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三國史上諸葛亮為何將自己比做是管仲而不是蕭何

        2016-11-25 12:29:4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諸葛亮沒有出山以前,常常把自己比作是管仲、樂毅,這一點,史書和小說說法基本是一致的。管仲蕭何都是歷史名相,兩個人所處的時代雖然不同

        諸葛亮沒有出山以前,常常把自己比作是管仲、樂毅,這一點,史書和小說說法基本是一致的。管仲蕭何都是歷史名相,兩個人所處的時代雖然不同,卻是各有千秋,都為時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就所處時代和所輔佐的君主來說,劉備有點兒和他的祖上劉邦更接近一些。劉邦當(dāng)漢王前,一直是受制于項羽,這和劉備受制于曹操差不多。劉備處于天下紛爭之時,這和劉邦有點兒相似之處。如此說來,作為輔佐者,諸葛亮更應(yīng)該把自己比作蕭何才對,可是他卻自比管仲。諸葛亮為什么要這樣自比,而不是把自己比作蕭何呢?

        大背景讓他有所顧忌

        管仲所處的時代,雖然已經(jīng)是天下紛紛,但諸侯國家各自為政且被他國承認,只因為這時候天下的共主名義上還是周天子,管仲輔助齊桓公和齊桓公擁護周天子并不矛盾。諸葛亮所處的時代不同,這時候天下名義上的皇帝是漢獻帝,而漢獻帝卻是掌握在曹操手里。蕭何是丞相,而諸葛亮?xí)r代的丞相是曹操。盡管很多地方大員早已經(jīng)成為“諸侯”,早就不聽中央政府的號令,但劉家天下的皇帝還在,這時候誰要是去當(dāng)蕭何,的確有點兒不合時宜。如果我們拋開這個大背景,從他們自身情況來看看,諸葛亮為什么選擇的是管仲而不是蕭何呢?管仲文武兼?zhèn)?,而蕭何則是只有治國理政才能,沒有表現(xiàn)出軍事才能。

        管仲所處的時代,一個國家可以不設(shè)相國,但一旦設(shè)立,就有很大的權(quán)力,用后世的話說,他們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所以,管仲在齊國實行了比前人更大的改革,所有的條文都是他提出來的,齊桓公只是批準(zhǔn)者,制定、執(zhí)行都由管仲進行。正式上任之前,管仲還推薦了一些官員讓齊桓公任命,這有點兒現(xiàn)代組閣的意思。齊國作為一代霸主,有過幾次較大的軍事行動,而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管仲隨行,他的這個角色,很像是后世的軍師和現(xiàn)代軍隊的參謀長一職。不過,齊桓公這個軍隊“總司令”,卻是個“甩手掌柜的”,除了戰(zhàn)前發(fā)布命令,戰(zhàn)后接受祝賀,其他的事情基本都是管仲的。這還不算,有時候心血來潮,齊桓公魯莽用兵,管仲還要給他“擦屁股”,讓他的行為合乎正義。比如,齊桓公伐楚。本來,齊桓公因為一時不高興將蔡國的夫人趕回去了,蔡國在沒有解除婚姻關(guān)系的情況下將其改嫁,就為這事,齊國要對蔡國用兵。管仲給齊桓公找了一個借口,說是楚國不向周天子進貢,因而由伐蔡變?yōu)橄确ゲ毯蠓コ?,既讓周天子高興,又得到了很多國家的支持。

        蕭何也是相國,這在統(tǒng)一的中央政權(quán)下很少有人能夠擔(dān)任這一職務(wù),從秦始皇開始,就把相國稱為丞相。鑒于呂不韋的教訓(xùn),秦始皇還有意削弱丞相的權(quán)力。所以就權(quán)力而言,蕭何和管仲相比那是大打了折扣。又因為蕭何個人經(jīng)歷的原因,他的軍事才能并沒有得以展現(xiàn)。劉邦做沛公,蕭何作為助手辦理的也是一些公務(wù)而不是軍務(wù)。劉邦進入咸陽,手下將領(lǐng)們搶奪的是財物,蕭何收取的是文獻資料。劉邦當(dāng)了漢王,任命蕭何為丞相,想回兵東進,卻先要找一個統(tǒng)兵大將。為什么不讓蕭何作為大將呢?可見劉邦知道蕭何是治國的高才,不是統(tǒng)兵的大將。劉邦在評價人才特長時說蕭何:“鎮(zhèn)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也沒有說他的軍事才能。也就是說,諸葛亮覺得自己文武兼?zhèn)洌鲆粋€像管仲那樣的“相國”,而不是做一個蕭何那樣的相國。

