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圣”孟子為什么瞧不起齊國相國管仲?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漢族,東周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鄒城市為孔子和孟子的誕生地)人,東周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有人認為鄒國是魯國的附屬國,也有人說孟子是魯國人。是儒家的思想主義流派。在政治上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在學說上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
孟子相傳為魯國姬姓貴族孟孫氏孟共仲(孟恭仲)公子慶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shù)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較為偏激。加封為“亞圣公”,被后世尊稱為亞圣。其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游歷于齊、宋、滕、魏、魯?shù)戎T國,希望追隨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后歷時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于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后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為什么瞧不起管仲
孟子的意思就是:現(xiàn)在圣君少,虐政多,行王道而王天下,是容易的。紂王那時候,還有武丁遺風,還有幾個賢人,周文王求得滅紂而王天下,是不易的。所以,管仲可笑,而周文王值得佩服。
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把一個原本并不強的齊國,搞成了春秋第一霸主,孔子都稱贊管仲給天下帶來的福利,持續(xù)到現(xiàn)在,管仲是賢的??墒敲献訁s覺得跟管仲比,自己都掉價了,也不知他是過于自信,還是看管仲的視角過偏。
管仲求霸的手段,跟儒家仁的主張,也不是很矛盾。齊國的“霸”,并不是希特勒的那種霸,不知為什么孟子卻還那么反感他。管仲的模式,和周文王的模式相比,固然不如孟子所篤信的偉大導師周文王,但似乎也不是涇渭分明的兩個矛盾的路子。
他的弟子公孫丑對他的態(tài)度表示懷疑——管仲做不到王天下,您笑話他,那當年周文王也沒做到,你也得笑話他啊。
孟子說:“文王誰能比得了啊。當初,由商湯到武丁,出現(xiàn)了的賢圣之君有六七個,天下歸于商朝已經(jīng)很久了,久了的話,就難以變更。武丁使得諸侯來朝拜,占有天下,猶如運動自己的手掌。紂王離武丁的末期不久,遺俗還保存著,又有微子、微仲、比干、箕子、膠鬲等賢人輔佐他。但是周文王還是靠著百里之地而崛起,所以,他那時候是真難啊。
“而現(xiàn)在的情勢則是易于成功的。齊國人口數(shù)量很多,不用再增加地盤,也不用再增加人口,行仁政就能王天下了,沒有人能抵御得了??鬃诱f:‘道德的流行,比快遞跑得還快?!斀裰溃f乘之國行仁政,只花古人一半的力氣,所成之功卻能過倍,唯有現(xiàn)今是可以這樣的?!?/p>
孟子的意思就是:現(xiàn)在圣君少,虐政多,行王道而王天下,是容易的。紂王那時候,還有武丁遺風,還有幾個賢人,周文王求得滅紂而王天下,是不易的。所以,管仲可笑,而周文王值得佩服。
說到這里,孟子的話并非沒有漏洞。
武丁所處是商朝中期,從商湯到武丁,也許確實有六七個賢君,而從武丁到紂王,則出了很多糊涂君。商朝在紂王前,已經(jīng)面臨外面諸侯的挑戰(zhàn),出現(xiàn)了力不從心。從武丁到紂王,也并非“不久”。
孟子說“現(xiàn)在”列國“王者”少,人們受虐政的罪,比紂王時代還差。我們沒有生活在孟子時期,當然沒他有發(fā)言權(quán)。但是我們感覺魏惠王、齊宣王這些人,固然沒有偉大導師周文王那么文武雙全,德才兼?zhèn)洌膊幌袷巧碳q王那樣的“惡君”。戰(zhàn)國到底有沒有那么壞,比紂王的時代還壞,這不好說。
總之,實際情況是過了一百年,七國才被統(tǒng)一,按孟子的理論反推,如果列國都糜爛成了這樣,當是不用這么久的。除非列國都是混蛋君主,混蛋之間,固然要花很大力氣,才能互相定出個輸贏。