芳香食品,通統(tǒng)匯集起來,或烹為肴饌,或制成餅餌,或煎做羹湯,多至九十二種,皆是芬芳襲人,入口清香。李煜對于每種肴饌,親自題名,刊入食譜。命御廚師將新制食品配合齊全,備下盛筵,召宗室大臣入宮赴筵,名叫“內(nèi)香筵”。李煜在夜間不點(diǎn)蠟燭,宮殿都懸掛著夜明珠,到了晚上,夜明珠放出的光如同白晝。
李煜只圖歌舞酣宴,卻不知宋太祖已出兵平了南漢,正調(diào)將遣兵,訓(xùn)練水師,預(yù)備蕩平江南。李煜聽說南漢滅亡的消息,震恐異常,便上表宋廷,愿去國號,改為南唐國主。宋太祖命李煜入朝。李煜推說有疾,不肯入朝。宋太祖便借口說李煜違逆,心懷異志,命曹彬領(lǐng)兵十萬,即日南下攻取南唐。
南唐的邊將毫無防備,皆棄城遁去。宋軍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李煜在宮內(nèi)召集僧道,誦經(jīng)燒香,禱告神靈保佑,親自寫疏祀告皇天,立愿宋師退后造佛像若干,自稱蓮峰居士,敬告上蒼,速退宋師。最后李煜沒法可施,只得命徐鉉馳赴汴京,面見宋太祖,哀求罷兵。徐鉉說盡千般好話,宋太祖無奈,只好調(diào)侃道:“臥榻之旁,豈能任他人酣睡。”李煜知道已是山窮水盡,只得率領(lǐng)臣僚,到軍前投降。宋太祖開寶九年(976)正月,曹彬?qū)⒗铎系纫恍腥吮谎褐零炅?今河南開封),煜白衣紗帽待罪明德樓下。宋以他屢召不降,又起兵抗拒,封之為違命侯。小周后隨后主歸朝,封鄭國夫人。宋太祖駕崩,趙光義即位史稱宋太祖。宋太祖“例隨命小周后入宮。每一入輒數(shù)日而出,必大泣駕后主,聲聞于外,多宛轉(zhuǎn)避之。”
宋太宗趙光義臨幸小周后《江南錄錄》“明人沈德符《野獲編》又謂:“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太宗戴幞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后肢體纖弱,數(shù)宮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額不勝之狀。有元人馮海粟學(xué)士題曰:‘江南剩有李花開,也被君王強(qiáng)折來?!逼涫码m貞傳聞,也未必毫無根據(jù)。若屬實(shí),這當(dāng)又是,李煜殘破的心靈再次受到這奇恥大辱重創(chuàng)。
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的七夕,是李煜四十二歲的生日。經(jīng)歷了大喜大悲的李煜,羞愧,惱怒,痛恨,后悔,種種情感奔騰洶涌,他再也不能沉默了:索性這一天把自己的情緒痛快地表達(dá)出來。他寫下了膾炙人口、被后人稱之絕命詞的《虞美人》,和小周后飲酒唱和,婉轉(zhuǎn)、悲愴的琴樂唱和之音,傳出緊鎖的小院,性格暴躁的趙光義聞之勃然大怒,當(dāng)晚便賜予毒藥,毒死了李煜。李煜死了,小周后悲痛欲絕,覺得繼續(xù)活下去,也沒有任何意義了,自縊隨夫而去。李煜和小周后死后,葬洛陽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