        管仲自始至終都得到信任,而蕭何則沒有這般幸運。

        管仲本來輔佐的是齊桓公的哥哥公子糾,為了幫助公子糾當(dāng)上國君,管仲還拉弓搭箭射了齊桓公一箭,差一點要了他的性命。但是,當(dāng)鮑叔牙極力推薦,經(jīng)過談話知道了管仲的才能以后,齊桓公馬上任命管仲為相國,從此再也沒有絲毫動搖和猜忌,也就是從來沒有更換相國的想法。

        蕭何不同,劉邦嘴里說的比齊桓公要甜蜜的多,內(nèi)心卻始終隱含猜忌。漢五年,劉邦打敗項羽平定了天下,準(zhǔn)備論功行賞。劉邦那意思是讓蕭何為第一,可是很多人認為蕭何只在后方,不如他們披堅執(zhí)銳攻城拔寨功勞大,很不服氣。劉邦說:“打獵時,追咬野獸的是獵狗,但發(fā)現(xiàn)野獸的蹤跡,找出野獸所在的才是獵人?!币虼?,他把那些沖鋒陷陣的將領(lǐng)們比作是“功狗”,而把蕭何比作是“功人”。但是,蕭何卻并不是始終被信任。楚漢爭霸時期,劉邦在前方打仗,蕭何協(xié)助太子留守后方。漢三年(前204),劉邦多次派遣使者慰勞蕭何。有個叫鮑生的人說:“漢王在前方風(fēng)餐露宿,卻反過來派使者慰勞您,這是有懷疑你的心意?!笔捄斡谑锹犎×缩U生的意見,將自己的子、侄都派到前線去,劉邦這才高興放心。劉邦死的這一年(前195),英布反叛,劉邦親自帶兵平叛,他仍然多次派人來詢問蕭何在干什么。可見,劉邦自始至終對蕭何都是重用而不是信用。而蕭何為了自保,竟然采取的是自毀清譽的方法,因為他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威望太高。當(dāng)蕭何借機會為百姓請求上林苑的空地耕種,劉邦立刻將蕭何下獄。就是蕭何這個相國,劉邦也并不認為非他莫屬。在《史記·留侯世家》中有一句話:“勸皇上立蕭何為相國”,說明劉邦對此信心并不堅定。諸葛亮肯定是想當(dāng)一個始終被信任的人,這是他自比管仲的另一個原因。

        管仲是在替主子做事,而蕭何只是在聽主子做事。

        相國無論多么風(fēng)光,但是這天下(地盤)都是人家的,你立了功得到一些利益,也都是人家賞賜給您的。在這個方面,管仲和蕭何并沒有任何區(qū)別。他們不管權(quán)力有多大,和君主永遠都是主從關(guān)系,任何時候都改變不了。但管仲和蕭何由于遇到的主子不同,所受到的信任不同,他們在各自集團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有所區(qū)別的。管仲提出的所有主張,只要齊桓公點個頭就行了,或者是,齊桓公想干一件事情,只要把這件事情說出來,剩下的都由管仲來完成。也就是說,管仲是在替主子做事,齊桓公只不過是一個所有者而已。而蕭何不同,他也在做事,但他的這種做事,是在劉邦的允許之后才可以做,即便這樣,蕭何還得時時看一看劉邦是不是高興。這讓蕭何養(yǎng)成了大事不表態(tài)的習(xí)慣,直到劉邦死后。臨終前,蕭何病重,漢惠帝劉盈問他誰可以接替?這件事本來劉邦已經(jīng)有安排,那就是曹參。曹參自己也知道,蕭何也會推薦他,盡管兩人有矛盾。但是,蕭何就是不先說出來,而是用一句“知臣莫如君”來搪塞。劉盈說:“曹參這個人怎么樣?”蕭何馬上說:“陛下得到合適的人選了,我死了也不遺憾了?!比绻皇侨藗兝斫馑臒o奈,這哪兒像一個起棟梁作用的相國所說的話!

        諸葛亮不會愿意自己走到蕭何那個處境中。實際上,諸葛亮是不是把自己比作管仲也很難說,但古代文人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成為管仲,而不希望自己做蕭何。他們希望自己遇上齊桓公這樣的帝王,以便自己可以放手施展自己的才華,已達到“致君堯舜上”的人生志向。而蕭何雖然歷史功績同樣彪炳青史,但他那種提心吊膽過日子的人生經(jīng)歷卻并不令人羨慕?;蛟S,這就是文人情結(jié),他們是想借著諸葛亮的事情說出自己的心里事吧。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